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學反思.doc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學反思.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學反思.doc(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左手體驗,右手實踐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學案例 《地球表面的地形》是教科版五上《科學》教材“地球表面及其變化”這一單元的第一課時,從單元內容編排結構來看,本課內容具有總起作用,教材內容的安排:大致讓學生了解認識地球表面的地形及整體概況。 本課是學生初步認識地形圖的一課,讓學生通過實際圖片再到地形圖的一個過程,從而初步認識觀察地形圖的方法,同時這樣的觀察又是開放的、具有探究性。本課教材中主要安排了兩個活動內容,第一、我們所看到過的地形,這一活動內容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回憶曾經(jīng)去過或年到過的地形來相對應說出這一地形特點的地貌特征,這一認識從實到形,是學生認識事物的一個轉變;第二、觀察地形圖,這一活動步驟主要是讓學生通過進一步觀察地形圖來了解我國地形結構和地球表面地貌特征狀況。 一、體驗+實踐,初教滿瘡痍 每學期,學校都會安排新教師上一次成長課。11月22號,我又將迎來本學期的成長匯報課。為了更好的完成匯報課,11月16日,我從小學科學網(wǎng)中經(jīng)過搜索,找到了2013年小學特級教師名師展示課的一篇教學設計。經(jīng)過整理與修改,我自認為屬于自己的教學設計就這么的新鮮的出爐了。 11月17日上午第三節(jié),只帶著教學過程,我在501班開展了試教。 教學過程初體現(xiàn)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請看這是什么? 生:地球 師:地球表面是光滑的還是凹凸不平的? 生:光滑的 生:凹凸不平的 師:那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來看看吧(google earth軟件) 生:凹凸不平的 師:在我們地球的陸地表面有各種凹凸不平的形態(tài),這些不同的形態(tài)就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各種地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地球表面的地形。 2.初步了解,激發(fā)興趣。 師:地球上有許多的地形,你知道哪些地形? 生:河流,海洋,峽谷,陸地 師:還有哪些地形? 生:沒有回答 師:地球上的地形除了上面這些還有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你們知道這些地形有什么特點嗎? 生:沒有回答 反思: 通過初次教學,我發(fā)現(xiàn)了本節(jié)課的設計已經(jīng)高于學情。我校的學生基礎較差,課外知識相對匱乏,本節(jié)課學習之前,學生并沒有對地球表面的地形積累較多的課外知識,因此,本節(jié)課教師需要幫學生認識地形,初步構建想關概念。在軟件運用方面也存在一定錯誤,由于教室較亮,google earth這個軟件的使用并沒有取得想象中的效果,在放大的過程中,學生看到的各種圖像并不是很清楚,許多學生還沒有完成肯定地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二、體驗+實踐,再教意平平 通過對501班的教學,我發(fā)現(xiàn)了許多的問題,對自己的教案進行了再設計,降低了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要求。通過再設計,我將本節(jié)課的重點,放在了學生對地形特點的探究。同時放棄了使用google erath軟件,轉而用各種圖片替代,希望給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 教學過程再體現(xiàn)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自己旅游拍的照片(背景是盆地) 師:今天,我?guī)硪粡堈掌?,想不想看一下?觀察我身后的地形,你能說出它的特點嗎? 生:山很高,中間是一塊平地。 生:四周都是高山。 師:我們湖州有這種地形嗎? 你去過哪些地方旅游?能說說那里的地形有什么特點嗎? 生:沒有,我去過黃山,那里也有許多山,山上很冷。 生:有吧。我覺得仁皇山公園周圍就是這樣的。