2019高考化學總復習 第三章 金屬及其化合物 課時作業(yè)9 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 金屬礦物的利用 新人教版.doc
《2019高考化學總復習 第三章 金屬及其化合物 課時作業(yè)9 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 金屬礦物的利用 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高考化學總復習 第三章 金屬及其化合物 課時作業(yè)9 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 金屬礦物的利用 新人教版.doc(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課時作業(yè)9 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 金屬礦物的利用 一、選擇題 1.銅是一種紫紅色金屬,被稱作“電器工業(yè)的主角”。銅主要是由黃銅礦煉制,焙燒時發(fā)生反應2CuFeS2+O2Cu2S+2FeS+SO2,其簡單流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焙燒時硫元素全部轉化為二氧化硫 B.在焙燒時氧化劑只有氧氣 C.粗銅精煉時用粗銅作陰極 D.Cu2S可用于火法煉制銅 解析:焙燒時還生成金屬硫化物,部分硫元素轉化為二氧化硫,A錯誤;焙燒時銅元素由+2價降低為+1價,硫元素由-2價升高到+4價,氧氣中氧元素由0降低為-2價,則氧化劑為氧氣和CuFeS2,B錯誤;粗銅精煉時用粗銅與電源正極相連,則粗銅為陽極,C錯誤;火法煉銅的原理為Cu2S+O22Cu+SO2,則Cu2S可用于火法煉制銅,D正確。 答案:D 2.所謂合金,就是不同種金屬(也包括一些非金屬)在熔融狀態(tài)下形成的一種熔合物,根據下列四種金屬的熔、沸點: Na Cu Al Fe 熔點/℃ 97.5 1 083 660 1 535 沸點/℃ 883 2 595 2 200 3 000 其中不能形成合金的是( ) A.Cu和Al B.Fe和Cu C.Fe和Na D.Al和Na 解析:要想形成合金,則必須滿足各成分都要有共同的液態(tài)溫度范圍(即合金中一種金屬的熔點要高于另一種金屬的熔點而低于它的沸點),這樣才能熔合在一起。當鐵熔化時,鈉已經變成鈉蒸氣了,所以鐵和鈉不具備形成合金的條件。 答案:C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鋁、鐵、銅相比較,銅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最低、鐵元素含量最高 B.Al2O3、MgO可用作高溫材料,二氧化硅是生產光纖制品的基本原料 C.工業(yè)上采用電解熔融態(tài)Al2O3、MgO的方法冶煉Al、Mg D.用純堿制玻璃、用鐵礦石煉鐵、用氨制碳酸銨都會生成溫室氣體 解析:A項,三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鋁元素最高,故錯;C項,工業(yè)上采用電解熔融MgCl2的方法冶煉Mg,故錯;D項,用氨制碳酸銨是利用二氧化碳參加反應,而不是產生二氧化碳,故錯。 答案:B 4.釣魚島群島的東海海域及部分太平洋海域探明為海底熱水礦床。海底熱水礦床是沉積著由巖漿熱氣從地底噴出的金、銅、鋅、稀有金屬等區(qū)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金不溶于任何溶液 B.銅、鋅在空氣中均能被氧化成對應的氧化物 C.銅鋅合金的熔點低于銅或鋅的熔點 D.Cu的質子數和中子數之差為34 解析:金能溶于王水,A錯誤;銅在空氣中轉化為銅綠,不是CuO,B錯誤;合金的熔點低于成分金屬的熔點,C正確;Cu中,質子數為29,中子數為34,中子數與質子數之差為5,D錯誤。 答案:C 5.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常見金屬鐵和鋁在工業(yè)上冶煉方法不同 B.除去Fe2O3中混有的Al2O3:加氫氧化鈉溶液,過濾 C.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FeCl3:加入過量鐵粉,過濾 D.