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第七章 寫作訓練-選“點”突破 練出實效 學案17 闡釋辨析論證深入-議論文寫作中核心概念的運用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第七章 寫作訓練-選“點”突破 練出實效 學案17 闡釋辨析論證深入-議論文寫作中核心概念的運用》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第七章 寫作訓練-選“點”突破 練出實效 學案17 闡釋辨析論證深入-議論文寫作中核心概念的運用(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學案17 闡釋辨析,論證深入——議論文寫作中核心概念的運用 學案引語 概念是思維的起點,是構成判斷和論證的最基本元素。正確地理解和運用概念,是進行正確思維的必要條件。同樣,在議論文寫作中概念的理解和運用至關重要。對于那些含有核心概念的作文題來說,它幾乎決定著審題的成敗和立意深刻與否;在寫作過程中,它也是論證是否深入、說理是否透徹的標志之一。編寫此學案的目的,就是讓考生認識到概念在審題與寫作中的重要性,有意識地運用概念使論證更加深入、完美。 品讀佳作,體悟出彩理由 佳作:(2016江蘇高考優(yōu)秀作文)根據(jù)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俗話說,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有人卻說,有話則短,無話則長——別人已說的我不必再說,別人無話可說處我也許有話要說。有時這是個性的彰顯,有時則是創(chuàng)新意識的閃現(xiàn)。 個性是什么 標題采用設問形式直接追問材料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個性。 在當今時代,追求個性,彰顯自我成了很多青少年的口頭禪,然而對于個性的真意,又到底有幾人懂得呢?于是,有很多年輕人就給個性找到了一些標識,且自以為是地傲嬌了一番。 標簽一:個性就是奇裝異服? 小標題領起的內(nèi)容之一,就是對個性內(nèi)涵的一種膚淺理解。 讀了這么多年書,我們看到形形色色的熱門裝束,從喇叭褲到七分褲,再從七分褲到乞丐裝。倘若你耐不住寂寞偏要上一趟街,那就必須要有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不然很可能導致精神錯亂。前一陣子,網(wǎng)上流傳著一個段子,說有位老先生看見個“姑娘”進了男廁所,禁不住癱倒在廁所外,口中哀嘆,仿佛覺得自己晚節(jié)不保,女孩怎么能進了男廁呢?不一會兒,人出來,愣是在花紅柳綠間看到兩撇線條分明的小胡子。老人哭笑不得,噌的一聲就從地上爬了起來。這樣的“新貴”走在大街上,的確很扎眼。奇裝異服,花里胡哨,看著個性十足,其實性別不分! 標簽二:個性就是談吐散漫? 膚淺理解“個性”含義的表現(xiàn)之二。 二十一世紀了,個性就像春天苗兒,瘋長瘋長地,在各行各業(yè)蔓延開來。見到老人,不叫“大爺”了,改稱“老頭”了;見到姑娘,不叫“小姐”了,改稱“美女”了;見到班主任,不叫老師了,改稱“老班”了。稱呼改了,變了味兒了,聽著挺時新的,后味兒卻透著難以言說的散漫和不尊重。音韻流轉得那么美的漢語詞匯,愣是搞成了奇腔怪調(diào)。散漫的談吐反以個性的帽子穿梭在人群中,如若你不找一頂戴著,還有人批評你落伍了,跟不上時代了,嚴重者便給你扣上沒有個性的破帽子。談吐散漫了,驚天笑話不斷,那魅力無邊的漢語言文字就這樣被個性散漫掉了嗎? 標簽三:個性就是行為出位? 膚淺理解“個性”含義的表現(xiàn)之三。 若論青年中翹楚,郭敬明必然是很多年輕人的偶像,文采了得,談吐了得,打扮了得,行為更了得。