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全冊.doc
《新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全冊.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全冊.doc(3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 第七章 力 第一節(jié) 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圖表示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活動和生活經(jīng)驗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釋有關現(xiàn)象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觀察體驗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 (2)從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認識科學方法的價值。 ●教學重點 1、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圖表示力。 ●教學難點 1、力的概念 2、認識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釋有關現(xiàn)象。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讓學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動物體等等) (二)講授新課 1.力的作用效果 學生探究活動:實驗器材:橡皮筋、彈簧、乒乓球。體會對這些器材施加力時,這些器材有什么變化? 結合課本里的插圖,讓學生討論總結出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改變物體的形狀) (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3)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符號用N表示 補充一些常見的例子讓學生了解力的大?。和衅饍蓚€雞蛋所用的力大約為1N,一個質量為50kg的同學對地面的壓力大約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即力的三要素) 學生探究活動:(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彈簧,觀察彈簧是否不同 (2)用不同方向的力彈擊乒乓球,觀察乒乓球的運動是否不同 (3)用同樣大小的力向下壓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鋼尺,每次手的位置離桌面的距離都不同,觀察鋼尺的形狀改變是否不同 引導學生從實驗總結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會影響到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來表示力。線段的末端畫箭頭表示力的方向;線段的長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 練習:畫出木塊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 4.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即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學生活動: (1)拉開彈簧時,是否感覺到彈簧也在拉自己的手? (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沒有被彈起? (3)觀察書本43頁圖12.4-4,能得到什么啟示? (4)游泳分析 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歸納得出結論: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施加力的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體現(xiàn)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并進行解釋。 強調:產(chǎn)生力的作用時,物體之間不一定直接接觸,并且至少要有兩個物體。 (三)課堂小結 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2.力的有哪三個要素? 3.怎樣體現(xiàn)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布置作業(yè) 第二節(jié) 彈力 ●教學目標: 39 .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彈力,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 (2)了解彈簧測力計的原理。 (3)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 經(jīng)歷探究彈簧測力計的使用過程,進一步掌握使用測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對周圍生活中彈力應用的實例有濃厚的興趣,體會科學技術的價值。 (2)通過對彈簧測力計使用的探究,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學道理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3)在實驗中養(yǎng)成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重點:彈簧測力計的使用 ●難點:自制彈簧測力計 ●教具:彈簧、紙條、刻度尺、木板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日常生活中,用力壓尺子,尺子發(fā)生形變,撤去壓力后恢復原狀,把橡皮筋拉長,橡皮筋變長,松手后,橡皮筋恢復原狀。引入“彈性”概念 二.新課教學 (一)彈性:物體受力發(fā)生形變,不受力恢復原來形狀的特性。彈性形變:能完全恢復原狀的形變。 (二)塑性:物體受力發(fā)生形變,不受力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特性。 彈簧的彈性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物體不能恢復原狀。 (三)彈力:物體由于發(fā)生彈性形變而產(chǎn)生的力。常說的壓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實質就是彈力。 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物體發(fā)生彈性形變。 (四)彈簧測力計的制作原理: 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實驗:自制彈簧測力計。彈簧的一端掛在木板上,另一端掛不同重力的鉤碼,分別作標記。 提問:為什么彈簧稱的刻度是均勻的? (五)使用測力計時應注意的事項: (1)所測的力不能超出測力計的測量范圍(量程); (2)認清分度值; (3)使用前調整指針對準零刻線; (4)測力計測重力時不能傾斜放置。 三.小結 四.