除去銅粉中混有的CuO:加適量稀硝酸后,過濾、洗滌 解析:鐵通常用CO還原Fe2O3得到,而鋁一般用電解Al2O3的方法得到,A正確;Al2O3能與NaOH反應而Fe2O3不能,B正確;FeCl3與鐵反應生成FeCl2,C正確;Cu、CuO都能與HNO3反應,D錯誤。 答案:D 6.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Cu→CuO→Cu(OH)2每步轉化均能通過一步反應實現 B.鋁合金是一種混合物,它比純鋁的熔點高 C.金屬銅放置在潮濕的空氣中會被銹蝕,生成綠色的銅銹——堿式碳酸銅 D.金屬鋁、鐵、銅都有一定的抗腐蝕性能,其抗腐蝕的原因都是表面形成氧化物薄膜,阻止反應的進一步進行 解析:CuO→Cu(OH)2不能通過一步反應實現,A錯誤;鋁合金比純鋁的熔點低,B錯誤;鐵銅表面不能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D錯誤。 答案:C 7.某化學小組為測定一定質量的某銅鋁混合物中銅的質量分數,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方案Ⅰ:銅鋁混合物測定生成氣體的體積 方案Ⅱ:銅鋁混合物測定剩余固體的質量 下列有關判斷中不正確的是( ) A.溶液A和B均可以是鹽酸或NaOH溶液 B.若溶液B選用濃硝酸,則測得銅的質量分數偏小 C.溶液A和B均可選用稀硝酸 D.實驗室中方案Ⅱ更便于實施 解析:鹽酸和Al反應,剩余銅,利用產生的氫氣的體積,即可求出鋁的質量分數,從而得出銅的質量分數;如用NaOH和鋁反應,根據產生的氫氣的體積,也可求出銅的質量分數,A正確;如果選用濃硝酸,硝酸可以和銅反應,鋁鈍化使剩余固體的質量偏大,從而使測得銅的質量分數偏小,B正確;如果選用稀硝酸,稀硝酸與銅、鋁均反應,就會造成方案Ⅱ中沒有固體剩余,C錯誤;無論選用NaOH溶液還是鹽酸,最后剩余的固體都是Cu,利用方案Ⅱ直接測固體的質量比較方便,而方案Ⅰ測氣體的體積比較麻煩,所以方案Ⅱ更便于實施,D正確。 答案:C 8.銅、銀、金是人類認識最早的三種金屬,因為很早就被人們用作錢幣,因而有“貨幣金屬”之稱。由于鐵的金屬性比銅、銀、金強,相對而言,人類認識鐵稍晚。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為了證明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設計了如下方案: ①鐵片置于硫酸銅溶液中有銅析出。 ②鐵、銅和氯氣反應分別生成FeCl3和CuCl2。 ③足量的鐵粉和銅粉分別與濃硫酸反應生成FeSO4和CuSO4。 ④銅片置于FeCl3溶液中銅片逐漸溶解。 ⑤把鐵片和銅片置于盛有稀硫酸的燒杯中,并且用導線連接,鐵片上無氣泡產生,而銅片上有氣泡產生。 ⑥把鐵片和銅片置于盛有濃硝酸的燒杯中,并用導線連接,鐵片上有氣泡產生,而銅片上無氣泡產生。 以上設計合理的有( ) A.兩種方案 B.三種方案 C.四種方案 D.五種方案 解析:①鐵置換銅,由氧化還原方程式可知還原性Fe>Cu;②金屬的活動性與得失電子的數目沒有直接的關系,故不能據此判斷;③與濃硫酸反應無法比較鐵和銅的活動性;④據此反應只能判斷Cu的還原性強于Fe2+,但不能判斷Fe和Cu的還原性;⑤鐵、銅與稀硫酸組成原電池,鐵作負極,證明金屬活動性鐵比銅強;⑥鐵、銅與濃HNO3組成原電池,Fe發(fā)生鈍化,所以Fe作正極,不能說明鐵比銅活潑。故①、⑤兩種方案合理。 答案:A 9.實驗室用含有雜質(FeO、Fe2O3)的廢CuO制備膽礬晶體,經歷了下列過程(已知Fe3+在pH=5時沉淀完全)。其中分析錯誤的是( ) A.步驟②發(fā)生的主要反應為2Fe2++H2O2+2H+===2Fe3++2H2O B.步驟②可用氯水、硝酸等強氧化劑代替H2O2 C.步驟③用CuCO3代替CuO也可調節(jié)溶液的pH D.步驟⑤的操作為向漏斗中加入少量冷的蒸餾水至浸沒晶體,待水自然流下,重復操作2~3次 解析:步驟②的目的是把亞鐵離子氧化為鐵離子,發(fā)生的主要反應為2Fe2++H2O2+2H+===2Fe3++2H2O,A項正確;步驟②若用氯水、硝酸等強氧化劑代替H2O2,則氧化劑的還原產物不是水,會引入新的雜質氯離子、硝酸根離子,同時還會造成污染,所以不能將H2O2換為氯氣或硝酸,B項錯誤;步驟③用CuCO3代替CuO也可調節(jié)溶液的pH,碳酸銅與過量的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水、二氧化碳氣體,不會引入新的雜質,C項正確;洗滌固體的操作為向漏斗中加入少量冷的蒸餾水至浸沒晶體,待水自然流下,重復操作2~3次,然后得到硫酸銅晶體,D項正確。 