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包內含有CAD圖紙和說明書,均可直接下載獲得文件,所見所得,電腦查看更方便。咨詢Q 197216396 或 11970985
目 錄
一、零件的分析 1
1.1零件的作用 1
1.2零件的工藝分折 1
二、工藝規(guī)程設計 2
2.1確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2
2.2基面的選擇 2
2.3制訂工藝路線 3
2.4機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確定 4
2.4.1外圓表面(E62mm及M60 ×1mm) 4
2.4.2外圓表面沿軸線長度方向的加工余量及公差(M60×1mm端面) 4
2.4.3兩內孔E(叉部) 5
2.4.4花鍵孔(16-Emm × Emm × mm) 5
⒉⒋⒌E mm二孔外端面的加工余量(技工余量的計算長度為mm) 5
2.5確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時 8
2.5.1工序 Ⅰ 8
2.5.2工序Ⅱ 14
2.5.4工序Ⅳ 17
2.5.5工序Ⅴ 18
2.5.6工序Ⅵ 19
2.5.7工序Ⅶ 19
2.5.8工序Ⅷ 21
2.5.9工序Ⅸ 22
2.5.10工序Ⅹ 23
2.5.11工序Ⅺ 24
三、夾具設計 24
3.1問題的提出 25
3.2夾具設計 25
3.2.1定位基準的選擇 25
3.2.2切削力及夾緊力計算 25
3.2.3定位誤差分析 27
3.2.4夾具設計及操作的簡要說明 28
小 結 28
致 謝 29
參考文獻 30
一、零件的分析
1.1零件的作用
題目所給定的零件是解放牌汽車底盤傳動軸上的萬向節(jié)滑動叉(見附圖1),它位于傳動軸的端部。主要作用一是傳遞扭距,使汽車獲得前進的動力;二是當汽車后橋鋼板彈簧處在不同的狀態(tài)時,由本零件可以調整傳動軸的長短及其位置。零件的兩個叉頭部位上有兩個E mm的孔,用以安裝滾真軸承并與十字軸相連,起萬向聯(lián)軸節(jié)的作用。零件E65mm外圓內為E50mm花鍵孔與傳動軸端部的花建軸相配合,用于傳遞動力之用。
1.2零件的工藝分折
萬向節(jié)滑動叉共有兩組加工表面,它們之間有一定的位置要求?,F(xiàn)分述如下:
1.以E39mm孔為中心的加工表面
這一組加工表面包括:兩個E mm孔及其倒角,尺寸為mm的與兩個孔E mm相垂直的平面,還有在平面上的四個M8螺孔。
其中,主要加工表面為E mm的兩個孔。
2.以E50mm花鍵孔為中心的加工表面
這一組加工表面包括:Emm十六齒方齒花鍵孔,E55mm階梯孔,以及E65mm的外圓表面和M60×1mm的外螺紋表面
這兩組加工表面之間有著一定的位置要求,主要是:
(1) Emm花鍵孔與E mm二孔中心聯(lián)線的垂直度公差為100:0.2;
(2) E39mm二孔外端面對E39mm孔垂直度公差為0.1mm;
(3) Emm花鍵槽寬中心線與E39mm中心線偏轉角度公差為2o。
由以上分析可知,對于這兩組加工表面而言,可以先加工其中一組表面,然后借助于專用夾具加工另一組表面,并且保證它們之間的位置精度要求。
二、工藝規(guī)程設計
2.1確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為45鋼。考慮到汽車在運行中要經常加速及正、反向行駛,零件在工作過程中則經常承受交變載荷及沖擊性載荷,因此應該選用鍛件,以使金屬纖維盡量不被切斷,保證零件工作可靠。由于零件年產量為4000件,已達到大批量生產的水平,而且零件的輪廓尺寸不大,故可采用模鍛成型。這從提高生產率、保證加工精度上考慮,也是應該的。