布置作業(yè) 第三節(jié) 重力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知道重力產(chǎn)生的原因。(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3)通過實驗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體質量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有關的過程。(2)嘗試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提出科學的猜想。 (3)體會用圖像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根據(jù)圖像研究實驗結論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對重力的存在及應用有濃厚的學習興趣,主動分析日常生活中有關重力的現(xiàn)象。 (2)通過對用重垂線校準的操作產(chǎn)生提高自己能力和應用知識的愿望。 (3)培養(yǎng)學生樂于參與科學實踐的情感,在實驗中養(yǎng)成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重點:重力的方向及重力與物體質量的關系 ●難點:重力方向 ●教具:砝碼一盒、彈簧測力計、重垂線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通過瀑布下落,蘋果落地等,都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下落。引入新課。 演示:橡皮做圓周運動,橡皮不會跑掉,感到手用一個力拉住橡皮,同樣,月亮繞地球轉動。由于地球與月亮之間有相互吸引的力,這個力與地球吸引蘋果,使蘋果下落的力是一樣的。 二.新課教學 科學家研究成果:宇宙任何兩個物體(大:天體,小:灰塵)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引入“萬有引力”。地球對地面附近物體的萬有引力,舉例:吊燈把吊繩拉緊;臺燈壓著桌面等。引入重力概念。 (一)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又叫重量。 提問: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呢? 演示實驗: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 猜想:重力的大小跟質量有關。理由是用手提起質量大的物體,所用的力大,根據(jù)二力平衡,重力就大。 實驗過程:分別測出一組質量(鉤碼)及重力的數(shù)值,并描點繪圖。由實驗結果可知:重力跟質量成正比,比值是一個常數(shù)約9.8N/㎏。用g表示,即g=9.8N/㎏。表示的物理意義是:地球上質量1㎏的物體受到的重力是9.8N。 (二)重力的公式 G=mg其中G表示重力(N),m表示質量(㎏),g是9.8N/㎏,粗略計算:g取10N/㎏ (三)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應用:重垂線 (四)重力的作用點(重心):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質地均勻,外形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 三.小結 四.布置作業(yè): 第八章 運動和力 第一節(jié) 牛頓第一定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 (2)知道物體的慣性 2.過程與方法 (1)實驗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2)通過活動體驗,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活動和閱讀感受科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牛頓第一定律 2.難點:物體的慣性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讓學生觀察44頁圖12.5-1的幾幅圖,思考運動的物體最終停下來的原因是什么?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給出截然相反的解釋?!斑\動需要力來維持”,“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二)講授新課 1.牛頓第一定律 (1)探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按照書本第45頁的實驗進行探究不同表面,物體的運動距離不同 向學生交代清楚實驗的條件和做法:三種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每次實驗用的是同一輛小車;每次都在同一位置滑下,以保持小車到達水平表面的速度相同。 引導學生分析實驗變化的條件是表面的粗糙程度改變,而其他條件沒有改變。 根據(jù)觀察結果,得出結論:小車受到阻力越小,它運動得越遠,引導學生進一步推理:如果小車不受任何阻力,小車的速度將保持不變,永遠運動下去。 介紹得出該結論伽利略用了推理的方法。從而得出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 (2)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解釋:物體不受力時,原來靜止的物體將永遠保持靜止狀態(tài);原來運動的物體將永遠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變。 強調:牛頓第一定律是通過分析事實,再進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2.慣性:物體保持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特性叫做慣性,牛頓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 學生活動: (1)體驗圖12.5-4的實驗 (2)體驗物體掉杯中的實驗 (3)通過觀察圖12.5-6,嘗試用慣性的知識解釋怎樣利用慣性和防止慣性產(chǎn)生的危害。 生活中的慣性現(xiàn)象:雞蛋魔術、套錘柄、行車跳下易摔倒、潑水、丟垃圾、車啟動人后倒,剎車人前傾等等。 (4)閱讀47讀科學世界“汽車安全帶”。 (三)課堂小結 1.牛頓第一定律是怎樣表述的? 2.現(xiàn)實生活中有哪些利用慣性的例子,防止慣性產(chǎn)生危害的措施? (四)布置作業(yè) 第二節(jié) 二力平衡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平衡狀態(tài)是指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②知道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所受力的叫平衡力,最簡單的平衡情況是二力平衡; ③理解二力平衡條件; ④能利用平衡條件解決簡單的平衡問題. 2.過程與方法 學會從分析一個物體上受到幾個力到能知道這幾個力的平衡關系。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①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②通過探究與交流,使學生有將自己的見解公開并與他人討論的愿望,認識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二力平衡條件 難點:1.二力平衡中的“二力同線”問題 2.