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14章 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 第三十九講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qū)為例練習 新人教版.doc
《2019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14章 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 第三十九講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qū)為例練習 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14章 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 第三十九講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qū)為例練習 新人教版.doc(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三十九講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qū)為例 (2018哈師大附中模擬)“到現(xiàn)在我還很清楚地記得1993年的那場黑風暴,只看見天邊遠遠地升起了一大片灰黃色的云霧,那片云霧就如故事中描寫妖怪出山那般,以非常迅疾的速度遮天蔽日地向我們村莊覆壓過來?!睋?jù)此完成1~2題。 1.“黑風暴”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①大風?、谶^度墾荒 ③破壞植被?、軞夂蚋珊?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我國最容易出現(xiàn)文中所描述現(xiàn)象的區(qū)域是( ) A.塔里木盆地 B.河西走廊 C.河套平原 D.青藏高原 解析:第1題, 材料中的“黑風暴”反映荒漠化,其形成主要是人為原因,隨著當?shù)厝丝谠鲩L,人們過度墾荒和破壞植被嚴重破壞了生態(tài)平衡,引發(fā)一系列惡性自然災害,②③符合題意;大風和干旱屬于“黑風暴”的自然原因,不是最主要的原因,①④不符合題意。第2題,結合上題分析可知,”黑風暴”屬于荒漠化地區(qū)的極端自然災害,我國荒漠化主要分布于內陸干旱地區(qū),塔里木盆地深居內陸,氣候干旱,風沙影響范圍廣,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極易出現(xiàn)“黑風暴”,A對;河西走廊和河套平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較好,灌溉水源充足,植被覆蓋率相對較高,不易出現(xiàn)“黑風暴”,B、C錯;青藏高原屬于高寒地區(qū),出現(xiàn)“黑風暴”的概率小,D錯。 答案:1.C 2.A (2018河南天一大聯(lián)考)填洼是降雨或融水產生的充填、滯蓄于地面坑洼的現(xiàn)象,是徑流形成過程中重要的損失項。充填坑洼的水量稱填洼量,最終耗于下滲、蒸發(fā)和地下水的補給。下圖為黃土高原某地不同耕作措施地表最大填洼量隨坡度變化圖。據(jù)此完成3~4題。 3.在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地表填洼量最大的是( ) A.等高條播 B.人工鋤耕 C.等高犁耕 D.平整坡 4.在同一坡度下,造成該地地表填洼量變化的重要因素是( ) A.降水強度 B.風速大小 C.土壤結構 D.地表糙度 解析:第3題,讀圖可知,在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地表填洼量從大到小的順序是等高條播、人工鋤耕、等高犁耕、平整坡。第4題,圖示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的地表填洼量不同,則根源在于不同耕作措施帶來的影響不同。不同耕作措施下地表的平整程度有很大的差異,而降水強度、風速大小、土壤結構受耕作措施影響較小。故地表糙度是造成地表填洼量變化的重要原因。 答案:3.A 4.D 5.(2018太原考前質檢)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京新高速公路(北京-烏魯木齊)臨白段始于內蒙古臨河市,止于內蒙古和甘肅交界處的白疙瘩。