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設計請充值后下載,,資源目錄下的文件所見即所得,都可以點開預覽,,資料完整,充值下載可得到資源目錄里的所有文件。。?!咀ⅰ浚篸wg后綴為CAD圖紙,doc,docx為WORD文檔,原稿無水印,可編輯。。。具體請見文件預覽,有不明白之處,可咨詢QQ:12401814
油泵調節(jié)墊片沖壓模
學校代碼:
序 號:
本 科 畢 業(yè) 設計
題目: 油泵調節(jié)墊片沖壓模設計
學 院: 工 學 院
姓 名:
學 號:
專 業(yè):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年 級:
二OO九年 五 月摘要 闡述了沖壓復合模具的結構設計及其工作過程,通過工藝分析,采用沖孔、落料工序;通過沖裁力、卸料力、頂件力等計算,確定模具類型。該模具性能可靠,運行平穩(wěn),提高了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和生產成本。
關鍵字 沖壓工藝;落料;沖孔;復合模;模具結構;
Abstact Compound stamping die structure design and working process was introduced.Punching and blanking procedure were adopted through process analysis.Die type was deter-mined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of blanking force,stripping force and ejecting force.The die works stable so that the product quality and efficiency has been improved and working inten-sity and production cost has been reduced.
Keywords punching technology;blanking; piercing; compound die; die structure;
目錄
摘要 1
第1章 緒論 3
1.1 模具工業(yè)發(fā)展趨勢 4
1.2 本課題研究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6
第2章 模具的設計 7
2.1沖壓件的工藝分析 7
2.2沖壓方案的制定 8
2.3 模具材料的選擇與熱處理 8
2.4 排樣計算條料寬度及確定步距 9
2.5計算沖裁力和壓力中心的確定 10
2.6 壓力機的選擇 13
2.7 確定凸凹模間隙,計算凸凹模刃口尺寸 14
2.8 工作零件的設計及計算 16
2.9 定位零件 19
2.10 卸料裝置 20
2.11 推件裝置 21
2.12 頂件裝置 21
2.13固定板、墊板的設計與選用 22
2.14 模架的設計與選用 24
2.15 模柄的設計和選用 26
2.16 緊固件的選用 27
2.17 繪制模具總裝配圖,計算模具閉合高度 28
結束語 29
致 謝 30
主要參考文獻 30
第1章 緒論
模具是現(xiàn)代化工業(yè)生產的重要工藝裝備,是利用其特定形狀去成型具有一定形狀和尺寸的制品的工具。 zQzE]i'/Q ?
模具作為一種生產工具已經廣泛的地應用于各行各業(yè),其發(fā)展之快,模具需求量之多,是前所未有的,今天,在國民經濟的各個工業(yè)部門都越來越多地依靠模具來進行生產加工,模具已成為國民經濟的基礎工業(yè),已成為當代工業(yè)的重要手段和工藝發(fā)展方向之一?,F(xiàn)代工業(yè)產品的品種和生產效益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模具的發(fā)展和技術經濟水平。 #c,!&j=fZp ?
為了更進一步加強我們的設計能力,鞏固所學的專業(yè)知識,在畢業(yè)之際,特安排了此次的畢業(yè)設計。畢業(yè)設計也是我們在學完基礎理論課,技術基礎課和專業(yè)課的基礎上,所設置的一個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 ~%Y`z2+e9" ?
本次設計的目的: |c#VC]J+ ?
一、?????綜合運用本專業(yè)所學的理論與生產實際知識,進行一次冷沖壓模設計的實際訓練,從而提高我們的獨立工作能力。 E_ +?%?D ?
二、?????鞏固復習三年以來所學的各門學科的知識,以致能融會貫通,進一步了解從模具設計到模具制造的整個工藝流程。 (l3tUd ?
三、?????掌握模具設計的基本技能,如計算、繪圖、查閱設計資料和手冊,熟悉標準和規(guī)范等。 $bX@lHbOE7 ?