勻速直線運動時二力平衡的條件 ●教具:2把彈簧秤,一塊輕質塑料片,一把剪刀。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提問:慣性定律的內容是什么?能不能反過來說,凡是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的物體都沒有受到外力呢? 列舉: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的汽車、靜止在路邊的人、在空中勻速下降的跳傘運動員。 提問:他們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二.新課教學 1.力的平衡 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平時生活中觀察到的物理現(xiàn)象,舉出身邊一兩個受力物體的實例,分析它們的受力情況及運動狀態(tài),在黑板上畫出物體所受力的示意圖。(比如放在桌子上不動的墨水瓶,掛在天花板上不動的電燈勻速運動的小車等)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展示其所舉的實例,利用這些例子使學生認識到:當一個物體受幾個力作用時,也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從而得出“力的平衡”的概念,指出這時作用在物體上的各個力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說幾個力互相平衡。 一、力的平衡 物體在受到幾個力的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我們就說這幾個力平衡”,這時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 在幾個力平衡中,二力平衡是最簡單的,我們來研究二力平衡的情況。 2.二力平衡的條件 物體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我們就說這兩個力平衡。 仍從同學所舉的例子中找出實例,使學生認識到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并不一定就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那么,物體受到兩個力的作用,要使物體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這兩個力要滿足什么條件? [實驗]:用兩把彈簧秤拉扯桌上的塑料片,想一想怎樣拉才能使塑料片保持靜止不動? 歸納小結塑料片靜止必須滿足的條件。 F 圖4 這兩個力可能出現(xiàn)的幾種情形(二力大小不相等、二力方向不相反、二力不在一條直線上)并動態(tài)顯示最終的結果(均不能保持靜止狀態(tài)): 圖3 對第四種情形(二力不在同一物體上)進行點撥:將塑料片從中剪斷,變成兩部分,這兩部分能靜止嗎? 結論:物體在二力作用下保持靜止狀態(tài)的條件是這兩個力必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線上。 [演示實驗]:手在繩端用力F拉彈簧秤和物塊,使之靜止,觀察彈簧秤的示數(shù)。然后用力拉彈簧秤和物塊使之勻速上升,觀察彈簧秤的示數(shù),并比較兩次彈簧秤示數(shù)的大小。 分析物塊受的兩個力的大小、兩個力的方向、兩個力是否在一條直線上。 通過上述演示實驗,歸納:物體在二力作用下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的條件也是這兩個力必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線上。 得出二力平衡條件。 二、二力平衡的條件 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 將條件歸納成口決:“同物、等大、反向、同線”。 歸納: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物體所受力的合力為零。 “彼此平衡的兩個力的合力為零” 3.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力的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實際應用,應會根據(jù)二力平衡的條件來判斷物體所受的兩個力是否平衡;或根據(jù)平衡狀態(tài)找出平衡力,利用二力平衡條件求其中一個力。 三、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1.利用二力平衡的條件來判斷兩個力是否平衡。 2.利用二力平衡的條件可求其中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 4.反饋練習 1.物體在受到幾個力作用時,如果保持 或 狀態(tài),這幾個力就相互平衡。 2.汽車在斜坡上所受到的重力和斜坡的支持力 (填“是”或“不是”)平衡的力。 3.每方十人拔河時,某時刻繩子靜止不動,這時這二十個人拉繩子的合力是 。 4.一個物體受到的重力是500牛頓,靜止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對物體的支持力大小是 牛頓,方向是 ,重力和支持力的施力物體分別是 和 。 5.在平直公路上勻速向東行駛的汽車重為5000牛,受到的牽引力是200牛。那么,汽車受到的阻力是 牛,方向是 。 6.質量為2千克的物體,靜止懸掛在繩子上,繩子對物體的拉力是多少牛?若提拉物體使它勻速向上運動時,拉力又是多少?(g=9.8牛/千克) 7.如下圖所示,物重6牛,彈簧秤豎直向上拉,示數(shù)為4牛,水平地面給物體的支持力是多大? 三.課堂小結 四.布置作業(yè) 第三節(jié) 摩擦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及對物體運動的作用。(2)知道決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知道摩擦力的利弊及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觀察有關摩擦現(xiàn)象。(2)經(jīng)歷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過程。 (3)經(jīng)歷制定計劃設計實驗的過程,學習控制變量的方法。(4)學習設計表格、分析實驗現(xiàn)象、歸納實驗結論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摩擦的分析,激發(fā)用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熱情,養(yǎng)成用所學知識聯(lián)系生活、生產(chǎn)問題的習慣。 ●重點:摩擦力的概念及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難點: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具:木板、物理小車、棉布、手巾、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日常生活中,自行車在水平道路上滑行時,無論道路多么光滑,總會慢慢停下,為什么?(受地面摩擦力)討論認識: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時,接觸面間就產(chǎn)生一種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力。 二.