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級語文下冊《奇妙的克隆》教案 魯教版.doc
《2019-2020年七年級語文下冊《奇妙的克隆》教案 魯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七年級語文下冊《奇妙的克隆》教案 魯教版.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七年級語文下冊《奇妙的克隆》教案 魯教版 教學目標 1.快速篩選信息,逐步提高科普文的閱讀能力。 2.理解本文的主要信息:克隆的概念以及克隆技術發(fā)展的過程。 3.掌握本文的說明順序,把握本文所運用的說明方法。 教學重難點 1.了解有關克隆的知識和克隆研究的動態(tài)。 2.開展繪圖表比賽,充分理解克隆技術的本質以及這項技術發(fā)展的漸進過程。 教學過程: 一、讀一讀,搜索文本重要信息 1.學生自由速讀,運用圈點批注的方法搜集文中作者對克隆概念的詮釋。 明確什么叫克?。簛碜砸粋€祖先的無性繁殖的一群個體。 2.課文使用四個小標題的作用? 明確:使文章內容層次分明,條理清晰,按:先寫克隆的含義,接著寫克隆實驗,再寫克隆的發(fā)展,最后寫克隆對人類的造福及對克隆的思索行文。 3.課文當中列舉了哪些克隆的例子嗎?(按順序) 明確:鯽魚、爪蟾、黑斑蛙、鯉鯽魚、小灰鼠、綿羊多利。 4.克隆技術可以從以下方面來造福人類? 明確: ?。?)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 ?。?)可以用來挽救珍稀動物。 (3)對于人類疾病的防治,壽命的延長具有重要意義。 二.重點討論:“多利”的誕生在世界引起轟動的原因?;卮疬@個問題不能只從本段找現(xiàn)成的答案,必須要和以前的克隆技術加以比較。 比較鯽魚克隆與多利克隆的重大區(qū)別: 概括鯽魚的克隆過程:先取出一條鯽魚胚胎細胞的細胞核,再把該細胞核植入另一條鯽魚的無核卵細胞中,得到換核卵,經過人工培育,克隆鯽魚就出世了。 明確多利克隆過程:難能可貴之處在于換進去的是體細胞的核,而不是胚胎細胞核。這個結果證明:動物體中執(zhí)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態(tài)的所謂高度分化的細胞與受精卵一樣具有發(fā)育成完整個體的潛在能力。 三.競爭激發(fā),看看誰的發(fā)現(xiàn)多: (一)引導說明技巧的發(fā)現(xiàn): 本文是說明文,可以看出條理很清晰,作者是怎樣安排說明順序的呢?同桌來商量一下吧。 生:課本第二節(jié)第五段有一句“對科學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魚類、兩棲類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學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類,我認為是按照生物進化由低等到高等的順序,也就是從魚類到兩棲類再到哺乳類,這樣安排有條不紊,如果按時間順序就亂了。 師:文中這句話太重要了,找得好! 生:動物越進化,越難以進行無性繁殖,我認為這兩部分是按克隆技術的難易程度安排順序,這樣安排體現(xiàn)了科學研究是一個不斷求索探究的過程,體現(xiàn)科學家的探索精神。 師:大家說得好,這些看法綜合在一起就全面了。第二、三節(jié)是以克隆技術的發(fā)展為順序安排的。我要補充的是第二節(jié)“克隆鯽魚出世前后”這部分除了按照從魚類到兩棲類再到哺乳類的順序,根據(jù)題目,作者先寫中國的克隆鯽魚實驗再寫其前外國的克隆爪蟾實驗及我國童第周的黑斑蛙實驗,然后寫其后的中國克隆鯉、鯽魚實驗及外國的克隆鼠實驗,這樣安排也充分體現(xiàn)了在克隆這樣的世界尖端技術方面中國并不落后! 師:你能找出本文采用的說明方法嗎?試著體會其作用。小組討論一下。 生: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列數(shù)字、作詮釋、作比較、引用等(學生舉例) ?。ǘ┮龑Оl(fā)現(xiàn)滲透在說明文中的人文精神。 1.不斷探索,永不言敗的精神: 從克隆鯽魚到克隆綿羊,我們不僅了解了克隆技術的進程,更重要的是我們從字里行間還能體悟到科學家難能可貴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下面請同學們搜索閱讀課文,找出能表現(xiàn)科學家嚴謹、求實、鍥而不舍的態(tài)度與精神的句子?還可以點評一下,或談一下你受到的啟發(fā)。相信你能行! (生圈點批注,討論交流) 生:我找的是第二節(jié)“克隆鯽魚出世前后”中“┄┄經過385天59代連續(xù)傳代培養(yǎng)后,用直徑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顯微鏡下從培養(yǎng)細胞核中吸出細胞核。┄┄在189個這種換核卵細胞中,只有兩個孵化出了魚苗,而最終只有一條幼魚度過難關,經過80多天培養(yǎng)后長成8厘米長的鯽魚”,首先“385天59代”一個驚人的數(shù)字震撼人心,表明實驗的艱辛,“用直徑10微米左右”,我們知道微米是何等細小的單位,進一步反映實驗進行之艱難、精細,科學家們嚴謹求實的精神躍然紙上?!敖蛹{”,“準備就緒”,一切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然后經過如此精細的準備后,大部分卻“夭亡”了,即使是這樣,科學家們永不放棄,“189個”,“只有兩個”,“只有一條度過難關”,由此可以想像實驗艱辛的程度之深,失敗率之高,最后經過“80多天”漫長等待,成長為“8厘米”長的鯽魚。