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討論的話題了嗎?今天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來走進《地球表面的地形》(板書) 2.初步感受,分類整理 師:地球表面是光滑、平整的嗎? 生:去凹凸不平的。 師:你有什么證據(jù)說它是凹凸不平的? 生:因為地球表面有許多的高山,有河流,有平地,有峽谷所以就是凹凸不平的。 師:這位同學將的很好,那我們地球表面有哪些地形呢?請同學們觀察12張六種地形圖片,說說這些圖片中的地形都有什么特點。 師:請學生說說地形特點。 師:這些圖片當中包含著六種不同的地形,你能給它們分分類嗎?(認為是同一類地形的編號寫在一起) 生:小組分類地形圖片。 生:交流匯報分類結果,說明分類依據(jù) 生:小結六種地形特點 反思: 為了更好讓學生體驗地形的特點,本節(jié)課我為學生準備了圖片,但是在教學中我仍然沒有將“地形”這個概念樹立好,其實學生對于“地形”的理解是片面的,甚至有些是錯誤的;而我在教學當中,卻忽略了這一點,沒有有效的引導學生認識什么是地形,其中的在學生比較各種地形的不同點時,我出示了兩幅地形圖片,讓學生比較地形的異同,然而學生的回答出呼我的意料,有些說一幅圖片有條小路,另外一幅沒有小路;有的說,一幅圖片上有很多植物,而另一幅植物很少;學生的回答讓我不知所措。為什么學生會出現(xiàn)這樣的回答?究其原因,主要還在于學生對于地形概念的模糊,導致回答出現(xiàn)了方向性的錯誤。其實這里,教師可以借助于形象的簡筆畫,把不同類型的地形通過簡筆畫的形式,形象的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學生可能對地形的認識會更深一步;在接下來一個環(huán)節(jié):對不同地形圖進行分類,其實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建立在學生對“地形”概念清楚認識的基礎上的,否則就難以對地形分類,之前沒有樹立好地形概念,導致這個環(huán)節(jié)也失敗了。 三、體驗+實踐,三教味正濃 通過前兩次的教學,我發(fā)現(xiàn)在學生中構建原本未知或不清楚的科學概念是那么的難,學生需要經(jīng)歷從認知到學習,從學習到掌握這樣一個過程,看似簡單,實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在第三次再教前,我在教學設計中增加了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先用橡皮泥造地形,然后根據(jù)造的地形畫出簡圖。通過這樣的活動,增加學生的體驗,進一步感受地形的特點。 教學過程三體現(xiàn)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自己旅游拍的照片(背景是盆地) 師:今天,我?guī)硪粡堈掌?,想不想看一下?觀察我身后的地形,你能說出它的特點嗎? 生:山很高,中間是一塊平地。 生:四周都是高山。 師:我們湖州有這種地形嗎? 你去過哪些地方旅游?能說說那里的地形有什么特點嗎? 生:沒有,我去過黃山,那里也有許多山,山上很冷。 生:有吧。我覺得仁皇山公園周圍就是這樣的。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討論的話題了嗎?今天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來走進《地球表面的地形》(板書) 2.初步感受 認識地形 師:地球表面是光滑、平整的嗎? 生:去凹凸不平的。 師:有什么證據(jù)說它是凹凸不平的? 生:因為地球表面有許多的高山,有河流,有平地,有峽谷所以就是凹凸不平的。 師:這位同學講的很好,那我們地球表面有哪些地形呢?地球表面有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地形(板書這五種地形名稱),你們知道這些地形的特點嗎? 生:不知道 師: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小幫手,這是一幅立體地形圖(出示),它可以包括各種地形,請每個組選擇一種疑難地形去研究,要保證每個組里這三種地形都有人研究,畫出簡圖,找到特點 生:看文字資料、看和摸立體地形圖) (課件出示文字) 1.選擇一種疑難地形,找到它! 2.修正這種地形的簡圖和特點。 (5分鐘后學生活動結束,教師組織學生按研究的地形重新分組:請所有研究山地的同學到最右邊的區(qū)域,所有研究盆地的同學到中間區(qū)域;所有研究丘陵的同學在最左邊的區(qū)域。) 師:請同學們介紹這些造的地形都有什么特點 師:盆地的特點是什么? 