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 第三單元 10 與尹師魯?shù)谝粫n件 粵教版選修2》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高中語文 第三單元 10 與尹師魯?shù)谝粫n件 粵教版選修2(12頁珍藏版)》請?jiān)谘b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10 與尹師魯?shù)谝粫尘百Y料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范仲淹直言政事,貶饒州。余靖、尹洙上書反對,也被貶謫。歐陽修在余靖家聽到司諫高若訥譏諷范仲淹的話,義憤填膺,致書高若訥。高若訥將此信上奏朝廷,朝廷貶歐陽修為夷陵(今湖北宜昌)令。尹洙在歐陽修被貶后,對歐陽修的情況有所不解,就寫信詢問。于是歐陽修便寫下這封信回復(fù)他的詢問。2一詞多義如動(dòng)詞,往、到去 動(dòng)詞,渡過 約使人如河上 ( )怪不如約 ( 動(dòng)詞,按照、依照 )又聞夷陵有米、面、魚,如京洛 ( 動(dòng)詞,像、如同 )洛陽親友如相問 ( 連詞,假如 ) 絕 沿汴絕淮 ( )絕口不提 ( 動(dòng)詞,閉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 動(dòng)詞,隔絕、隔斷
2、)身懷絕技 ( 形容詞,高超、絕妙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 動(dòng)詞,橫渡 ) 動(dòng)詞,派遣 名詞作狀語,從陸路 使 約使人如河上 ( )使人惶迫不知所為 ( 動(dòng)詞,讓 )使有而一人就之 ( 連詞,假使 )妾不堪驅(qū)使,徒留無所施 ( 動(dòng)詞,使用、使喚 ) 3詞類活用 相師成風(fēng) ( 名詞用作動(dòng)詞,模仿 ) 始謀陸赴夷陵 ( ) 4古今異義 不比催師魯人長者有禮 古義:有德行的人。 今義:指年齡大的人。 5文言句式 其心歡戚無異( 于 ) 庸人 ( 省略句 ) 頗有人以罪出不測見吊者 ( 定語后置 ) 6重點(diǎn)句子翻譯其夕,及得師魯手簡,乃知留船以待,怪不如約,方悟此奴懶去而見紿。譯文:當(dāng)天晚
3、上,等到我收到了你親手寫的便條,才知道你停船在河邊等待,怪我不派人相送赴約,我這才知道是那個(gè)仆人懶得前去送行,用謊話來欺騙我。然師魯又云暗于朋友,此似未知修心。譯文:但是,你說我對朋友的為人不了解,你的這種說法好像不了解我的心。又有深相賞嘆者,此亦是不慣見事人也。譯文:還有人深深地贊嘆我的行為,其實(shí)是他們見識不多。史冊所以書之者,蓋特欲警后世愚懦者,使知事有當(dāng)然而不得避爾,非以為奇事而詫人也。譯文:史書上寫下他們的行為,也不過是為警戒后世愚蠢軟弱的人,使他們知道這些事是應(yīng)該承擔(dān)而不能逃避的,并不是認(rèn)為他們的行為奇特以寫下來令人驚詫的。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貶者,然或傲逸狂醉,自言我為大不為小。譯文
4、:近代也有因?yàn)檎备已远毁H的人,但某些人被貶后便放蕩縱酒,以大事自負(fù),而不拘小節(jié)。到縣后勤官,以懲洛中時(shí)懶慢矣。譯文:到夷陵縣后,勤于政事,改掉了在洛陽時(shí)懶散的毛病。疑 問態(tài) 度核心內(nèi)容疑修有自疑之意者 今而思之,自決不復(fù)疑也解釋自己并非“暗于朋友”,所作所為理智冷靜,立場堅(jiān)定,態(tài)度鮮明疑歐陽修“暗于朋友”此似未知修心疑歐陽修“非忘親”“此又非也”、“此事須相見,可盡其說也”角度一:整體感知1第五段中作者回答了尹師魯?shù)膸讉€(gè)疑問?各反映出作者的什么態(tài)度?其核心內(nèi)容是什么?【分析】2.歐陽修是怎樣看待自己被貶一事的?【分析】“得罪雖死,不為忘親”,雖被貶,也須“居閑僻處,日知進(jìn)道而已”;告誡他的
5、志同道合者不要仿效那些“被貶者”。他自己嚴(yán)格要求自己,“至今不曾飲酒”,抱著既不悲觀也不放縱自己的態(tài)度,還勉勵(lì)同志“慎勿作戚戚之文”,要振作精神,充滿積極向上的氣概。角度二:鑒賞寫作技法3前面四段記敘兩人別后情形,作者為何大段敘述家?,嵤??【分析】敘家常,顯友情,也為后面剖白心機(jī)、推心置腹作好感情鋪墊。4文中作者是怎樣表現(xiàn)自己對友情的珍重的?試作簡要說明。【分析】作者在信的開頭幾段詳盡地?cái)⑹隽俗约宏P(guān)切、思念師魯?shù)男那椤K麑ξ茨苋缂s相送而遺憾;告知師魯自己行程中沒有寄信之處,因而不能與之通信;本人到荊南后又急于打聽師魯任所郢州的情況;他迫不及待地要“問候”師魯,打聽對方“別后安否?及家人處之如何,莫苦相尤否?六郎舊疾平否?”這些看似生活中的日?,嵤拢瑓s表現(xiàn)了作者對摯友生活的關(guān)懷,反復(fù)的慰藉,細(xì)膩、親切,充滿了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