#=,[yv由于本人設計水平有限,經驗不足,設計過程中錯誤難免,敬請老師批評、指正,不勝感激。 gHHj({ 5q ?
1.1 模具工業(yè)發(fā)展趨勢
1.1.1 沖壓設備和沖壓生產自動化
性能良好的沖壓設備是提高沖壓生產技術水平的基本條件,高精度高壽命高效率的沖模需要高精度高自動化的沖壓設備相匹配為了滿足大批量高速生產的需要,目前沖壓設備也由單工位單功能低速壓力機朝著多工位多功能高速和數(shù)控方向發(fā)展,加之機械乃至機器人的大量使用,使沖壓生產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各式各樣的沖壓自動線和高速自動壓力機紛紛投入使用如在數(shù)控四邊折彎機中送入板料毛坯后,在計算機程序控制下便可依次完成四邊彎曲,從而大幅度提高精度和生產率;在高速自動壓力機上沖壓電機定轉子沖片時,一分鐘可沖幾百片,并能自動疊成定轉子鐵芯,生產效率比普通壓力機提高幾十倍,材料利用率高達97%;公稱壓力為250KN的高速壓力機的滑塊行程次數(shù)已達2000次/min以上在多功能壓力機方面,日本田公司生產的2000KN沖壓中心采用CNC控制,只需5min時間就可完成自動換模換料和調整工藝參數(shù)等工作;美國惠特尼公司生產的CNC金屬板材加工中心,在相同的時間內,加工沖壓件的數(shù)量為普通壓力機的4~10倍,并能進行沖孔分段沖裁彎曲和拉深等多種作業(yè)。
近年來,為了適應市場的激烈競爭,對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且其更新?lián)Q代的周期大為縮短沖壓生產為適應這一新的要求,開發(fā)了多種適合不同批量生產的工藝設備和模具其中,無需設計專用模具性能先進的轉塔數(shù)控多工位壓力機激光切割和成形機CNC萬能折彎機等新設備已投入使用特別是近幾年來在國外已經發(fā)展起來國內亦開始使用的沖壓柔性制造單元(FMC)和沖壓柔性制造系統(tǒng)(FMS)代表了沖壓生產新的發(fā)展趨勢FMS系統(tǒng)以數(shù)控沖壓設備為主體,包括板料模具沖壓件分類存放系統(tǒng)自動上料與下料系統(tǒng),生產過程完全由計算機控制,車間實現(xiàn)24小時無人控制生產同時,根據(jù)不同使用要求,可以完成各種沖壓工序,甚至焊接裝配等工序,更換新產品方便迅速,沖壓件精度也高。
1.1.2 沖壓標準化及專業(yè)化生產
模具的標準化及專業(yè)化生產,已得到模具行業(yè)和廣泛重視因為沖模屬單件小批量生產,沖模零件既具的一定的復雜性和精密性,又具有一定的結構典型性因此,只有實現(xiàn)了沖模的標準化,才能使沖模和沖模零件的生產實現(xiàn)專業(yè)化商品化,從而降低模具的成本,提高模具的質量和縮短制造周期目前,國外先進工業(yè)國家模具標準化生產程度已達70%~80%,模具廠只需設計制造工作零件,大部分模具零件均從標準件廠購買,使生產率大幅度提高模具制造廠專業(yè)化程度越不定期越高,分工越來越細,如目前有模架廠頂桿廠熱處理廠等,甚至某些模具廠僅專業(yè)化制造某類產品的沖裁?;驈澢#@樣更有利于制造水平的提高和制造周期的縮短我國沖模標準化與專業(yè)化生產近年來也有較大發(fā)展,除反映在標準件專業(yè)化生產廠家有較多增加外,標準件品種也有擴展,精度亦有提高但總體情況還滿足不了模具工業(yè)發(fā)展的要求,主要體現(xiàn)在標準化程度還不高(一般在40%以下),標準件的品種和規(guī)格較少,大多數(shù)標準件廠家未形成規(guī)模化生產,標準件質量也還存在較多問題另外,標準件生產的銷售供貨服務等都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1.2 本課題研究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1) 運用大學期間所學的專業(yè)課程知識、理論和畢業(yè)實習中學到的實踐知識,正確地解決沖壓模具設計中的工藝分析、工藝方案論證、工藝計算、模具結構設計和零件設計等問題。