新課教學 (一)摩擦力: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或具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在接觸面上產(chǎn)生的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 (二)產(chǎn)生摩擦力的條件:接觸、不光滑、相對運動或具有相對運動的趨勢 提問: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呢? 日常生活中知道:推箱子,箱子越重,用的推力越大。地面越粗糙,用的推力越大,猜想: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1)接觸面所受的壓力(2)接觸面的粗糙程度。(3)接觸面面積的大小……可用下面實驗驗證你的猜想。方法:控制變量法。原理:二力平衡條件:f=F(轉換法), 圖甲 圖乙 圖丙 表格設計: 實驗次數(shù) 壓力大?。∟) 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摩擦力f(N)(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 1 2 3 (三)圖甲和圖乙實驗表明: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有關,并且,表面受到的壓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圖甲和圖丙實驗表明: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四)摩擦的利與弊: 利的方面:例如,鞋(車輪)與地面間的摩擦?! ? 弊的方面:例如,機器部件間的摩擦。 (五)增大摩擦的方法: 1.增大壓力 2.增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六)、減小摩擦的方法: 1.減小壓力。2.加潤滑油。3.安裝滾動軸承(滾代替動)。4.壓縮空氣或電磁場使接觸面分離(氣墊船、磁懸浮列車)。 三.小結。 四.練習:一課一練的練習A 五.作業(yè):課本P63 1、2。 六.教學后記: 第九章 壓強 第一節(jié) 壓強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壓強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壓力,什么是物體的受力面積。 (2)理解壓強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3)了解壓強公式中各個物理量的名稱、單位及符號,知道壓強單位的物理意義和由來,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4)了解壓強的增大與減小的主要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觀察生活中各種跟壓強有關的現(xiàn)象,了解對比是提高物理思維的基本方法。 (2)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經(jīng)歷探究的主要環(huán)節(jié),通過探究實驗,觀察實驗現(xiàn)象、采集的實驗數(shù)據(jù),獲得對壓強比較深入的了解,初步學習使用控制變量法。 (3)通過實際動手,實踐如何改變壓強。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經(jīng)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親身的體驗和感悟,使學生獲得對壓強、浮力基本知識理解的感悟認識,為深入理解和應用這些知識打基礎。 (3)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培養(yǎng)學生對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學是人類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基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重點:壓強的大小跟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教學難點:壓強的計算及單位 ●教具:釘板、砝碼、石粉、鉛筆、海棉、橡皮泥、鐵釘?shù)?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課文76頁14.1-1蟬及14.1-2沙漠之舟)引入壓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學中用壓強來表示,引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壓強 二.新課教學 (一)壓力:1.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 方向:與接觸面垂直。 大?。河袝r等于重力(水平放置時)、有時不等于重力 2.突破難點的方法: 練習:利用如圖1幾種情況分析壓力的作用情況來鞏固所學的壓力的知識。 (圖1) (二)壓強 利用探究實驗進行壓強的學習 1.提出問題2.進行假設和猜想3.設計方案(實驗)4.進行實驗(學生探究)5.分析現(xiàn)象6.歸納總結得出規(guī)律或結論 壓力的作用效果(壓強P)不僅跟壓力的大小有關,還跟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壓強的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壓強的公式:如果用P表示壓強、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 壓強的計算公式是 符號的意義及單位:P---壓強---帕斯卡(Pa) F---壓力---牛頓(N) S---受力面積—平方米( m 2) 1Pa = 1N/m 2 壓強的物理意義: 以P=20Pa為例,P=20Pa=20N/ m 2,它表示每平方米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是20N。 講解例題,使學生能真正理解壓強及有關計算(特別是公式的應用和單位的統(tǒng)一) 通過列舉相關的實例(啄木鳥、圖釘、刀等),提出問題,怎樣減小或增大壓強?讓學生結合自己生活感受、經(jīng)驗進行討論并總結和歸納: 減小壓強的方法:(1)壓力不變時,增大受力面積(2)受力面積不變時,減小壓力(3)減小壓力的同時,增大受力面積 增大壓強的方法:(1)壓力不變時,減小受力面積(2)受力面積不變時,增大壓力(3)增大壓力的同時,減小受力面積 練習:小李的質量是65Kg,其雙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大約是4.5dm2,當小李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時,他對地面產(chǎn)生的壓強大約是多少? 三.小結: 四.鞏固練習:盡可能穿插在相關知識的講授中完成對應的練習。 五.布置作業(yè): 六.教學后記: 第二節(jié) 液體的壓強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液體內部存在壓強,以及液體內部壓強聽方向。 (2)了解液體壓強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 (3)認識壓強的實際應用——連通器,了解生活和生產(chǎn)形形色色的連通器。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演示實驗的觀察,了解液體內部存在壓強的事實,知道液體內部不同深度處壓強的大小和方向。 (2)體驗和感悟游泳時身體受到水產(chǎn)生的壓強。