臨白段穿越數(shù)百千米的戈壁無人區(qū)和上百千米的移動沙丘,是在無水、無電、荒無人煙的“三無”環(huán)境下,建成的我國最高等的高速公路。它是阿拉善地區(qū)融入“一帶一路”和“向北開放”戰(zhàn)略的重要保障。 防風固沙是京新高速公路建設最先進的環(huán)保工程。施工人員專門設計了獨特的防風沙袋,沙袋為有鰭沙袋,編織袋邊沿都會留出來三厘米的穗子。將裝滿沙子的沙袋依次擺放到公路兩側,呈田字形交叉疊放,形成了一個個一平方米的小方格,連成一片(如圖所示), 沙袋采用耐寒耐曬的材質,至少可以保持20年。下圖示意京新高速公路沿線局部示意圖。 (1)說出建設京新高速臨白段面臨的生態(tài)問題。 (2)說明鰭狀防沙袋在防風固沙方面發(fā)揮的作用。 解析:(1)從氣候、植被、動物等方面進行分析即可。(2)從所給的文字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具體分析防沙袋所發(fā)揮的作用。 答案:(1)干旱缺水;大風、揚沙、沙塵暴、流沙;干旱區(qū)植被的保護;野生動物遷徙通道建設;野生動物飲水點的保護等。 (2)沙袋對沿線的沙土起壓覆作用;鰭狀防沙袋能減緩風速;交叉疊放的田字形網格可以把吹起的沙留在框格內,起到固沙作用;網格可以截留水分,利于沙漠地區(qū)的植物成活和生長;將流沙阻隔在公路外,減少流沙對公路的影響;使用時間長,可以在20年內發(fā)揮防沙作用。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4分) (2018湖南師大附中模擬)江西省南昌市沿贛江而上20多千米已形成一片面積4萬多畝的厚田沙漠,被稱為“江南第一沙漠”。雖然專家們曾在此展開了多項治沙試驗,但始終成效不大。沙漠中心的龍王廟村青壯年紛紛攜全家外出打工。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薪柴,甚至有人在沙漠邊緣哄搶盜伐林木。據(jù)此回答1~2題。 1.造成江南水鄉(xiāng)地區(qū)出現(xiàn)大沙漠的人為原因是( ) A.亂砍濫伐 B.生活習慣 C.執(zhí)法不嚴 D.氣候變遷 2.本地區(qū)協(xié)調人地關系的當務之急是( ) A.開發(fā)利用新能源,如推廣省柴灶、沼氣 B.先移民,后治理 C.加大對哄搶盜伐現(xiàn)象的處罰力度 D.建水電站 解析:第1題,由材料“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薪柴,甚至有人在沙漠邊緣哄搶盜伐林木”可知,該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亂砍濫伐現(xiàn)象極其嚴重。第2題,該地區(qū)主要人地矛盾是能源不足,主要解決方向是減少薪柴消耗或開發(fā)利用新能源,如推廣省柴灶、沼氣等。 答案:1.A 2.A (2018新鄉(xiāng)調研)牛肝地是指在紅層分布區(qū),受人為干擾,地表原有的生態(tài)結構遭到破壞,在各種外力的綜合作用下,土層快速被侵蝕,紅色基巖或其風化殼裸露,呈現(xiàn)的紅色荒漠景觀。下圖示意廣東省南雄盆地紅層荒漠化不同演替階段下的植物群落變化。據(jù)此完成3~4題。 3.圖示區(qū)域植物群落類型中,土壤有機質含量最多的是( ) A.常綠闊葉林 B.馬尾松林 C.次生灌叢 D.草叢 4.下列對牛肝地進行生態(tài)恢復的措施中,合理的有( ) ①封山育林 ②退牧還草 ③退耕還林 ④把水平梯田修成坡耕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第3題,由題中信息可知,紅層荒漠化是土地生產力衰竭的極端性土地退化過程,只有在土壤肥力高(有機質含量多)的條件下,才能使常綠闊葉林的生物量最大,且多樣性指數(shù)最高。第4題,廣東省南雄盆地位于南方濕潤地區(qū),①③符合該地區(qū)的生態(tài)保護要求;由圖可知,在紅層荒漠化不同演替階段中,主要是林地變成了荒地,因此②不符合生態(tài)恢復要求;水平梯田具有保水、保土、保肥的作用,把水平梯田修成坡耕地,加大了水土流失,因此④不符合生態(tài)恢復要求。 答案:3.A 4.C (2018安徽百校模擬)土壤在水和風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壞、剝蝕、搬運的過程,稱為土壤侵蝕。讀印度土壤侵蝕強度空間分布圖,完成5~7題。 5.甲、丁兩地土壤侵蝕強度差異較大的主要影響因素有( ) A.海拔、降水量 B.土質、地形 C.降水量、地形 D.風力、海拔 6.