這一過程使我感受到科學家們在探索過程中克服多少困難,經歷多少挫折才獲得成功。他們這種鍥而不舍、嚴謹求實的態(tài)度更是常人難以想像的。我們青少年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更是需要這種精神。 生:我找的是這一節(jié)第五段“對科學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魚類、兩棲類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學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類”,科學家對科學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僅滿足于一次成功而不去更上一層樓,科學家們往往以嚴謹求實的態(tài)度完成了一件創(chuàng)舉并不止步,而是向更高的目標邁進,表現(xiàn)出在科學的道路上不斷求索、探尋、鍥而不舍的精神。 生: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三節(jié)第一段“經過247次失敗后,他們在去年得到一只名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綿羊”,一句簡短的不過30字的文字,僅從“247”就能看出科學工作者的嚴謹、認真、堅持不懈、永不言敗的精神,研究了上百次才成功足以可見實驗的艱辛不易,我深切體會到科學家一絲不茍為人類造福的偉大精神! 生:我找的是這一節(jié)第五段“對科學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魚類、兩棲類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學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類”,科學家對科學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僅滿足于一次成功而不去更上一層樓,科學家們往往以嚴謹求實的態(tài)度完成了一件創(chuàng)舉并不止步,而是向更高的目標邁進,表現(xiàn)出在科學的道路上不斷求索、探尋、鍥而不舍的精神。 生: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三節(jié)第一段“經過247次失敗后,他們在去年得到一只名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綿羊”,一句簡短的不過30字的文字,僅從“247”就能看出科學工作者的嚴謹、認真、堅持不懈、永不言敗的精神,研究了上百次才成功足以可見實驗的艱辛不易,我深切體會到科學家一絲不茍為人類造福的偉大精神! 師:科學的道路無坦途??坪7河慰康氖菧Y博的科學知識,精湛的科學技術,更要靠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堅持不懈、永不言敗的科學精神。這種難能可貴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值得我們每一位中學生借鑒學習。 2.不斷思考,不斷創(chuàng)新的精神: 我感受最深的是課文第二節(jié)第四段“魚類換核技術的成熟和兩棲類換核的成功,使一批從事良種培育工作的科學家激動不已。既然鯽魚的囊胚細胞核取代鯽魚卵細胞核后能得到克隆魚,那么異種魚換核能否得到新的雜種魚呢?我國科學家首先提出了這個問題,也首先解決了這個問題”,科學家總是在現(xiàn)有的研究領域不斷提出新的挑戰(zhàn),一邊實驗,一邊思索,不斷發(fā)問,堅持不懈,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寺□?、鯽魚是我國科學家的首創(chuàng),這也充分表明了在克隆這一世界尖端技術方面我們中國一點也不落后!他們這種講究實證、求真創(chuàng)新的精神令人欽佩,值得學習。 生:我找的是這一節(jié)第五段“對科學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魚類、兩棲類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學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類”,科學家對科學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僅滿足于一次成功而不去更上一層樓,科學家們往往以嚴謹求實的態(tài)度完成了一件創(chuàng)舉并不止步,而是向更高的目標邁進,表現(xiàn)出在科學的道路上不斷求索、探尋、鍥而不舍的精神。 四.聯(lián)想拓展:議一議,明白利弊辨獲真知 文中說“科學進行是一首悲喜交集的進行曲”,你認為克隆對于人類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展開辯論(可以運用自己搜集到的素材)。 辯論問題本身并沒有是與非的定論,但在辯論求證的過程中,學生的思路會更開闊,更好地走出文章,走進生活,能清醒地審視自己和生活。在思索中求證,在求證中領悟,而不是簡單地去接受某種觀點。 