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觀察實驗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 (2)密切聯(lián)系實際,提高科學技應用于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 ●教學重點:液體壓強的特點、連通器應用 ●教學難點:液體壓強的特點 ●教具:液體壓強的演示裝置、水槽、U形管壓強計、連通器、水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通過課文80頁潛水艇,用塑料袋裝水時塑料袋會脹起來等引入液體會產(chǎn)生壓強,引出本課課題——液體的壓強 二.新課教學 (一)液體壓強的特點 突破難點的方法:做好演示實驗,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實驗,通過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歸納、推理、總結得出結論。 演示實驗: 1.用塑料袋裝水時,它會脹起來,讓學生感知液體會產(chǎn)生壓強,且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2.用側壁開有幾個小孔的筒裝有水,讓學生觀察到水從小孔流出來,且處于不同位置的小孔流出來的的射程都不一樣,用液體壓強計測出不同深度的壓強大小,讓學生感知液體內部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用壓強計測量深度相同時,各個方向的壓強的大小有何特點,讓學生感知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 4.演示同一深度,液體的壓強還跟液體的密度有關,且液體的密度越大,液體的壓強越大。 引導學生把所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得出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 (1)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側壁都有壓強; (2)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在同一深度,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 (3)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4)液體的壓強跟液體的密度有關。在同一濃度,液體壓強隨液體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練習: (二)、連通器 1.定義:上端開口、下端連容器叫做連通器。 2.連通器里的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總是相同的。 3.舉例分析連通器:茶壺、鍋爐的水位計、花灑、水塔與自來水管。 4.介紹連通器的應用之一——三峽船閘。 三.小結 四.鞏固練習:盡可能穿插在相關知識的講授中完成對應的練習。 五.布置作業(yè): 六.教學后記: 第三節(jié) 大 氣 壓 強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由于大氣壓強的客觀存在而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 (2)了解測量大氣壓強的方法,了解大氣壓強的大小和單位。 (3)了解抽水機的工作原理。 (4)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氣壓強的現(xiàn)象。 2.過程與方法 (1)觀察跟大氣壓強有關的現(xiàn)象,感知大氣壓強一種客觀存在。 (2)觀察演示實驗現(xiàn)象,感知大氣壓強的大小和單位。 (3)通過觀察感知人類是如何利用大氣壓強的。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大氣壓強應用的了解,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重點:大氣層的測量 ●教學難點:大氣層的測量 ●教具:空飲料盒或罐、彈簧測力計、吸盤、托里拆利實驗裝置、金屬盒氣壓計、抽水機模型的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通過介紹馬德堡半球實驗、吸盤、用吸管吸飲料、吸墨水、注射器吸藥水等,引導學生思考,液體內部朝各個方向都有壓強,這是由于液體具有流動性。空氣也能流動,我們周圍是否存在大氣的壓強?這節(jié)課就來研究大氣壓強。 二.新課教學 (一)大氣壓的存在 1.演示 吸盤、用吸管吸飲料、吸墨水、注射器吸藥水、紙板托水。 2.介紹馬德堡半球實驗 3.得出結論:大氣壓強確實存在。 強調: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 (二)大氣壓強的測量 1.估算大氣壓強的數(shù)值:課本P87頁 “想想做做” 2.通過演示介紹“托里拆利實驗” (1)強調第一個用實驗方法測出大氣壓數(shù)值的是意大利的科學家托里拆利。 (2)觀看托里拆利實驗 提出問題:大氣壓的數(shù)值是多大?為什么 實驗中換用不同大小的管來測,結果是否相同? 將管提起一些(始終未露出液面)、壓入一些,結果是否相同? 將管傾斜,結果是否相同? 分析大氣壓強的數(shù)值等于這段水銀柱所產(chǎn)生的壓強。 把760mm水銀柱產(chǎn)生的壓強叫做標準大氣壓。 P0 = 760mmHg =1.013×105Pa。 3.大氣壓的變化 (1)大氣壓受天氣的變化而變化; (2)大氣壓隨大氣高度的變化而變化,在海拔3000m以內,大約每升高10m,大氣壓減小100Pa。 4.測量大氣壓的儀器叫氣壓計。 介紹氣壓計:金屬盒氣壓計。 5.大氣壓的作用: (1)抽水機 ?。?)用吸管吸飲料 三.小結: 四.鞏固練習:練習。 五.布置作業(yè): 六.教學后記: 第四節(jié)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氣體的壓強跟流速的關系。 (2)了解飛機的升力是怎樣產(chǎn)生的。 (3)了解生活中跟氣體的壓強與流速相關的現(xiàn)象。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認識氣體壓強跟流速有關的現(xiàn)象。 (2)體驗由氣體壓強差產(chǎn)生的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初步領略氣體壓強差異所產(chǎn)生現(xiàn)象的奧妙,獲得對科學的熱愛、親近感。 ●教學重點: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教學難點: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教具:硬幣、鉛筆、紙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通過課本P91圖14 .4-1實驗 硬幣“跳高”比賽,提出問題,是什么力使得硬幣向上“跳”起來了?引出本節(jié)課來研究§14.4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二.新課教學 (一)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分析上述實驗的原理,硬幣向上“飛”的過程中,只有空氣與它接觸,是不是硬幣上下的壓強不一樣使它向上運動?由于吹氣,上面空氣的流速大,壓強是不是與流速有關系?是不是由于上面空氣的流速大,壓強變得比下面小了?于是下面的空氣把硬幣托起來了? 探究: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1.提出問題 2.猜想 3.