最出位的莫過于受到輿論批判的電影《小時代》,片中那些青年男女在燈紅酒綠生活中的出位行為,仿佛都刻滿了郭敬明的影子。這個曾經(jīng)的校園才子,因為抄襲事件而備受世人詬病的青年才俊,處處顯現(xiàn)出自己個性張揚的一面,似乎自我感覺已是“集三千寵愛于一身”的王者??上Я耍@樣的光環(huán)只能是曇花一現(xiàn)。是時候好好深思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個性了。 個性究竟是什么?不是給頭發(fā)變個色,也不是給衣服破個洞,更不是像洪素珠一樣處處談吐散漫、行為出位。當然我們并不拒絕那些透出時代氣息的“新貴”,畢竟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審美,但如果因之而突破生活的底線,恐怕就只能是淺薄無知了。對前面三種“個性”含義理解進行一一否定。 個性是什么?不是外表,是內(nèi)在;不是金錢和掌聲,是價值和文化;不是敷衍,是一種塑造自我、引領時代風尚的精氣神!結尾點出對“個性”含義真正的、深刻的理解,卒章顯志。 亮點點評 該文借助于對材料核心概念之一的“個性”的闡釋,精準而深刻地解釋題意,在眾多作文中特有“個性”。 更高妙的是,以對該概念的理解為線索,有條不紊地展開。行文分別選取當前社會生活所謂“個性”的三種標簽,即“奇裝異服”“談吐散漫”和“行為出位”,透過現(xiàn)象揭示本質(zhì),這種循序漸進式的構思行文,頗具說服力。 層層遞進,揭示觀點??忌磉_不慌不忙,時顯幽默底色,步步逼近觀點,揭示觀點。文章運用層層遞進的論證法展開,由個別之社會現(xiàn)象,昭示關于個性的本質(zhì)內(nèi)涵:個性是價值和文化,是一種塑造自我、引領時代風尚的精氣神! 由表及里,卒章顯志。文章議論可謂十分充分,通過對平常生活的透視,深入淺出地揭示出對“個性”的認識。這種卒章顯志式的行文,與由表及里的論述相掩映,使文章呈現(xiàn)出不俗的氣韻。 指點技巧,找到提升門徑 一、闡釋、辨析概念在議論文寫作中的作用 1.精準地闡釋、辨析概念,使審題準確、不偏離,而且立意深刻。 大凡作文題,其中都有一兩個核心概念,只有把這些核心概念的含義弄清楚了,才算真正地審準了題意。否則,就會偏離題意。試以2016年全國甲卷的作文題為例。材料中的“語文素養(yǎng)”就是一個核心概念。它主要指聽說讀寫方面的素養(yǎng),可是不少考生不注意厘清其含義,理解為“文化素養(yǎng)”“道德素養(yǎng)”,甚至有的把它等同于語文,進而嚴重地偏離題意。 又如2016年江蘇卷作文題,其中有“個性”“創(chuàng)新”兩個核心概念。專家組就是以有沒有理解或界定這兩個概念作為評判是否審準題的標準,而且給出了準確的理解:個性就是個人性、個別性。在情感、思想、文化、處世等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不同于別人之處,它往往通過人的言談舉止表現(xiàn)出來,從個性角度立意,最好從積極向上的角度。創(chuàng)新意指超出常規(guī)、有創(chuàng)見,著眼于滿足社會需求和個人期待,實現(xiàn)個人價值,從創(chuàng)新角度立意務必明確創(chuàng)新不僅是求異,更是一種思想和意志的體現(xiàn)。 從考生寫作實踐中看,大量的跑題、偏題現(xiàn)象的發(fā)生都與對材料中核心概念的理解不準,尤其是滑向其同義詞有關。如要寫“誠信”,考生只寫了“誠實”;要寫“勇敢”,考生寫成了“勇氣”;要寫“成才”,考生寫成了“成功”。如果考生能對核心概念稍微認真思考一下,區(qū)分一下其近義詞,怎么會有如此大量的偏離題意的現(xiàn)象發(fā)生呢? 不僅如此,對材料中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會使立意新穎、深刻。如2014年江蘇卷作文題中的“青春朽與不朽”,不少考生對“青春”僅限于年輕、膚白等生理性理解。