(2) 提高結構設計的能力。通過所給產品進行該產品模具設計,獲得根據(jù)所生產制品來設計出經濟高效、省力合理且能保證加工質量的模具的能力。
(3) 進行技術方面和經濟方面的工藝分析。
(4) 確定工序過程安排、排料方案的確定和最佳模具結構的工藝方案。
(5) 進行毛坯尺寸、沖裁壓力、卸料力、材料利用率、模具壓力中心、彈性裝置的選用與計算、凸凹模刃口工作尺寸及公差的確定。
(6)對所選用的壓力機沖壓力校核和封閉高度校核等有關工藝參數(shù)校核。
(7) 熟練掌握查閱手冊圖表資料文獻。充分利用與本沖壓設計有關的各種資料,做到科學合理地熟練運用。
第2章 模具的設計
2.1沖壓件的工藝分析
該零件圖由簡單直線和圓弧構成,形狀對稱,復雜程度一般,外形總體尺寸95x60x0.2 mm。由于零件尺寸精度和表面質量沒有特別要求,所以認為一般沖壓加工方法能夠符合要求,本設計按公差等級IT14計算,工件具體各尺寸分別為:
沖裁件內形及外形的轉角處應盡量避免尖角,本設計一律采用R1作為過渡尖角圓弧半徑,以便于模具加工,減少沖裁時尖角處的崩刃和過快磨損。
本設計采用的材料為普通黃銅,質地較軟,具有良好的沖壓性能,且目前市場價格低廉,經濟性好,便于大批量生產。
2.2沖壓方案的制定
方案一:單工序沖裁模
無導向單工序沖裁模結構簡單、制造周期短、成本低、但模具壽命低、沖裁精度差、操作也不安全。一般用于精度要求不高、形狀簡單、批量小或試制件;導柱式沖裁模比無導向式沖模裁的精度高、壽命長、使用安全方便,但輪廓尺寸較大、模具較重、制造工藝復雜、成本較高、它廣泛用于生產批量大、精度要求較高的沖裁件。
方案二:級進模
級進模比單工序模生產率高,減少了模具和設備的數(shù)量,工件精度較高,便于操作和實現(xiàn)生產自動化。但級進模輪廓尺寸較大,制造較復雜,成本較高,一般適用于大批量生產小型沖壓件。
方案三:復合模
復合模的特點是生產率高,沖裁件的內孔與外緣的相對位置精度高,沖模的輪廓尺寸較小,適宜沖薄件,也適宜沖脆性或軟質材料。但復合模結構復雜,制造精度要求高,成本高。復合模主要用于生產批量大的沖裁件。
綜上比較,本設計采用級進模和復合模均可,但考慮到零件形狀有一定復雜性,采用復合模更為經濟,由于工件材料較軟且厚度較薄,這里采用正裝式復合模。
2.3 模具材料的選擇與熱處理
模具鋼選擇的不同直接影響生產率,一般主要根據(jù)沖壓件的材料和生產的規(guī)模來選取,經分析,這里我們選取的模具鋼為,屬空淬模具鋼,具有深的空淬硬化性能,這對于要求淬火和回火之后必須保持其形狀的復雜模具是極為有益的。該鋼由于空淬引起的變形大約只有含錳系的油淬工具鋼的1/4,耐磨性介于錳型和高碳高鉻型工具鋼之間,但其韌性比任何一種都好,特別適合用于要求具備好的耐磨性同時又具有特殊好的韌性的工具。
使用前要經過等溫退火、淬火和回火三道熱工藝處理。等溫退火加熱至,保溫2h,爐冷至,等溫保溫4h,出爐空冷。淬火要先經過兩次預熱,最終加熱至940~960,空冷,硬度可達62~65HRC?;鼗鹗菫榱讼龤堄鄳头€(wěn)定組織,回火溫度為180~220,最終組織硬度達到60~64HRC。
2.4 排樣計算條料寬度及確定步距