設計實驗 4.進行實驗 5.分析實驗 6.得出結論 在氣體和液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練習:課本P93--1 (二)飛機的升力 如圖14.4-5面,迎面吹來的風被機翼分成上下兩部分,由于機翼橫截面的形狀不一樣,機翼上方氣流通過的路程較長,因而速度較大,它對機翼的壓強較??;下方氣流通過的路程較短,因而速度較小,它對機翼的壓強較大。因此在機翼的上下表面產(chǎn)生了壓強差,這就是飛機向上的升力。 三.小結: 四.鞏固練習:盡可能穿插在相關知識的講授中完成對應的練習。 五.布置作業(yè): 六.教學后記: 第十章 浮力 第一節(jié) 浮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浮力是怎樣產(chǎn)生的。 (2)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3)知道浮力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了解浮力是怎樣產(chǎn)生的。 (2)通過收集、交流浮力應用的資料,了解浮力應用的社會價值。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2)初步建立應用科學知識的意識。 ●教學重點:阿基米德原理 ●教學難點:阿基米德原理 ●教具:乒乓球、水、水槽、鐵塊、彈簧測力計、阿基米德原理實驗裝置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輪船、鴨子、人游泳時能浮在水面,是什么原因呢?這節(jié)課研究與此相關的知識導出課題—— 浮力。 二.新課教學 (一)用測量法研究浮力 演示實驗:如圖,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物體在空氣中受到的重力記為G, 再把此物體浸沒在水中測它的重力,記為F,比較兩次彈 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據(jù)此,你能得出什么 結論? 分析實驗:示數(shù)變小了,說明物體受到了向上的力,這個力就是浮力。 F浮 = G — F 即彈簧測力計兩次讀數(shù)之差,這也是浮力的測量方法。 (二)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 物體受到向上向下的壓力差。 (三)浮力的大小 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課本P95 1.提出問題2.猜想3.設計實驗4.進行實驗5.分析實驗6.得出結論 重力G/N 拉力F/N 浮力F浮/N 小桶重力G桶/N 小桶和溢出水總重G總/N 排開水的重力G排/N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表示:F浮 = G排 為了更好地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將公式F浮 = G排 展開,即F浮 = G排 = ρ液gV排 這樣就為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實際問題提供方便。 突破難點的方法:把此探究實驗做好,真正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三)物體的浮沉 利用課件對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進行受力分析,物體受到兩個力(F浮 、G物)的作用, 當 F浮 > G物 時,物體將上浮;F浮 = G物 時,物體將懸浮;F浮 < G物 時,物體將下沉。 對于漂浮在液面的物體,其所受浮力等于物體本身的重力。 練習:練習冊P63----A組5、6。 (四)物體的浮沉的應用 1.密度計 2.潛水艇 3.飛艇 4.熱氣球 5.氫氣球 三.小結: 四.布置作業(yè): 五.教學后記: 第二節(jié) 阿基米德原理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學會一種計算浮力的方法。 2.進一步練習使用彈簧秤測力。 二、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科學探究,培養(yǎng)探究意識,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發(fā)展學生收集、處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增加對物理學的親近感,保持對物理和生活的興趣。 2.增進交流與合作的意識。 3.保持對科學的求知欲望,勇于、樂于參與科學探究。 教學準備 空易拉罐(自備,每組2/5個)、小容器(自備,每組至少1個)、彈簧秤2×9只、紙杯9只、固體物塊9個、溢水杯9只、橡皮泥9塊、釘子若干。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浮力,并且得到了三種計算浮力的方法,它們分別是(師生共同回憶,教師板書): 1.當物體漂浮在液面上時,其所受浮力F?。紾物; 2.用彈簧秤測定物體浮力。把物體掛在彈簧秤上,當物體靜止時,彈簧秤的示數(shù)為F1,將物體浸入水中,彈簧秤的示數(shù)為F2,則物體所受浮力為F?。紽1-F2; 3.利用物體上、下表面的壓力差求得浮力:F?。紽下-F上。 師生討論:這三種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第一種只適用于計算漂浮在液面上的物體所受浮力,第二種不適用于質量過大的物體,第三種不適用于形狀不規(guī)則的物體。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一種既簡單又普遍適用的方法,這種方法是2000年前由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發(fā)現(xiàn)的,所以稱之為阿基米德原理。(板書:阿基米德原理)。 二、進行新課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教師:首先,我們一起來做兩個實驗: 實驗一: 每組分發(fā)一塊大小相等的橡皮泥(當眾分發(fā),增加可信度),給大家3-5分鐘的時間,利用橡皮泥做一條小船,看哪一組的船裝“貨物”最多“貨物”是規(guī)格相同的釘子。 分組實驗: ?。ㄓ捎趩栴}具有挑戰(zhàn)性且貼近學生實際,極大地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各組成員分工協(xié)作,爭先恐后,開始行動。有的用手捏,有的先用筆桿軋成“餅”,再把四周折起,做成“船”,做完后紛紛放入水中,投放“貨物”?!啊?0、11、12……20……”。在這九個組中,有八個組“裝貨”在十個以上,有兩個組在20枚釘子以上。在整個過程中,同學們興奮不已,繼而每個同學卻為自己的“小船”最終“沉沒”而惋惜頓足。雖然老師還沒有提出做船的目的,但事實上他們在做的過程中都在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怎樣做,才能裝貨更多?”) 實驗二: 請同學們拿出自備的空易拉罐,慢慢地壓入水中,感受手掌受力變化。(教師示范表演) 2.提出問題 教師:通過前面的兩個實驗,請大家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浮力的大小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 3.猜想與假設 教師:請同學們根據(jù)前面的兩個實驗作出自己的猜想,并說出猜想的根據(jù)。 ?。ㄕ缯n前預料,同學們紛紛作出反應) 學生:底面積,因為把船底做大,“貨物”裝的才多;物體密度,有些物體在水中漂浮,有些物體則會沉底;液體密度,因為同一物體在水中可以沉底,在水銀中則可以漂浮;浸入液體的深度,因為易拉罐越往下壓,越費勁;浸入液體的深度和物體的底面積,因為用粗細不同的易拉罐,壓入水中相同的深度,用力大小不同。 