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壤侵蝕危害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為防治土壤侵蝕,甲地區(qū)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平整土地,大力發(fā)展種植業(yè) ②將坡耕地改為水平梯田,減輕水土流失 ③造林種草等生物工程措施 ④進行大規(guī)模生態(tài)移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5題,圖中甲地土壤侵蝕強度明顯大于丁地,結合丁位于德干高原,地勢平坦,降水較少,以及甲位于山地迎風坡而降水量大等知識,可判斷答案。第6題,土壤侵蝕危害程度與侵蝕強度、帶來的經濟損失有關,圖中乙地土壤侵蝕強度小于甲,大于丙、??;但乙位于恒河中下游平原地區(qū),該地區(qū)是印度經濟發(fā)展程度最高的區(qū)域,故乙地土壤侵蝕危害最大。第7題,甲地區(qū)土壤侵蝕強度大,為山地地形,降水量大,故可采?、冖蹆身棿胧┓乐瓮寥狼治g。 答案:5.C 6.B 7.B (2018南昌期中)荒漠化土地動態(tài)度用來定量描述荒漠化土地的面積變化程度,也可定量表征不同時期荒漠化土地的變化速率。黑河源于祁連山地區(qū),是西北地區(qū)的重要河流之一,黑河流域中游具有該流域最好的綠洲。讀黑河中游臨澤縣不同時期荒漠化土地動態(tài)度(單位:%)統(tǒng)計表,完成8~9題。 時段 輕度 荒漠化 中度 荒漠化 重度 荒漠化 極重度 荒漠化 1977-1986 -1.27 22.41 4.51 -1.26 1986-1993 -9.86 -5.25 5.18 0.31 1993-2002 0.45 1.03 -4.43 -0.46 2002-2012 -0.50 -0.70 -2.93 -1.78 1977-2012 -2.27 2.54 -0.62 -0.87 8.由表中信息可知( ) A.該地以中度荒漠化為主 B.該地荒漠化以土地沙漠化為主 C.極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積相對較穩(wěn)定 D.該地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積不斷擴大 9.導致1977-1986年臨澤縣中度荒漠化土地動態(tài)度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耕地大量擴張 B.農牧民薪柴短缺 C.放牧規(guī)模擴大 D.不合理灌溉 解析:第8題,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極重度荒漠化土地動態(tài)度相對穩(wěn)定,面積較穩(wěn)定。第9題,臨澤縣地處河西走廊地區(qū),1977-1986年該縣的主要經濟部門應為農業(yè),而農業(yè)以綠洲農業(yè)為主;改革開放初期,隨著土地承包責任制的推廣,農民從事農業(yè)生產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加之該縣自然條件較好,吸引了人口遷入,導致大量耕地被開墾出來,從而使中度荒漠化土地面積迅速擴大,中度荒漠化土地動態(tài)度高,選項A正確。 答案:8.C 9.A (2018廈門一模)下圖示意我國某山區(qū)2010-2014年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徑流量的變化。讀圖完成10~11題。 10.圖中①、②、③表示的土地利用類型依次為( ) A.撂荒地、耕地、林草地 B.撂荒地、林草地、耕地 C.林草地、撂荒地、耕地 D.林草地、耕地、撂荒地 11.據(jù)圖可判斷( ) A.該山區(qū)降水季節(jié)變化小 B.下滲量與植被覆蓋度呈正相關 C.該山區(qū)植被以森林為主 D.水土流失的主導因素是降水量 解析:第10題,一般在相同降水量條件下,植被覆蓋度越高,地表徑流量越小,則依據(jù)選項中的三類土地利用類型,可判斷③為林草地。運用排除法,選A項。第11題,圖中顯示植被覆蓋度最高的林草地的地表徑流量最小,表明下滲量最多;而植被覆蓋度最低的撂荒地的地表徑流量最大,表明下滲量最小。即下滲量與植被覆蓋度呈正相關。 答案:10.A 11.B 二、綜合題(共46分) 12.(2018長沙長郡中學測試)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下圖所示區(qū)域中,巴丹吉林沙漠以湖泊、奇峰、沙山等聞名于世。