如果能這樣理解:青春不是膚白貌美的代名詞,而是一種美麗情懷的集合體;青春不是生命的一個“階段”,而是生命的一種“狀態(tài)”,一種昂揚熱烈的“生命狀態(tài)”。這不是立意新穎、深刻又是什么呢? 2.在行文過程中能夠注意闡釋、辨析概念,可以保證論證走向深入,避免“貼標簽”現(xiàn)象發(fā)生。 請看以“品味時尚”為題的考場作文片段: 學會品味時尚,能讓我們走在時代的前列,體驗新生事物的脈動,隨時用新鮮的營養(yǎng)補充自己的大腦和心靈。然而,做一個時尚的人,并不意味著盲目地趕時髦:前者需要我們運用“腦髓和眼光”,精心擇取流行元素;后者則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很容易使我們在時尚大潮中喪失自己的個性。放眼看去,滿街黃發(fā)韓裝,誰又能說自己是選擇了時尚,而非被時髦的潮流裹挾?新時代的人類,對此不得不深思慎取、理智選擇。 這段文字在論證過程中引入了與“時尚”類似而又不同的“時髦”,進行對比辨析,使主體概念更加清晰,也使得因為一些由于概念辨析不清而產(chǎn)生的錯誤觀點被駁斥,從而使論證走向完善、完美。 前段時間,社會上一度對“給老弱病殘讓座”屬不屬于“道德綁架”的問題爭執(zhí)不休,認為屬于“道德綁架”的論斷曾經(jīng)很流行,有一位作者在《道德真的不能強迫嗎?》中寫道: 不錯,有的道德是不能強迫的。道德包括“道德義務”和“美德”兩個范疇,不能強迫的只是美德,而不是道德義務!讓座是美德,是不能強迫的。美德不是道德義務,它產(chǎn)生于個人修養(yǎng)和社會想要達到的理想狀態(tài),只是被“提倡”的東西,而不是被“規(guī)范”的東西。反之,如果是被“規(guī)范”的東西,即如果是道德義務,一定是可以強迫的。老人身體有病,如果不坐在座位上,會有安全上的高度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年輕人就有道德義務來給老人讓座。這是一種“自然義務”:我們對那些處于危險中的人,在幫一把并不會讓我們付出難以承受代價的情況下,是負有幫的道德義務的。原因很簡單:他們在那種境況中得到幫助的道德權利,在分量上,壓倒了我們“不管閑事”的道德權利。 這段說理很有說服性,奧妙就在于作者將“道德”區(qū)分為“道德義務”和“美德”兩個范疇,將“美德”區(qū)分為是“被‘提倡’的東西”,而不是“被‘規(guī)范’的東西”,從而推導出“道德義務”是“被‘規(guī)范’的東西”而具有一定強制性的道理。如此,說理便淺顯易懂。 相反,如果不注意闡釋比較概念的內(nèi)涵,就給人似是而非、硬貼標簽之感。如:智慧是鋼鐵般的堅韌,是性命相交的忠誠。為什么“鋼鐵般的堅韌”“性命相交的忠誠”是智慧?也許在特定的某種情境下,“堅韌”“忠誠”可能是智慧的一種表現(xiàn),但它是在什么情境、什么范圍下成立需要講清楚;如果不講清楚,將其作為智慧的一般內(nèi)涵,則是錯誤的。高中生寫作文,“貼標簽”現(xiàn)象十分普遍,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不去認真思考,不去闡釋區(qū)分概念的含義。 二、如何去闡釋、辨析概念的含義 1.闡釋區(qū)分概念的內(nèi)涵、外延。 一個概念,有其本義與引申義、表層義與深層義、具象義與抽象義、常規(guī)義與別解義。而一旦進入議論文寫作中,需要界定它是哪種含義,應與哪些含義相區(qū)分。如“家”這個概念,常規(guī)義是生活休息的地方,更有許多別解義、深層義,如一個班級、一個學校、一個社區(qū),乃至家鄉(xiāng)、國家都可以叫“家”;如從抽象義上理解,家不僅是起居生活的地方,在思想者眼里,它還是安放心靈之所、理想之彼岸、崇高之境界等。 又如2015年全國卷Ⅰ作文題核心概念“風采”,學生給出了個性化的理解: 何謂風采?風采不能用才氣、奉獻、成敗等實際的評價來衡量,風采展現(xiàn)的是一種獨到的生活方式,它不僅僅在于爭取和奮斗,也不僅僅在于意義和價值,更在于生活趣味與人生情懷。