教師:(把各種猜想結果寫在黑板上)我們今天著重研究浮力與浸入液體的深度和物體的底面積是否有關。(并引導學生取得共識)這就是浮力與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也就是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是否有關?有什么關系?但是測量液體體積的量筒,對少量液體而言,誤差是比較大的。對某種確定的物質而言,體積和質量、重力是—一對應的。為了測量的方便(從結果出發(fā)指導實驗),我們研究浮力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之間的關系。 4.制定計劃(設計實驗) 教師:我們應該如何設計實驗去驗證我們的猜想? ?。ń?jīng)過組內同學之間的交流,大部分同學可以確定研究方案)用彈簧秤測量物體所受浮力,用老師提供的紙杯把物體從溢水杯中排出的水收集起來,用彈簧秤測定其重力。最后尋找并比較兩者之間的關系。 5.收集證據(jù)(進行實驗) 分組實驗 ?。ㄔ谶@個過程中,學生們展現(xiàn)了一些個性化的作法:有些同學在往溢水杯中放物體的同時,測出了物體所受浮力和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有些同學是先在自備容器中測定物體全都浸入水中時所受浮力,再利用溢水杯測定物體全部浸入水中時排開水所受重力;有些同學在測定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時,因為杯子太輕,事先在杯子里裝了適量的水,測出其重力,再把物體排開的水收集起來,測其總重,二者之差即是物體排開水所受的重力……) ?。ㄔ趯嶒炦^程中,一組5人,他們有的提彈簧秤,有的讀數(shù),有的記錄,同學們對出現(xiàn)的問題時有討論與爭辯。比如有的同學手持彈簧秤的外殼部位;有的同學用彈簧秤提著物體入水中時太快,造成溢出水的體積與物體體積不等;……通過爭論,交流,取長補短,集思廣益,使實驗過程更加合理。) 記錄數(shù)據(jù) 以下是四級學生的實驗數(shù)據(jù): 第一組: 彈簧秤1 2N 1.6N 彈簧秤2 0.1N 0.5N 第二組: 彈簧秤1 2N 1.7N 彈簧秤2 0.5N 0.8N 第三組: 彈簧秤1 1.4N 0.2N 彈簧秤2 0.1N 1.2N 第四組: 彈簧秤1 1.3N 0.2N 彈簧秤2 0.2N 1.3N 6.分析論證分組分析數(shù)據(jù) 在得到測量結果后,同學們自發(fā)地對數(shù)據(jù)進行了分析。各組交流:他們發(fā)現(xiàn)兩只彈簧秤示數(shù)變化量是相同的,其中彈簧秤1示數(shù)的減少量是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彈簧秤2示數(shù)的增加量是物體排開水所受重力的大小。 師生共同確認:物體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之大小,即F浮=G排。從而證明同學們前面的猜想是有根據(jù)的。 課堂小結與延伸 教師:(在得到F?。紾排之后,首尾呼應)這就是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第四種計算浮力的方法。它是一種普遍適用的,比較簡單的方法。 現(xiàn)在請同學們對以下問題發(fā)表意見。(通過例題,對今天所學進行鞏固,同時強化交流與合作及評價意識) 教師:(投影)例:如圖所示:有一個正方體,浸沒在液體中,要求出它所受浮力大小,還需要給出哪些條件? ?。ù祟}打破常規(guī),沒有采用根據(jù)已知條件求得未知結果的問題模式,而是已知部分條件和結果,要求同學們給出其他條件)這道題同樣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根據(jù)所學浮力知識,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教師隨堂記錄在黑板上): 1.液體密度;物體體積 2.液體密度;物體邊長 3.液體密度;物體質量;物體密度 學生:(教師提議)對各組條件進行評價。 ?。ㄏ抡n之前,教師提議)同學們自己評出第9組為踴躍發(fā)言小組(全班45人,共分成9個小組),然后予以鼓勵(掌聲)。 教師:對于其他猜想因素,課下同學們可以利用教師提供的器材,逐個進行驗證,并排除無關因素。 第三節(jié) 物體的沉浮條件及應用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物體的浮沉條件; (2)知道浮力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分析、了解輪船是怎樣浮在水面的; (2)通過收集、交流關于浮力應用的資料,了解浮力應用的社會價值。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2)初步建立應用科學知識的意識。 ●教學重點:知道輪船、潛水艇、氣球、飛艇的工作原理。 ●教學難點:理解改變物體所受的重力與浮力的關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教學儀器:燒杯、水、體積相同的蠟塊和鐵塊、兩個鐵罐子、沙子、潛水艇模型、熱氣球模型。 ●教學流程: ?。ㄒ唬┬抡n引入 [演示]:1.出示鐵塊和蠟塊讓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它們體積相等。2.將體積相同的鐵塊和蠟塊同時浸沒在水中后松手。 [現(xiàn)象]:鐵塊沉入杯底而蠟塊上浮最終浮在水面。 [提問]:1.浸沒在水中的鐵塊、蠟塊(松手后)各受到什么力? ?。ǜ×?、重力) 2.鐵塊和蠟塊受到的浮力相等嗎? ?。ㄏ嗟?。因為V排相等,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相等。) 3.既然鐵塊和蠟塊受到的F浮相同,為什么松手后鐵塊沉底而蠟塊上??? 液體中,物體的浮沉取決于什么呢? [講解]:物體的浮沉條件: 分析蠟塊:松手后,浸沒在水中的蠟塊所受到的F?。綠蠟,所以蠟塊上浮。當蠟塊逐漸露出水面,V排減小,浮力減小,當F浮= G物時,蠟塊最終漂浮在水面。即:F?。綠物上浮,最終漂浮。 分析鐵塊:松手后,浸沒在水中的鐵塊所受到的F?。糋鐵,鐵塊下沉。到達容器底部后,鐵塊受到F浮、G鐵和F支,三力平衡,靜止在容器底,我們說鐵塊沉底。即:F?。糋物下沉,最終沉底。 若一個物體浸沒在水中,松手后F浮=G物,受力平衡,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不變,我們說物體懸浮在液體中。即:F浮=G物,最終懸浮。 總結: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知道浸在液體中物體的浮沉取決于物體所受F浮與G物的關系。 ?。ǘ┻M行新課 1.討論: (1)木材能漂浮在水面,其原因是什么? (2)把一根木頭挖成空心,做成獨木舟后,其重力怎么變化?它可載貨物的多少怎么變化?重力變小,可以裝載的貨物變多。 [指出]:從浮力的角度看,把物體做成空心的辦法,增大了可利用的浮力,而且這種古老的“空心”辦法,可以增大漂浮物體可利用的浮力。 [質疑]:密度比水大的下沉的物體有沒有辦法讓它上浮或漂浮呢? 2.實驗: 兩個外形相同的鐵罐子,一個空心,一個裝滿沙;同時按入水中,松手后實心的下沉,空心的上浮最終漂浮。 [質疑]:(1)鐵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空心的鐵罐子為什么能漂浮呢?可能是? ????????????因為什么呢? (因為它是空心的,F(xiàn)?。綠物,所以能上浮,最終能漂浮。) ?。?)要想讓實心的鐵罐子也漂浮,可以怎么辦呢? ?。ò焉橙〕鰜?,變成空心的。) ?。?)大家的想法是如何調節(jié)的鐵罐子的浮沉的呢?