排樣方案對材料利用率、沖件質量、生產率、模具結構與壽命等有重要影響,本設計采用有廢料排樣。
條料寬度 (采用無側壓裝置模具)
式中 ——條料寬度方向沖裁件的最大距離;
a——側搭邊值;
Δ——條料寬度的單向偏差;
Z——導料銷與最寬條料間的間隙;
根據(jù)零件形狀查表可得:兩沖件間按矩形取搭邊值a1=3.4mm,側邊取搭邊值a=3.6mm,寬度偏差Δ=0.5mm,Z=0.5mm。
所以條料寬度
步距S=95+3.4=98.4mm;
根據(jù)工件形狀采用單排樣方式,如下圖
由此可計算一個步距內的材料利用率η:
η=44.81%
2.5計算沖裁力和壓力中心的確定
2.5.1)沖裁力
通常說的沖裁力是指沖裁力的最大值,它是選用壓力機和設計模具的重要依據(jù)之一。平刃口沖裁模的沖裁力F一般按下式計算:
F=KLt
L——沖裁周邊長度;
t——材料厚度;
——材料抗剪強度;
K——修正系數(shù);
為計算簡便,也可按下式估算沖裁力:
F
式中——材料抗拉強度(Mpa)
查閱相關資料知=450 Mpa
落料力 =26423760 N
沖孔力 =20520 N
則沖裁力 F=+=44280 N
卸料力 F==0.03 N
推件力 N
頂件力 N
其中、、——卸料力、推件力、頂件力系數(shù)
由于本設計采用的是彈性卸料裝置的復合模,則總沖壓力可由下式計算:
=F+++=50036N
2.5.2)壓力中心的確定
模具的壓力中心應該通過壓力機滑塊的中心線。對于有模柄沖模來說,須使壓力中心通過模柄的中心線。否則,沖壓時滑塊就會承受偏心載荷,導致滑塊導軌和模具導向部分不正常的磨損,還會使合理間隙得不到保證,從而影響制件質量和降低模具壽命甚至損壞模具。在實際生產中,可能出現(xiàn)沖模壓力中心在沖壓過程中發(fā)生變化的情況,或者由于沖件的形狀特殊,從模具結構考慮,不宜于使壓力中心與模柄中心相重合的情況,這時應注意使壓力中心的偏離不致超出所選用壓力機允許的范圍。
考慮工件形狀圓弧段比較多,用計算的方法計算非常繁瑣,這里我采用懸掛法來確定工件的壓力中心,具體做法是用勻質細金屬絲沿沖裁輪廓彎制成模擬件,然后用縫紉線將模擬件懸吊起來,并從吊點作鉛直線,再取模擬件的另一點,以同樣的方法作另一鉛直線,兩直線的交點即為壓力中心,考慮工件為對稱圖形,則壓力中心一定在對稱線上,則只需另作一條鉛直線即可確定壓力中心,根據(jù)以上分析,取坐標系如下圖:
在模擬件上任取一點A,用細線系住并懸掛起來,待其模擬件穩(wěn)定不動后,作鉛直線AG與OX相交于G,點G(39.8,0)即為沖件壓力中心點。
2.6 壓力機的選擇
壓力機的公稱壓力應大于或等于50.036KN,由此查詢國家標準(GB/T 14347-1993)選擇公稱壓力為63kN的Ⅰ類開式固定標準工作臺。如下圖:
技術參數(shù)如下:
公稱壓力: 63KN
滑塊行程: 50mm
行程次數(shù): 160次∕分
最大封閉高度:170mm
裝模高度調節(jié)量:40mm
工作臺尺寸(前后×左右): 200mm ×315mm
工作臺孔尺寸(前后×左右×直徑)130mm×60mm×100mm
2.7 確定凸凹模間隙,計算凸凹模刃口尺寸
確定凸、凹模合理間隙的方法有理論法和查表法兩種。由于理論計算法在生產中使用不方便,常用查表法來確定間隙值。查相關資料有:
根據(jù)凸凹模的加工方法的不同,刃口的計算方法也不同,基本上可分為兩類:凸模與凹模分別加工法,凸模與凹模配合加工法。
凸凹模分別加工法目前多用于圓形或簡單規(guī)則形狀的工件,且模具制造困難,成本較高。