故風采之選,宜觀情懷。 這里對“風采”的解釋,全面而又重點突出,為自己的立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般而言,對概念內(nèi)涵的闡釋,固然需要詞典義,但更需要結合文章作出個性化的解讀。 闡釋一般有“下定義”和“作詮釋”兩種,通常用的是后者。另有一種“拆字法”值得一用。如有人對“和諧”的解釋:“和”字是“禾”與“口”,表明人人都能吃到飯;“諧”是“言”與“皆”,表明人人都能說話——“和諧”之義就是人人都能吃到飯,人人都能說話、表達自己的觀點。又如“傳家寶”這個概念。用“拆字法”解釋:“傳家寶”就是“傳”+“家”+“寶”,“寶”意味著在精神、文化、文明上具有教育、審美等重要價值,指向“價值性”;而這樣的“寶”一定是可傳承的,涉及“傳”者和“承”者,且必須是在一個家族內(nèi)部的傳承,所以具有家族精神與家族情懷,“傳”與“家”指向“特殊性”。 所謂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其范圍。在寫作中,一般需要明確概念討論的范圍,如果范圍不明確,想要表達的意思超出了應有的范圍,就會出現(xiàn)錯誤。 著名經(jīng)濟學家茅于軾在2007年接受《新快報》專訪暢談構建和諧社會時說:“要把‘為富人說話和替窮人辦事’這兩件事結合起來,構建和諧社會?!崩碛墒侨缃裆鐣嫌谐鸶恍睦?,有一批人反對保護富人,準備打倒富人,再次剝奪他們,有這么多人反對保護富人,他更覺得有保護富人的必要。并說為富人說話不僅是為了富人,更是為了大多數(shù)的窮人,因為他們最終也要變富,如果把富人都打倒了,窮人也就沒有前途了。 這一觀點遭到一些人的批判,因為不少人認為有的富人“為富不仁”,或者是通過非法的途徑致富。茅于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這里所說的富人不包括貪污盜竊、以權謀私、追求不義之財?shù)哪切┤?,而是指誠實致富,特別是興辦企業(yè)致富的企業(yè)家和創(chuàng)業(yè)者。我愿意為這樣的富人說話,那些是寄生蟲甚至害蟲的不在此列?!? 如果他在《新快報》專訪中像這樣澄清了概念,所說富人是誠實致富的人,而不是那些“寄生蟲甚至害蟲”,那么批評者就會少很多。但是他所說的“社會上有仇富心理”,這里的富人是指誠實致富的人嗎?如果社會上的所仇之“富”是指那些為富不仁的人,是那些“寄生蟲甚至害蟲”,那么他在此文中“替富人說話”的觀點就無從談起了。所以“仇富心理”中的“富”指什么樣的人,也有必要闡釋清楚,否則后面的論證和結論也會出現(xiàn)問題。 又如作文題“扶”。你要寫“扶”什么?“扶”的對象、范圍要作出說明?!胺觥崩蠍塾?,樂于助人,是“扶”;老人摔倒而扶,是“扶”;建筑物倒塌要“扶”,是“扶”;文化缺失要“扶”,道德淪喪要“扶”,這些都是“扶”。在層層的范圍界定中,“扶”的含義越來越深刻,會使立意和論證深刻、深入。 2.比較辨析相近、相反等概念。 (1)相近概念比較辨析 因為概念相近,其中的界限容易被模糊,甚至被忽略。如果能在表層上的相近中剖析出兩個概念之間深層次的差異,發(fā)掘它們貌似細微的差別,那么這些被大家輕易放過的差別,也許就能成為論證走向深入的關鍵點。比如龍應臺在《為什么需要人文素養(yǎng)》一文中寫道: 素養(yǎng)跟知識有沒有差別?當然有,而且有著極其關鍵的差別。我們不要忘記,納粹頭子很多會彈鋼琴,有哲學博士學位。這些政治人物難道不是很有人文素養(yǎng)嗎?我認為,他們所擁有的是人文知識,不是人文素養(yǎng)。知識是外在于你的東西,是材料、工具,是可以量化的知道;必須讓知識進入人的認知本體,滲透他的生活與行為,才能稱之為素養(yǎng)。人文是在涉獵了文、史、哲學之后,更進一步認識到,這些人文“學”到最后都有一個終極的關懷,對“人”的關懷。脫離了對“人”的關懷,你只能有人文知識,不能有人文素養(yǎng)。 