答案:B 10.某混合物X由Al2O3、Fe2O3、Cu、SiO2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組成,進行如下實驗。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步驟Ⅰ中減少的3 g固體一定是混合物 B.步驟Ⅱ中質量減少的物質一定是Cu C.根據步驟Ⅰ、Ⅱ可以判斷混合物X的成分為Al2O3、Fe2O3、Cu、SiO2 D.根據上述步驟Ⅱ可以得出m(Fe2O3)∶m(Cu)=1∶1 解析:Al2O3、SiO2都能夠與NaOH溶液反應,所以步驟Ⅰ中減少的3 g固體可能為氧化鋁或二氧化硅,不一定為混合物,故A錯誤;步驟Ⅱ中發(fā)生了反應Fe2O3+6H+===2Fe3++3H2O;Cu+2Fe3+===2Fe2++Cu2+,6.4 g固體為銅和Fe2O3的混合物,減少的為銅和氧化鐵,故B錯誤;根據步驟Ⅰ只能判斷混合物中至少含有Al2O3、SiO2的一種物質,無法確定Al2O3、SiO2是否都存在;步驟Ⅱ可以確定Fe2O3、Cu一定存在,故C錯誤;6.4 g變成1.92 g,質量減少了6.4 g-1.92 g=4.48 g,減少的質量為Fe2O3和部分Cu,剩余的1.92 g為銅,設與Fe2O3反應的銅的物質的量為x,根據反應Cu+2Fe3+===2Fe2++Cu2+和Fe2O3+6H+===2Fe3++3H2O可知氧化鐵的物質的量也為x,則64 gmol-1x+160 gmol-1x=4.48 g,解得x=0.02 mol,則m(Fe2O3)∶m(Cu)=(160 gmol-10.02 mol)∶(64 gmol-10.02 mol+1.92 g)=1∶1,故D正確。 答案:D 11.部分氧化的FeCu合金樣品(氧化產物為Fe2O3、CuO)共5.76 g,經如下處理: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濾液A中的陽離子為Fe2+、Fe3+、H+ B.樣品中鐵元素的質量為2.24 g C.樣品中CuO的質量為4.0 g D.V=896 mL 解析:根據題意,3.2 g濾渣一定是銅,而銅與Fe3+不共存,A錯誤;最后的3.2 g固體為Fe2O3,其中鐵元素的質量為2.24 g,B正確;樣品中銅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共5.76 g-2.24 g=3.52 g,C錯誤;2.24 g鐵元素不可能全是單質,故生成的氫氣的體積小于896 mL,D錯誤。 答案:B 二、非選擇題 12.銅及其化合物在生產生活中有廣泛應用,銅在化合物中的常見化合價有+1、+2。已知Cu2O與稀硫酸反應,溶液呈藍色。 (1)工業(yè)上可用Cu2S+O22Cu+SO2反應制取粗銅,該反應中________元素被還原。 (2)將少量銅絲放入適量的稀硫酸中,溫度控制在50 ℃,加入H2O2溶液,一段時間后,升溫到60 ℃,再反應一段時間后可制得硫酸銅,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溫度控制在50~60 ℃的原因除了加快反應速率外,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現向Cu、Cu2O和CuO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2 L 0.6 molL-1 HNO3溶液恰好使混合物溶解,同時收集到4 480 mL NO氣體(標準狀況)。Cu2O跟稀硝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將上述混合物用足量的H2加熱還原,所得到固體的質量為________g。若混合物中含0.2 mol Cu,將該混合物與稀硫酸充分反應,消耗H2SO4的物質的量為________mol。 解析:(1)在該反應中銅、氧元素的化合價降低,得到電子,被還原。