該地年降水量40~80 mm,蒸發(fā)量超過3 000 mm,沙漠中卻有100多個湖泊,冬季不結冰。該地沙丘廣布,最高可達500 m,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沙丘內部較潮濕,沙丘頂部附近生長有較多的植物。2014年12月,該地尋找飲用水源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果,共開掘八口井,每晝夜近10 000 m3的優(yōu)質礦泉水噴涌而出。 (1)分析巴丹吉林沙漠降水少的原因。(4分) (2)有學者認為該地湖泊補給水源主要來自深層斷裂帶的地下水,試推測其依據(jù)。(8分) (3)試分析該地高大沙丘的形成原因。(6分) (4)你是否贊同在巴丹吉林沙漠地區(qū)大量開采地下水,請表明態(tài)度并說明理由。(6分) 解析:(1)該地區(qū)降水少的原因從距海遠近、地形兩方面分析。 (2)其依據(jù)主要從地形、氣溫、蒸發(fā)量與降水量的關系方面回答。(3)該地高大沙丘的形成原因可結合當?shù)氐乩砦恢?、天氣狀況、植被狀況進行分析。(4)若贊同,從當?shù)厮Y源儲量、水質、對社會經濟的影響等角度分析。若不贊同,則從過量開采地下水會導致沙塵天氣增多、湖泊萎縮等角度分析。 答案:(1)深居內陸,離海較遠;地形阻擋,水汽難以到達。 (2)斷裂帶經過該地,地下水在斷層處出露;該地位于西北內陸,湖泊冬季不結冰,說明水溫高(可能來自地下);該地氣候干燥,蒸發(fā)量遠大于降水量,河流欠發(fā)育(大氣降水和地表水補給少)。 (3)該地位于西北內陸,附近沙源豐富,冬春多大風天氣,挾帶大量沙塵在此處堆積;沙山內部濕度較大,且頂部附近植物較多,形成固定沙丘,隨著沙塵持續(xù)堆積,形成高大沙山。 (4)贊同。地下水資源豐富,補給穩(wěn)定;優(yōu)質礦泉水,水質好;提供生產、生活用水(緩解用水緊張狀況),促進社會經濟發(fā)展。 或不贊同。過量開采地下水導致地下水位下降,沙丘內部干燥(植被死亡),沙丘活化,沙塵天氣增多;地下水補給速度慢,無法滿足大量開采需求;湖泊萎縮,生物多樣性減少。 13.(2018廈門一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黃河下游因黃河多次決口形成泛濫平原(黃泛平原),沙崗地和洼地廣布,冬春季節(jié)風沙活動頻繁。 紅薯是地下塊莖的高產作物,喜溫怕澇,喜疏松土壤。開封市在沙地采用起壟方式種植紅薯,一年兩熟,大面積種植紅薯卻加劇了當?shù)氐娘L沙活動。某農業(yè)公司采用“冬小麥-紅薯”兩茬輪作的保護性耕作模式,很好地抑制了風沙活動。 (1)分析黃泛平原風沙區(qū)多沙地的自然原因。(6分) (2)分析開封沙崗地起壟種植有利于紅薯生長的原因。(8分) (3)分析紅薯種植加劇開封風沙活動的原因,并說明“冬小麥—紅薯”模式能抑制風沙的原因。(8分) 解析:(1)明確黃泛平原是黃河決口泥沙堆積形成,即可分析多沙地的原因。(2)注意紅薯生長習性:“喜溫怕澇,喜疏松土壤”;沙地本身就疏松,同時起壟地勢較高而利于排水、不易澇。(3)紅薯“喜溫”與當?shù)囟竞洳环识静荒芊N植而地表裸露;起壟必然翻動土地,在春季大風下會加劇風沙活動?!岸←湥t薯”模式解決了冬春季地表裸露問題,故能抑制風沙。 答案:(1)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黃河輸沙量大;該區(qū)域地勢平坦,夏季多暴雨,歷史上黃河多次決口,泛濫成災,大量泥沙堆積地表。 (2)沙地土壤疏松、通氣性良好;崗地利于排水,不易發(fā)生澇災;起壟種植可加厚土層,且更易排水。 (3)開封冬半年氣候寒冷,不適宜喜溫的紅薯生長,只種植紅薯會導致冬春季土地裸露;春季紅薯種植前需翻土起壟,導致土層更疏松。 兩茬作物種植季節(jié)相連,可減少地面裸露時間;紅薯生長初期可利用小麥秸稈覆蓋地表。-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14章 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 第三十九講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qū)為例練習 新人教版 2019 高考 地理 一輪 復習 14 區(qū)域 生態(tài)環(huán)境 建設 第三 十九 荒漠化 防治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鏈接地址:http://weibangfood.com.cn/p-3398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