新課標確定語文不僅是傳授知識的工具,它還具有人文性,注重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引導,可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同時,此環(huán)節(jié)還很好地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辯論要求: 1.語言清晰、流暢,聲音宏亮。 2.觀點鮮明,證據(jù)充足。 3.駁斥對方觀點要有“理”、“禮”。 結語:同學們觀點鮮明、各抒己見,對此提出了不少獨特看法,或許不夠科學,或許有幾分幼稚,或許還有一點偏激,但那又有什么關系呢?這些都是我們心靈深處最真實的想法,是樸素而真誠的。說出來在辯論中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坦白地說,我在這方面的知識未必比你們高深,你們的發(fā)言給了我啟示,也使我明白:想阻止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是徒勞無益的,科學向未知領域的探索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人類始終要前行的,誰也不能阻止它前行的腳步。克隆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世界為之轟動,它對我們人類究竟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呢?現(xiàn)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但我們希望“克隆技術造福人類”我們更期待許多生物學家,特別是那些從事無性繁殖研究的科學家,將會嚴肅地考慮它的含義,并展開科學討論,用以教育世界人民。 五.同類閱讀: 冷凍療法挽救生命 ?、俚巧交驖撍\動員都深知寒冷給身體帶來的危害。然而,作為一種醫(yī)學治療手段,降低體溫可以減少心臟病患者在接受使用體外循環(huán)機進行的手術時造成腦部后遺癥的風險。 ②伴隨心臟問題產生的是由于缺氧而造成的大腦損傷。缺氧5分鐘就會給大腦帶來不可挽回的破壞,10分鐘即可造成神經死亡。美國心臟學會建議,在手術中有控制地降低體溫以減少腦部損傷。這種療法的關鍵在于循序漸進地把體溫降至35攝氏度以下。因為體溫每降1攝氏度,氧氣的消耗量就會降低5%—8%。西班牙馬德里心臟外科主任恩里克?羅德里格斯指出:“在所有使用體外循環(huán)機的外科手術中,我們都會用到適中的降低體溫的做法,也就是說,降至28攝氏度至31攝氏度之間,以避免在出現(xiàn)危險時給大腦造成損傷?!? ③此外,冷凍療法可以延長手術的安全時間。例如在成人主動脈切斷或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的手術治療中,需要完全中斷血液循環(huán)。為此需要把患者的身體冷凍起來,使接近冬眠狀態(tài)。當體溫降至16攝氏度時,安全時間為40分鐘至60分鐘。心臟外科助理醫(yī)師卡洛斯?莫拉萊斯指出:“體溫降得越低,我們進行安全手術的時間就越充裕,成功的幾率也更大。” ?、艿牵刂企w沮的同時,也蘊含著一定的風險。冷凍療法最困難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手術后如何使體溫回升。按照一般規(guī)則,如果身體被冷凍30分鐘,那么手術后的恢復時間就將增加一倍。負責將血液重新灌注到血管當中的醫(yī)師需要在短時間內迅速地使患者體溫回升。如果體溫在28攝氏度以下,那么產生心室纖維性顫動的風險就會很高。恩里克?羅德里格斯說:“盡管這些威脅依然存在,但是目前醫(yī)學界使用冷凍療法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可能出現(xiàn)的大腦水腫和血凝紊亂,因為低溫破壞了血液蛋白?!敝匕Y監(jiān)護室中的最大難題通常是通常是痙攣和寒熱增加的氧氣消耗,以及患者免疫系統(tǒng)的改變。因此專家建議給接受了冷凍療法的患者實施鎮(zhèn)靜輔助治療,使用抗生素,特別是在冷凍時間長達幾天的情況下。 ?。ㄕ浴秴⒖夹畔ⅰ穢x年3月) 1.文章②③兩段分別是從哪兩個方面介紹冷凍療法的用途的? 2.是否可以將第④段調整到②③兩段之前?為什么? 3.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手術中,有控制地將體溫降低到適中的溫度,可以減少心臟病患者的腦部損傷。B.體溫降得越低,進行安全手術的時間就越充裕,手術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C.使用冷凍療法,術后體溫恢復的時間較長,產生心室纖維顫動的風險很高。 D.目前,低溫對血液蛋白的破壞是醫(yī)學界使用冷凍療法遇到的最大問題。 答案: 1.可以減少因為腦部缺氧而造成的大腦損傷;可以延長手術安全時間。 2.不可以。因為②③兩段說的是使用冷凍療法的用途,第④段說的是使用冷凍療法控制體溫的同時所蘊含的風險,②③兩段與第④段在順序上具有邏輯關系。如果調整順序,就顯得邏輯混亂。 3. C(使用冷凍療法,如果體溫在28攝氏度以下,那么產生心室纖維性顫動的風險就會很高。)-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奇妙的克隆 2019-2020年七年級語文下冊奇妙的克隆教案 魯教版 2019 2020 年級 語文 下冊 奇妙 克隆 教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eibangfood.com.cn/p-3268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