該文段通過對“人文知識”與“人文素養(yǎng)”這兩個相近的概念的比較辨析,讓讀者一下子清晰了“知識”與“素養(yǎng)”之間的深層次區(qū)別,“素養(yǎng)”起源于“知識”,但絕不能止于“知識”,如果知識沒有內(nèi)化到認知本體,沒有指向對“人”的終極關懷,就無法成為“人文素養(yǎng)”。至此,通過對相近概念的比較辨析,讀者對“人文素養(yǎng)”的理解就更深透了。 (2)相反概念比較辨析 有時候單一地解說一個概念,不容易充分展示其內(nèi)涵與外延,而如果借助相反的概念,通過比較辨析,讓其間優(yōu)劣畢現(xiàn)、差別盡顯,不僅能有效展開議論說理,而且能使論證更具有思辨色彩。比如2013年廣東卷作文題(富翁慷慨捐助三個貧困家庭),有一篇優(yōu)秀作文寫道: 勇氣有匹夫之勇,有丈夫之勇,斷然拒絕富人的捐贈,甘受清貧之苦,固然需要勇氣,但這只是一時之勇,是匹夫之勇;而能接受富人捐贈,并且通過韌性的奮斗、持久的痛苦,釀出幸福的生活,這才是終生之勇,是丈夫之勇。 作者否定傲然拒絕富翁捐贈的舉動,肯定暫時屈尊接受富人捐贈的行為,直接陳述亦能表明觀點,但卻不能透徹地剖析出兩種行為之間的本質(zhì)區(qū)別,而通過引進“匹夫之勇”和“丈夫之勇”兩個相反的概念,在對比論證中,文章就能深入地挖掘出傲然拒絕富翁捐贈的舉動是短視的、逞強似的匹夫作為,而暫時屈尊接受富人捐贈的行為則是長遠的、有韌性的丈夫之舉。孰是孰非,孰優(yōu)孰劣,不言自明。 實戰(zhàn)演練,練出訓練實效 一、閱讀下面的作文題,回答問題。 近日,廣州某大學關于“草坪禁入”的規(guī)定引起社會熱議。該校社會學教授王進帶著學生到草坪上課,遭到學校保安“驅趕”之后,該大學保衛(wèi)處通過微博回應稱:“校園不能成為隨意嬉鬧的公園和樂園,學校應該有高雅的品位?!庇袔熒郧迦A北大和國外大學的草坪可以隨便進入,師生們在草坪上課更是一道人文風景為由表示質(zhì)疑。事件經(jīng)媒體報道后,引發(fā)了更大范圍、更多角度的討論。 對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請給王教授、保衛(wèi)處、學生、網(wǎng)友、校長或其他相關方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要求綜合材料內(nèi)容以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完成寫作任務。明確收信人,統(tǒng)一以“明華”為寫信人,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1)上面材料中,雙方爭辯可能會涉及哪些概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分別從贊成者、反對者的角度界定一下所涉及概念的內(nèi)涵或外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草坪、大學、草坪上課、高雅的品位、人文風景。 (2)①草坪 贊成者的理解:草坪是頤養(yǎng)身心、放松心情的好去處,非嬉戲打鬧踐踏的適度進入可以提高草坪的利用率。 區(qū)分:a.觀賞性草坪 b.常規(guī)性草坪(功能性與階段性) 反對者的理解:草坪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具有獨立觀賞價值的自然景觀,容易被毀壞,需要呵護。 區(qū)分:a.自然性草坪 b.規(guī)劃性草坪(保安禁止的自然是規(guī)劃性草坪) ②大學 贊成者的理解:是不會對他物隨意破壞、具有較強自制力的相對高素質(zhì)的人的集合體。 反對者的理解:是思想相對自由、行為相對個性化、不循規(guī)蹈矩無視規(guī)定的行為自由者的集合體。