生:四周高,中間低,在海平面下面 師:意見,是在海平面的上面 生:盆地高起來的地方是高于海平面的,的地方是低于海平面的 師:你是怎么知道在海平面以上還是以下? 生:我在地形圖上看顏色確定是高于海平面的 (教師在黑板上修改學生的畫) 師:盆地有什么特點? 生:四周高峰環(huán)繞 生:底面是平的 師:丘陵是怎樣的? 生:丘陵比山地的起伏平平緩一些,頂部不是尖尖的 師:看來丘陵還和山地結合起來看,山地是怎樣的? 3.制作地形,加深理解 師:接下來,我們要利用橡皮泥制作五種地形。注意(出示課件提示) 小組內兩人一組制作地形,抽簽決定做哪種地形,分工制作與記錄。 附:學生記錄用的標簽 山地 圖形 特點 師:猜一猜:這個小組做的是什么地形?里有是什么? 生:丘陵,因為高低起伏不大 師:這個是什么?(看不清楚)起伏大嗎? 生:不大,也是丘陵 師:這是什么? 生:是山地,比較尖,海拔高 師:這個是什么? 生:盆地,因為中間比較凹,四周比較高 反思: 從前兩次抓不住重點到現(xiàn)在對教材編寫的不同看法,發(fā)現(xiàn)自己對《地球表面的地形》這一課認識更加清晰,課與課之間的結構、活動,思維兒童特點這些方面都不應該被我們忽視,尋找有效的結合點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把握單元內部尤其是每一個活動,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內在聯(lián)系,是實發(fā)揮體驗+實踐效益的關鍵。 四、實踐+體驗 促進教學思維的轉變 1. 如何使科學教學建立在學生已有的日常概念上? 首先,需要尊重學生已有的日常概念,清楚本節(jié)課學生已有的科學概念,如何將學生的前概念轉化為科學概念是科學課需要經(jīng)歷的過程。對于本節(jié)課,第一次試教時,在揭示課題上,我直接拋出問題“你知道哪些地形?,你能說說高原的特點嗎?”這些提問都是無效的,因為我在課前沒有考慮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相對于課外知識薄弱的新居民子女,在學生無概念基礎上,我應該多問“你看到的平原是什么樣的?”“你看到的海洋是什么樣的?”調動學生的前概念,讓它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可以讓孩子們對地球表面地形進行初步感知。因而,在這方面上,沒有針對學生的前概念進行教學,使得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新概念上與前概念脫離,不能得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其次,在本課上,學生需要弄懂的是地球表面的地形,課上僅僅局限中國,沒有考慮到課題中需要孩子們從大范圍地進行觀察總結,學生沒有在指出、說明分布情況后,對地形有初步感知,在學生大腦中建立不同地勢所展現(xiàn)出來的。 再則,本節(jié)課是起始課,如何在起始課激發(fā)學生熱愛地球的情感,感知地球之美對于接下來學習科學知識有著重要的作用,揭示本節(jié)課和接下來課題之間的聯(lián)系,可以讓孩子們更加有興趣去探究接下來的課,也使得課堂永葆激起。 第四,本節(jié)課的課題探究意味不濃,前幾次試教的過程中我直接給出學生需要探究后得出的答案,在本節(jié)課上,對于地圖上怎么表示不同的地形,在不同的地圖上會以顏色、文字、立體高低起伏等來區(qū)分,這才能引導明白。 2.如何充分暴露學生原有思維,引導學生糾正錯誤? 在本節(jié)課上,孩子們在制作地形模型中,學生出現(xiàn)高山和高原區(qū)分不清,沒有及時的讓孩子們比較分兩則之間的區(qū)別,導致措施了學生暴露出來的原有思維,也不能更加深刻的糾正學生思維中的錯誤。 3.什么方法可以鞏固學生的認識? 對于本節(jié)課的亮點,制作模型,如何讓孩子們充分說一說這是什么地形?如何用你手中的沙雕來表示?在語言上需要更加嚴謹,才能讓孩子們明確實驗的目的和要求,更有目的的達到鞏固本節(jié)課學習的目的。 4.如何引導學生反思,建構完整科學概念? 本節(jié)課是本節(jié)課的起始單元,本節(jié)課的教學對學生接下來的教學會有莫大的作用,如何讓孩子們更加明了不同課堂之間的內部聯(lián)系尤為重要。 雖然本節(jié)課前后經(jīng)歷了三次教學,但是仍然暴露出自己一直在教學上需要改進的,在課堂上語言的簡潔性和目的性,讓整個課堂更加順暢。-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地球表面 地形 教學 反思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eibangfood.com.cn/p-6696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