(F浮不變,挖空使G物變小,當F浮>G物,鐵罐子自然就浮起來了。) [指出]:上述實驗告訴我們采用“空心”的辦法,不僅可以增大漂浮物體可利用的浮力,還可以使下沉的物體變得上浮或漂浮。 3.應用 ·輪船 ?。?)原理:采用把物體做成“空心”的辦法來增大浮力,使浮力等于船和貨物的總重來實現(xiàn)漂浮。 (2)排水量:滿載時,船排開的水的質量?! 〖矗号潘浚絤船+m貨 [質疑]:1.輪船從河水駛入海里,它的重力變不變?它受到的浮力變大、變小還是不變?(不變,始終漂?。? 2.它排開的液體的質量變不變?(不變) 3.它排開的液體的體積變不變? ?。ㄗ儯押K睛阉?,所以V排海水<V排水) 4.它是沉下一些,還是浮起一些?(V排變小了,所以上浮一些) [強調]:同一條船在河里和海里時,所受浮力相同,但它排開的河水和海水的體積不同。因此,它的吃水深度不同。 ·潛水艇 [演示]: 潛水艇能潛入水下航行,進行偵查和襲擊,是一種很重要的軍事艦艇。它是怎么工作的呢?我們用打吊瓶用的小塑料管來模擬潛水艇。請同學們利用和塑料管連接的細管給塑料管吹氣或吸氣。 現(xiàn)象:吸氣時,水逐漸進入管中,管子下沉;吹氣時,管中的水被排出,管子上??; [質疑]:(1)小塑料管浸沒在水中所受F浮是否變化?(塑料管形變很小,V排基本不變,所以可以認為F浮不變)。 ?。?)那它是怎樣上浮或下沉的呢? (吹氣時,水從管子中排出,重力變小,F(xiàn)浮>G物,所以上?。晃鼩鈺r,水進入管子,重力變大,F(xiàn)浮<G物,所以下沉) [講解]:潛水艇兩側有水艙,當水艙中充水時,潛水艇加重,就逐漸潛入水中;當水艙充水使艇重等于同體積水重時,潛水艇就可懸浮在水中;當壓縮空氣使水艙中的水排出一部分時,潛水艇變輕,就可上浮了。 潛水艇: 原理:靠改變自身重力來實現(xiàn)在水中的浮沉。 [強調]:潛水艇在浸沒在水下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相同。 ·氣球和飛艇 [演示]:“熱氣球”的實驗。 [質疑]:酒精燃燒后袋內空氣密度怎樣變化? 原理:ρ氣<ρ空氣,(即利用密度小于空氣的氣體,通過改變氣囊里氣體的質量來改變自身體積從而改變所受浮力的大小來實現(xiàn)升降的。)使它受到的F?。綠物而升空。 [討論]:要使充了氦氣、升到空中的氣球落回地面,你們能想出什么辦法?要使熱氣球落回地面,有什么辦法?(放氣或停止加熱) ·其他應用 密度計、鹽水選種等。 附:板書設計 ?。ㄒ唬┪矬w的浮沉條件: F浮>G物??上浮 最終漂浮 ρ液>ρ物 F?。紾物??懸浮 ρ液=ρ物 F浮<G物??下沉??最終沉底 ρ液<ρ物 ?。ǘ┩ㄟ^調節(jié)物體受到的F浮或G物,可以調節(jié)物體的浮沉。 (三)應用 1.輪船:把物體作為“空心”的辦法來增大浮力,使浮力等于船和貨物的總重來實現(xiàn)漂浮。 2.潛水艇:依靠改變自身重力來實現(xiàn)在水中的浮沉。 3.氣球和飛艇:ρ氣<ρ空氣,使它受到的F?。綠物而升空。 第十一章 功和機械能 第一節(jié) 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結合實例知道機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產(chǎn)中的實例解釋機械功的含義。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機械功都不省功。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功的物理意義。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教學重點:功的概念和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功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功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引人新課: 提問:平時,我們常用力去移動物體,使其位置改變。下面請同學們一起做三個小實驗。 1.學生實驗:用手勻速將放在桌旁地面上的書包和4本書分別提到桌面上。 問:兩次移動的距離怎樣?哪次“累”一些呢?為什么???? 答:兩次移動的距離相同,提書包“累”一些,因為提書包需較大的拉力。[移動相同的距離,需要的力越大越“累”] 2.學生實驗:用手將放在桌旁地面上的書包分別勻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問:哪次“累”一些呢?為什么???? 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為移動的距離較大。??? [用同樣的力移動物體,移動的距離越大越“累”。] 3.學生實驗:用手將書包提 5厘米左右和將 4本書從地面提到桌面上。??? 問:哪次“累”一些?為什么???? 答:無法比較,因為兩種情況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動的距離也不同。力的大小不同,移動的距離不同,無法比較哪次更“累”。??? 講述:由此,人提物體“累”的程度,不能僅僅單獨由力的大小或單獨由移動的距離大小來比較或表示,所以我們引人一個新的物理量——機械功(簡稱功)。??? 板書:?????? 一、功??? 二、講授新課:??? 功這個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關呢? 請同學們看圖:課本104頁圖15.1-1: 這兩幅圖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要素。??? 答:都有力,物體都移動了一段距離。??? 問:移動的距離和力之間有何關系???? 答:是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講述:在物理學中就說圖中的力對物體做了功。 請同學們看圖:課本104頁圖15.1-2:甲:用力而未移動距離;乙:水平方向移動的距離但水平方向上卻沒有力。 分析得出: l.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體上的力;(2)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講述:必要的意思就是一個都不能少,請同學們用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判斷下面幾種情況下,力對物體是否做功???? [演示1]手提著鉤碼在空中靜止不動,問拉力是否對鈞碼做功?為什么??? [演示2]手提著鉤碼勻速水平移動一段距離,問拉力是否對物體做功?為什么??? [演示3]手提著鈞碼勻速上升,問拉力是否對物體做功?為什么? 講述: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看出,物理學中的做功與日常生活中工作的意思不同。日常生活中所說的工作包括一切消耗體力和腦力的勞動,但物理學中功的涵義要狹窄且嚴格得多,即做功必須同時滿足兩個必要因素。想一想上課起始同學們一起做的提書包和提書的實驗中,我們所說的“累”的程度大小,這個“累”字體現(xiàn)的含義是什么?[功]? 功的大小與力和距離這兩個因素有何關系呢? 力越大,使物體移動的距離越大,這個力的成效越顯著,說明力所做的功越多。 2.物理學中,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叫做功。???即 功=力×距離用 功的公式:W=FS。 W-功-焦耳(J),F(xiàn)-力-牛頓(N),s-距離-米(m)。 3.功的單位:焦耳(J) l焦耳=l牛頓·米? 1J=1N·m 〔例題l〕-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新人 教版八 年級 下冊 物理教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eibangfood.com.cn/p-1187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