凸凹模配合加工法就是先按設計尺寸制出一個基準件(凸?;虬寄#缓蟾鶕?jù)基準件的實際尺寸按間隙配制另一件。因為這種加工方法的特點是模具的間隙由配置保證,工藝比較簡單,并且還可以適當放大基準件的制造公差,使得制造也容易。本設計中的沖件形狀不是圓形或者簡單規(guī)則形式(方形或矩形),且精度要求不高,故采用此方法。目前,一般工廠也常常采用此方法。
沖孔 圖a為沖孔凸模刃口輪廓,圖中虛線表示沖孔凸模刃口磨損后尺寸的變化情況。
沖孔時應以凸模為基準件來配作凹模,凸模刃口尺寸計算如下:
凸模磨損后變小的尺寸有d1,d2,d3,d4,b1,b2。按以下公式計算:
(——工件公差,x——有關系數(shù),可查表)
則 d1=(46+0.5
d2=d3=d4
凸模磨損后不變的尺寸有c1,c2,c3。按以下公式計算:
(——凸模制造偏差)
則c1=40mm
說明:沖孔用的凹模刃口尺寸應根據(jù)凸模的實際尺寸及最小合理間隙 配制,故在凹模上只標注基本尺寸,不標偏差,同時在圖樣技術要求上注明:“凹模刃口尺寸按凸模實際尺寸配制,保證雙面間隙為Zmin ~ Zmax”。
落料 圖b為沖裁該工件所用落料凹模刃口的輪廓圖,圖中虛線表示凹模刃口磨損后尺寸的變化情況。
落料時應以凹模為基準件來配作凸模。凹模刃口尺寸計算如下:
由上圖可知,凹模磨損后刃口尺寸全部為變大,即都按下式計算:
則
說明:落料用的凸模刃口尺寸應根據(jù)凹模的實際尺寸及最小合理間隙 配制,故在凸模上只標注基本尺寸,不標偏差,同時在圖樣技術要求上注明:“凹凸模刃口尺寸按凹模實際尺寸配制,保證雙面間隙為Zmin ~ Zmax”。
2.8 工作零件的設計及計算
沖裁模工作零件包括凸模、凹模、凸凹模,下面分別對其分析及設計。
2.8.1凹模 凹模外形有圓形和矩形,結構有整體式和鑲拼式,刃口也有平刃和
斜刃。這里采用矩形整體式平刃刃口的凹模,在實際生產中,由于沖裁件的形狀和尺寸千變萬化,因而大量使用外形為圓形或矩形的凹模板,在其上面開設所需要的凹模洞口,用螺釘和銷釘直接固定在模板上,其固定示意圖如下所示:
凹模輪廓尺寸確定:在生產中,通常根據(jù)沖裁的板料厚度和沖件的輪廓尺寸,或凹??卓谌斜陂g的距離,按經驗公式來確定。
凹模高度H
H=ks
垂直于送料方向的凹模寬度B
B=s+3H
送料方向凹模的長度L
L=s1+2s2
式中 s——垂直于送料方向的凹模刃壁間最大距離;
s1——送料方向的凹模刃壁間最大距離;
s2——送料方向的凹模刃壁至凹模邊緣的最小距離,可查表;
k——系數(shù),考慮板料厚度的影響,可查表
則 H=0.25
為簡便設計,凹模的輪廓尺寸為160x100x15 mm。
2.8.2凸模 凸模的設計是由沖件的形狀和尺寸決定的,凸模的固定方法有臺肩固定、鉚接、螺釘、銷釘及粘接劑澆注法固定等, 本設計需用到的凸模為一個帶凸臺的大凸模和三個相同的小圓形凸模,均安裝在模具的下模,且都固定在同一固定板上。小圓形凸模按GB2863.1——3規(guī)定固定,大凸模采用鉚接固定形式,其固定示意圖如下:
凸模長度計算:根據(jù)模具結構,并考慮修模、操作安全、裝配等的需要確定。
L=h1+h2+h3
h1——凸模固定板厚度,這里取12 mm(即凹模厚度的80%);
h2——凹模墊板厚度,這里取12mm;
h3——凹模厚度;
則 L= 12+12+15=39 mm
凸模強度與剛度的校核,由于沖件厚度較薄且硬度較低,所以凸模的強度和剛度一定足夠,這里不再計算。
2.8.3凸凹模 在復合模沖裁中,凸凹模的內外邊緣均為刃口。由于內外緣之間的壁厚是決定于沖裁件的孔邊距,所以,當沖裁件孔邊距較小時,必須考慮凸凹模強度,而本設計凸凹模的孔邊距均大于其允許最小值,所以適合采用復合模進行沖裁,凸凹模內外緣刃口形式均采用平刃型。凸凹模的固定方法和凸模的固定方法類似,其示意圖如下:
凸凹模長度計算:主要根據(jù)模具結構,并考慮模具結構,操作安全,裝配等的需要確定,可按下式計算:
L=h1+h2+h
式中 h1——凸凹模固定板厚度,這里取12mm;
h2——固定卸料板厚度,這里取10mm;
h——增加長度。固定板至卸料板之間彈性元件的高度,取20mm;
則 L=12+10+20=42mm
2.9 定位零件
為了保證模具正常工作和沖出合格沖裁件,必須保證坯料或工序件對模具的工作刃口處于正確的相對位置,即必須正確定位。條料在模具送料平面中必須有兩個方向的限位:一是在與送料方向垂直的方向限位,保證條料沿正確的方向送進,稱為送料導向;二是在送料方向的限位,控制條料一次送進的距離,稱為送料定距。導料銷一般設兩個,并且位于調料的同一側,距離應盡可能大些,本設計選用固定式擋料銷作為定位零件,固定式擋料銷結構簡單,制造容易,現(xiàn)已標準化,參照JB/T7649.10——1994選取A型擋料銷A8JB/T7649.10。
A型固定擋料銷(摘自JB/T7649.10-1994)
材料:45,熱處理硬度43~48HRC
2.10 卸料裝置
卸料裝置的作用是當沖模完成一次沖壓之后,把沖件或廢料從模具工作零
件上卸下來,以便沖壓工作繼續(xù)進行。其結構形式有固定、彈壓和廢料切刀式等,這里選用彈壓式的卸料裝置,其基本零件有卸料板、彈性元件(彈簧和橡膠)、卸料螺釘?shù)?,下面分別對其設計和選用。
卸料板 參照JB/T7647.5——1994選取選取長度L=150mm、寬度B=100mm、高度H=10mm的卸料板,即150x100x10JB/T7647.5,材料為45#,調質,硬度為30——33HRC。
彈性元件 參照JB/T7646.6——1994選取聚氨酯橡膠彈性體 100x60x20JB/T7646。
卸料螺釘 參照JB/T7650.5——1994選取螺紋規(guī)格d=M8,公稱長度l=70mm,性能等級8.8級,表面氧化的A級圓柱頭卸料螺釘。
2.11 推件裝置
推件裝置一般是剛性的,其基本零件有打桿、推板、推桿等。其裝配示
圖如下:
推桿的選取 參照JB/T7650.1——1994分別選取A6x70 JB/T7650.1型號的推桿(3根)和A20x70 JB/T7650.1型號(1根)。所選材料為45#,熱處理硬度40——42HRC。
推板選用材料為45#,調質處理,其外形尺寸為60x60x8mm。
打桿參照JB/T7652.4——1994選取A10x50JB/T7652.4型號,材料為45#,調質處理,硬度為41——43 HRC。
2.12 頂件裝置
頂件裝置一般式彈性的,其基本零件是頂桿、頂件塊和裝在下模底下的彈
頂器,這種結構的頂件力容易調節(jié),工作可靠,沖裁件的平直度較高,其裝配圖示意圖如下:
頂桿的選取 參照JB/T7650.3——1994分別選取A6x50JB/T7650.3型號 ,材料為45#,調質處理,硬度為43——45HRC。
頂件塊的選取 其外形根據(jù)沖裁件形狀配置而成,高度為30mm,材料為45#,熱處理硬度42——46HRC。
2.13固定板、墊板的設計與選用
凸模固定板的作用是將凸模或凸凹模連接固定在正確位置上,標準凸模固定板有圓形、矩形和單凸模固定板等多種形式,這里采用矩形的固定板,根據(jù)模具結構分析,本設計需在凸模和凸凹模采用矩形的固定板固定,其平面輪廓尺寸除應保證凸?;蛲拱寄0惭b孔外,應還考慮螺釘和銷孔的位置,厚度一般取為凹模的60%~80%。固定板孔與凸模采用過渡配合(H7/m6),壓裝后端面磨平,以保證沖模的垂直度。
墊板主要用于直接承受和擴散凸(凹)模傳來的壓力,防止模座承受過大壓力而出現(xiàn)凹坑,影響模具正常工作。墊板厚度一般取6~12mm,外形尺寸按固定板形狀決定。常用材料為45鋼、T7A。