(3)Cu2O跟稀硝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3Cu2O+2NO+14H+===6Cu2++2NO↑+7H2O。硝酸發(fā)生反應后得到的產物是Cu(NO3)2和NO,由2 L0.6 molL-1=2n[Cu(NO3)2]+4.480 L22.4 Lmol-1得n[Cu(NO3)2]=0.5 mol,n(Cu2+)=0.5 mol,所以若將上述混合物用足量的H2加熱還原,所得到固體的質量為0.5 mol64 gmol-1=32 g。若混合物中含0.2 mol Cu,則根據原子守恒可得:2n(Cu2O)+n(CuO)=0.3 mol;根據得失電子守恒可得:2n(Cu)+2n(Cu2O)=3(4.480 L22.4 Lmol-1),解得n(CuO)=0.1 mol,n(Cu2O)=0.1 mol,消耗H2SO4的物質的量為0.1 mol+0.1 mol=0.2 mol。 答案:(1)Cu、O (2)Cu+H2O2+2H+===Cu2++2H2O 防止H2O2分解 (3)3Cu2O+2NO+14H+===6Cu2++2NO↑+7H2O 32 0.2 13.為探索工業(yè)含鋁、鐵、銅合金廢料的再利用,甲同學設計的實驗方案如下: 請回答: (1)綠礬的化學式為:________。 (2)寫出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反應②生成沉淀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了檢測濾液D中含有的金屬離子,可設計實驗方案為(試劑自選):________。 (4)在濾渣B中滴加稀硫酸時,發(fā)現反應速率比一般的鐵粉反應要快,其原因是________。 (5)若考慮綠色化學工藝,在濾渣E中加入稀硫酸和試劑Y制膽礬晶體,試劑Y為無色液體,則反應④的總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不考慮綠色化學工藝,所選試劑Y為1 molL-1的硝酸,欲使3 mol Cu全部溶解且溶液中含銅元素的溶質僅為CuSO4,則需該硝酸的體積為________L。 解析:(2)濾液A是NaAlO2溶液,生成Al(OH)3沉淀應該通入酸性氣體CO2;(3)濾渣B含Cu、Fe,由綠礬的化學式可知向濾渣B中加入稀硫酸過濾后得FeSO4溶液D,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即可得到綠礬;(5)濾渣E為Cu,試劑Y是氧化劑,常見的無色液體氧化劑為雙氧水、稀硝酸等,雙氧水屬于綠色氧化劑;因為反應物有Cu、H2SO4、HNO3,所以應該用離子方程式進行計算3Cu+8H++2NO===3Cu2++4H2O+2NO↑,3 mol Cu需要2 mol NO,即2 mol HNO3,又知加入硝酸的濃度為1 molL-1,所以需硝酸的體積為2 L。 答案:(1)FeSO47H2O (2)2Al+2NaOH+2H2O===2NaAlO2+3H2↑ AlO+CO2+2H2O===Al(OH)3↓+HCO (3)用試管取少量濾液D,向濾液中滴加KSCN(或NaSCN或NH4SCN)溶液無明顯現象,再滴入氯水(或雙氧水或通入Cl2)若變成紅色,則溶液中存在Fe2+ (4)銅、鐵與稀硫酸形成了原電池 (5)Cu+H2O2+H2SO4===CuSO4+2H2O 2 14.某鋁合金中含有元素鎂、銅、硅,為了測定該合金中鋁的含量,設計了如下實驗,請回答有關問題: (1)稱取樣品a g,稱量時應該使用的主要儀器的名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樣品溶解于足量的稀鹽酸,過濾。濾液中主要含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濾渣中含有________,溶解、過濾用到的玻璃儀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濾液中加過量氫氧化鈉溶液、過濾。有關的離子反應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第(3)題中的濾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氣體,過濾。