(更應予以適度約束) ③草坪上課 贊成者的理解:師生在草坪上課是人與自然的親近,是自然風景與人文風景的完美呈現(xiàn)。 反對者的理解:在草坪上課是一種破壞教學秩序與大學自然景觀的隨意性行為,具有較大的被模仿性與負面影響。 ④高雅的品位 贊成者的理解:巧妙地將學習、工作與自然之景、生活享受融合在一起,是運用自然之景提升學習效率并放松身心的生活、學習與工作方式。 反對者的理解:踐踏自然之景、破壞校規(guī)校紀的行為是一種負能量,構不成高雅的品位。 ⑤人文風景 贊成者的理解:彰顯自然之靈氣與人類對知識、文化、文明的渴求的和諧之景。 反對者的理解:人為破壞、對另一方構成侵害的侵犯式行為圖景構不成人文風景。 二、根據(jù)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簡單的事物常容易被忽視,但簡單中卻蘊含著生活態(tài)度、人生哲理…… 寫作指導 (1)對材料的理解:這是一道高度關注現(xiàn)實生活的作文命題。材料為兩句話,前一句指出人們對“簡單”的慣常態(tài)度,后一句表明“簡單”中具有的豐富內(nèi)涵。總的來說,材料的主旨為認清“簡單”中蘊含的豐富內(nèi)涵。 材料的關鍵詞是“簡單”,此處的“簡單”與“復雜”相對,有“結構單純、頭緒少、容易理解”等意。簡單是一種外在的形態(tài)表象。理解“簡單”,要與“細節(jié)”(細小的環(huán)節(jié),強調(diào)細小,與“整體”“全局”相對)、“普通”、“平凡”(平常、一般,與“特殊”“特別”相對)、“簡陋”(粗陋、不完備)區(qū)分開來,“簡單”與這些概念有一定重合之處,但不完全等同。 生活中原本就是簡單,很多事物本來也就簡單,但簡單中蘊含人生哲理。顏回“一簞食,一瓢飲”“曲肱而枕之”,簡單生活中卻體現(xiàn)了安貧樂道的思想;工匠們不斷重復制作自己的產(chǎn)品,他們的技藝看似簡單,但體現(xiàn)了一絲不茍的敬業(yè)精神……簡單的事物,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父母簡單的一句話,可以飽含對子女的關切之情;祖輩一個簡單的舉動,可以飽含對故園的深切思念……孔子面對滔滔江水,發(fā)出“逝者如斯乎”的感慨;林則徐面對千仞峭壁,抒發(fā)“無欲則剛”的豪情……露珠的一次蒸發(fā),花的一次凋謝,燕子的一次南飛,都可以讓我們思緒萬千,感慨良深……“大道至簡”,簡單中總是蘊藏著深刻的道理,我們只要用腦思考,用心體會,就會收獲頗豐。 (2)本次作文立意的注意點:在審題時,應注意扣住材料的主題詞“簡單”,準確界定“簡單”的內(nèi)涵。要注意分析簡單中蘊含的內(nèi)容,既要分析挖掘本質(zhì),也要注意辯證分析,不可隨意拔高、牽強附會。材料啟發(fā)我們在生活中要透過表象看到實質(zhì),但不能將材料理解為“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更不能與“平凡”“簡陋”等概念相混淆,這是本則材料的審題關鍵所在。在行文時要力避籠統(tǒng),可化虛為實,化大為小,化抽象為具體,結合具體領域闡明對“簡單”的認識體悟??蓪懭?,可寫物,可寫事,亦可結合自己的生活、情感體驗,理性認知,深入剖析,發(fā)表議論,在思辨中顯現(xiàn)哲思灼見,表現(xiàn)某種特定的感悟。-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第七章 寫作訓練-選“點”突破 練出實效 學案17 闡釋辨析,論證深入-議論文寫作中核心概念的運用 高考 語文 二輪 復習 第七 寫作 訓練 突破 練出 實效 17 闡釋 辨析 論證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eibangfood.com.cn/p-13020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