固定板、墊板的基本結構、尺寸可按GB2858.1-81 ~ GB2858.6,GB2859.~GB2859.6選取。尺寸選擇如下:
矩形固定板
矩形固定板(摘自JB/T 7643.2—1994)
長度L = 160mm、寬度B = 100mm、厚度H =12mm、材料為45鋼的矩形固定板:
固定板160×100×12 - 45鋼JB/T 7643.2
材料:45#
技術條件:按JB/T 7653-1994的規(guī)定
矩形墊板:
矩形墊板(摘自JB/T 7643.3—1994)
長度L = 160mm、寬度B = 100mm、厚度H = 10mm、材料為45鋼的矩形墊板:
墊板160×100×10 - 45鋼JB/T 7643.3
材料:45#
技術條件:按JB/T 7653-1994的規(guī)定.
2.14 模架的設計與選用
模架由上下模座、導柱、導套等組成。
模架是模具的主體結構,模具的全部零件都固定在它上面,并承受沖壓過程中的全部載荷。模具的上、下模之間靠模架的導向裝置來保持其精確位置,以引導凸模的運動,保證沖裁過程中間隙均勻。按GB/T 2851.5-1990選擇對角導柱模架,模架的總體外形尺寸為160x100x140~165mm,即型號為160x100x140~165GB/T2851.5。導柱分布在矩形凹模的對角線上,既可以橫向送料,又可以縱向送料,為避免上下模的方向裝錯,兩導柱直徑制成一大一小,其結構形式如下圖:
上模座設計:依據(jù)所選的標準模架的型號,上模座的外形尺寸為160x100x25mm,材料為HT200,調質處理。
下模座設計:依據(jù)所選的標準模架的型號,下模座的外形尺寸為160x100x30mm,材料為HT200,調質處理。
導柱導套設計:模具中導向副的作用是保證上模相對于下模有一精確的位置關系。根據(jù)設計要求及成本考慮,本設計采用在中、小型模具中應用最廣的滑動導向副結構?;瑒訉蚋庇蓪е?、導套組成,如下圖所示。導套和上模座采用H7/r6過盈配合,導套孔與導套柱間采用H6/h5、H7/h6的間隙配合。為使導套內便于貯油并經常保持摩擦副潤滑,導套內孔開有油槽。導套、導柱均有國家標準,國標中對導套、導柱的尺寸、材料、表面質量等都有相應的規(guī)定。具體可查GB2861.1-1990~GB2861.7-1990。本設計采用B型導柱和型導套。
導柱導套裝配示意圖
B型導柱(摘自GB/T 2861.2-1990)
導柱3型號為B22×145 GB/T 2861.2
導柱4型號為B25×145 GB/T 2861.2
材料20 滲碳淬火處理 硬度56~60HRC
技術條件:按JB/T 8070-1995的規(guī)定
R*由制造廠決定
A型導套(摘自GB/T 2861.6-1990)
導套5型號為A22×80×33 GB/T 2861.6
導套6型號為A25×80×33 GB/T 2861.6
材料 T8 淬火處理 硬度58~62HRC
技術條件:按JB/T 8070-1995的規(guī)定
R*由制造廠決定
為保證使用中的安全性與可靠性,設計與裝配模具時,還應注意下列事項:
當模具處于閉合位置時,導柱上端面與上模座的上平面應留10~15mm的距離;導柱下端面與下模座平面應留2~5mm的距離。導套與上模座上平面應留不小于3mm的距離,同時上模座開橫槽,以便排氣和出油。
2.15 模柄的設計和選用
沖模通過模柄將上模固定在沖床滑塊上,在安裝時應注意模柄直徑和壓力機模柄孔直徑要一致。本設計采用旋入式模柄結構,可以保證較高精度的同軸度和垂直度,此模柄與上模座的連接,采用過度配合。模柄的外形尺寸(直徑×深度)為30×50mm,但模柄露出上模座的高度應該比模柄孔深度小5~15mm,因此取露出上模座的高度h=40mm。該模柄的形狀尺寸如下圖所示:
材料A3 淬火處理 硬度40~45HRC
技術條件:按JB/T 7653-1994的規(guī)定
2.16 緊固件的選用
螺釘、銷釘在沖模中起緊固定位作用,設計時主要是確定它的規(guī)格和緊固
位置,螺釘主要承受拉應力,用來連接零件。常用的有內六角螺釘和各種帶槽的柱頭螺釘,螺釘旋進的深度等尺寸參見下圖。本設計除特殊說明外都使用M8×60的內六角圓柱頭螺釘緊固,采用公稱直徑為6×50mm的圓柱銷定位。
對于鋼h = d1 對于鑄鐵h = 1.5 d1
2.17 繪制模具總裝配圖,計算模具閉合高度
模具閉合高度為:
根據(jù)以上的分析,本設計的模具裝配圖如下:
裝配圖
結束語
歷經近一個月的畢業(yè)設計即將結束,敬請各位老師對我的設計過程作最后檢查。
在這次畢業(yè)設計中通過參考、查閱各種有關模具方面的資料,使我在這短暫的時間里,對模具的認識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使我對落料模模具設計的成型方法,成型零件的設計,成型零件的加工工藝,工藝參數(shù)的計算,模具的總體結構設計及零部件的設計等都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模具在當今社會生活中運用得非常廣泛,掌握模具的設計方法對我們以后的工作和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從陌生到開始接觸,從了解到熟悉,這是每個人學習事物所必經的一般過程,我對模具的認識過程亦是如此。經過一個月的努力,我相信這次畢業(yè)設計一定能
為四年的大學生涯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為將來的事業(yè)奠定堅實的基礎。
致 謝
在這次設計過程中得到了指導老師胡淑芬老師以及多位同學的幫助,在此,我對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主要參考文獻
[1]? 成虹.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0
[2]? 許發(fā)樾.實用模具設計與制造手冊.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1
[3]? 郝濱海.沖壓模具簡明手冊.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
[4]? 《沖模設計手冊》編寫組.沖壓模具手冊.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1
[5]? 王海同、孫勝、肖白白.實用沖壓設計手冊.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5
[6]? 梁炳文.冷沖壓工藝手冊.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4
[7]? 趙昌盛.實用模具材料應用手冊.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5
[8]? 夏琴香.沖壓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
[9]? 胡鳳蘭.互換性與技術測量基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