有關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將第(4)題中過濾后的濾渣用蒸餾水洗滌數次,烘干并灼燒至恒重,冷卻后稱重,其質量為b g。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原樣品中鋁的質量分數是________。 (6)若第(3)題中加入氫氧化鈉的量不足,則實驗結果________(“偏高”“偏低”或“不影響”,下同);若第(5)題中濾渣沒有洗滌,則實驗結果________;若濾渣灼燒不充分,則實驗結果________。 解析:實驗取樣品a g,實驗后得氧化鋁b g,設b g氧化鋁中含Al的質量為x。 Al2O3 ~ 2Al 102 54 b g x 102∶54=b g∶x,x== g 樣品中鋁的質量分數:100%=100% 答案:(1)托盤天平 (2)MgCl2、AlCl3、HCl Cu、Si 燒杯、玻璃棒、普通漏斗 (3)Mg2++2OH-===Mg(OH)2↓, Al3++4OH-===AlO+2H2O (4)AlO+CO2+2H2O===Al(OH)3↓+HCO (5)2Al(OH)3Al2O3+3H2O 100% (6)偏低 偏高 偏高 15.某粗氧化銅樣品中含少量氧化亞鐵及不溶于酸的雜質,某化學興趣小組欲利用該樣品制取膽礬晶體,測定膽礬晶體中結晶水的含量,并計算樣品中氧化銅的含量,設計了如下方案進行實驗。 查閱資料知Fe3+、Cu2+、Fe2+在水溶液中形成氫氧化物沉淀的pH范圍如下: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整個實驗過程中,下列儀器中不可能用到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物質X應選用________(填字母)。 A.氫氧化鈉 B.雙氧水 C.鐵粉 D.高錳酸鉀 (3)為保證沉淀Ⅱ沉淀完全,操作③中溶液pH的調節(jié)范圍為________。 (4)操作④的步驟有________、冷卻結晶、________、自然干燥。 (5)在測定所得膽礬(CuSO4xH2O)中結晶水x值的實驗過程中:稱量操作至少應進行________次,若測定結果x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 A.加熱溫度過高 B.膽礬晶體的顆粒較大 C.膽礬加熱后放在空氣中冷卻 D.加熱膽礬晶體時有晶體濺出 (6)該小組一位同學根據實驗結果求出樣品中CuO的質量分數為100%,另一位同學認為有錯誤,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實驗中涉及的操作有稱量、過濾和蒸發(fā),沒有分液、滴定操作,無需用到分液漏斗和滴定管。(2)物質X的作用是將Fe2+氧化為Fe3+,選擇雙氧水,因為雙氧水為綠色氧化劑,其還原產物為水,不會引入雜質。(3)根據提供的數據,控制3.7≤pH<5.2,可使Fe3+完全沉淀,而Cu2+還未開始沉淀。(4)操作④為由CuSO4溶液得到CuSO4晶體,包括的步驟有加熱濃縮、冷卻結晶、過濾、自然干燥。(5)稱量操作至少進行4次,分別是①稱量坩堝;②稱量加入晶體后的坩堝;③稱量加熱冷卻后的坩堝;④稱量再加熱、再冷卻后的坩堝至兩次稱量的值相差不超過0.1 g。若測定結果x值偏大,可能是加熱溫度過高使CuSO4晶體中的CuSO4分解,或加膽礬晶體時有晶體濺出。(6)調節(jié)pH時加入了氫氧化銅,膽礬中的銅元素不是都來自樣品。 答案:(1)bc (2)B (3)3.7≤pH<5.2 (4)加熱濃縮 過濾 (5)4 AD (6)調節(jié)pH時加入了氫氧化銅,膽礬中的銅元素不是都來自樣品-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高考化學總復習 第三章 金屬及其化合物 課時作業(yè)9 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 金屬礦物的利用 新人教版 2019 高考 化學 復習 第三 金屬 及其 化合物 課時 作業(yè) 用途 廣泛 金屬材料 礦物 利用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eibangfood.com.cn/p-6317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