2.2基面的選擇
基面選擇是工藝設計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孢x擇得正確與合理,可以使加工質量得到保證,生產率得以提高。否則,加工工藝工程中會問題百出,更有甚者,還會造成零件大批報廢,使生產無法正常進行。
(1)粗基準的選擇。對于一般的軸類零件而言,以外圓作為粗基準是完全合理的。但對本零件來說,如果以E65mm外圓(或E62mm外圓)表面作基準(四點定位),則可能造成這一組內外圓柱表面與零件的叉部外形不對稱。按照有關粗基準的選擇原則(即當零件有不加工表面時,應以這些不加工表面作粗基準;若零件有若干個不加工表面時,則應以與加工表面時,則應以與加工表面要求相對位置精度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為粗基準),現(xiàn)選取叉部兩個Emm孔的不加工外輪廓表面作為粗基準,利用一組共兩個短V形塊支承這兩個Emm的外輪廓作主要定位面,以消除 四個自由度.再用一對自動定心的窄口卡爪,夾持在E65mm外圓柱面上,用以消除 兩個自由度,達到完全定位。
(2)精基準的選擇。主要應該考慮基準重合的問題。當設計基準與工序基準不重合時,應該進行尺寸換算,這在以后還要專門計算,此處不再重復。
2.3制訂工藝路線
制訂工藝路線的出發(fā)點,應當是使零件的幾何形狀、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術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證。在生產綱領已確定為大批生產的條件下,可以考慮采用萬能性機床配以專用工夾具,并盡量使工序集中來提高生產率。除此以外,還應當考慮經濟效果,以便使生產成本盡量下降。
工序I 車端面及外圓E62mm,E60mm并車螺紋M60×1mm。以兩個叉耳外輪廓及E65mm外圓為粗基準,選用C620-1臥式車床并加專用夾具。
工序II 鉆、擴花鍵底孔E43mm,并锪沉頭孔E55mm。以E62mm外圓為基準,選用C365L轉塔車床。
工序III 內花鍵孔5×30o倒角。選用C620-1車床加專用夾具。
工序Ⅳ 鉆錐螺紋Rc1/8底孔。選用Z 525立式鉆床及專用鉆模。這里安排Rc1/8底孔主要是為了下道工序拉花鍵孔時為消除回轉自由度而設置的一個定位基準。本工序以花鍵內底孔定位,并利用叉部外輪廓消除回轉自由度。
工序Ⅴ 拉花鍵孔.利用花鍵內底孔、E55mm端面及Rc1/8錐螺紋底孔定位,選用L6120臥式拉床加工。
工序Ⅵ 粗銑E39mm二孔端面,以花鍵孔定位,選用X 65臥式銑床加工。
工序Ⅶ 鉆、擴E39mm二孔及倒角。以花鍵孔及端面定位,選用Z 535立式鉆床加工。
工序Ⅷ 精、細鏜E39mm二孔,選用T740臥式金剛鏜床及專用夾具加工,以花鍵內孔及其端面定位。
工序Ⅸ 磨E39mm二孔端面,保證尺寸118mm,以E39mm孔及花鍵孔定位,選用M7130平面磨床及專用夾具加工。
工序Ⅹ 鉆叉部四個M8mm螺紋底孔并倒角。選用Z 525立式鉆床幾專用夾具加工,以花鍵孔及E39mm孔定位。
工序Ⅺ 鉆螺紋4-M8mm及Rc1/8。
工序XII 沖箭頭。
工序XIII 終檢。
以上工藝過程詳見附表1“機械加工工藝過程綜合卡片”。
2.4機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確定
“萬向節(jié)滑動叉”零件材料為45鋼,硬度207~241HBS,毛坯重量約為6kg,生產類型為大批生產,采用在鍛錘上合模模鍛毛坯。
根據(jù)上述原始資料及加工工藝,分別確定各加工表面的機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如下:
2.4.1外圓表面(E62mm及M60 ×1mm)
考慮其加工長度為90mm,與其聯(lián)結的非加工外圓表面直徑為E65mm,為簡化模鍛毛坯的外形,現(xiàn)直接取其外圓表面直徑為E65mm。E62mm表面為自由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值要求為Rz200μm,只要求粗加工,此時直徑余量2Z=3mm已能滿足加工要求。
2.4.2外圓表面沿軸線長度方向的加工余量及公差(M60×1mm端面)
查《機械制造工藝設計簡明手冊》(以下簡稱《工藝手冊》)表2.2-14,其中鍛件重量為6kg,鍛件復雜形狀系數(shù)為S1,鍛件材質系數(shù)M1,鍛件輪廓尺寸(長度方向)>180 ~ 315mm,故長度方向偏差為。
長度方向的余量查《工藝手冊》表2.2 ~ 2.5,其余量值規(guī)定為2.0 ~ 2.5mm,現(xiàn)取2.0mm。
2.4.3兩內孔E(叉部)
毛坯為實心,不沖出孔。兩內孔精度要求界于IT7 ~ IT8之間,參照《工藝手冊》表2.3-9及表2.3-13確定工序尺寸及余量為:
鉆孔:E25mm
鉆孔:E37mm 2Z = 12mm
擴鉆:E38.7mm 2Z = 1.7mm
精鏜:E38.9mm 2Z = 0.2mm
細鏜:E39mm 2Z = 0.1mm
2.4.4花鍵孔(16-Emm × Emm × mm)
要求花鍵孔為外徑定心,故采用拉削加工。
內孔尺寸為Emm,見圖樣。參照《工藝手冊》表2.3-9確定孔的加工余量分配:
鉆孔:E25mm
鉆孔:E41mm
擴鉆:E42mm
拉花鍵孔(16-Emm × Emm × mm)
花鍵孔要求外徑定心,拉削時的加工余量參照《工藝手冊》表2.3-19取2Z=1mm。
⒉⒋⒌E mm二孔外端面的加工余量(技工余量的計算長度為mm)
(1)按照《工藝手冊》表2.2-25,取加工精度F2 ,鍛件復雜系數(shù)S3,鍛件重6kg,則二孔外端面的單邊加工余量為2.0 ~ 3.0mm,取 Z = 2mm。鍛件的公差按照《工藝手冊》表2.2-14,材質系數(shù)取M1 ,復雜系數(shù)S3 ,則鍛件的偏差為。
(2)磨削余量:單邊0.2mm(見《工藝手冊》表2.3-21),磨削公差即零件公差 – 0.07mm。
(3)銑削余量:銑削的公稱余量(單邊)為:
Z = 2.0 – 0.2 = 1.8 (mm)
銑削公差:現(xiàn)規(guī)定本工序(粗銑)的加工精度為IT11級,因此可知本程序的加工公差為 – 0.22mm(人體方向)。
由于毛坯及以后各道工序(或工步)的加工都有加工公差,因此所規(guī)定的加工余量其實只是名義上的加工余量。實際上,加工余量有最大加工余量及最小加工余量之分。
由于本設計規(guī)定的零件為大批生產,應該采用調整法加工,因此在計算最大、最小加工余量時,應該調整法家方式予以確定。
E39mm二孔外端面尺寸加工余量和工序間余量及公差分布圖見下頁圖1。
圖1 A39mm孔外端面工序間尺寸公差分布圖(調整法)
由圖可知:
毛坯名義尺寸:
118 + 2 × 2 = 122 (mm)
毛坯最大尺寸:
122 + 1.3 × 2 = 124.6 (mm)
毛坯最小尺寸:
122 – 0.7 × 2 = 120.6 (mm)
粗銑后最大尺寸:
118 + 0.2 × 2 = 118.4 (mm)
粗銑后最小尺寸:
118.4 – 0.22 = 118.18 (mm)
磨后尺寸與零件圖尺寸應相符,即mm。
最后,將上述計算的工序間尺寸及公差整理成表1。
萬向節(jié)滑動叉的鍛件毛坯圖見附圖2。
表1 加工余量計算表
工 序
加工尺寸及公差
鍛 件 毛 坯
(E39二端面,零件尺寸)
粗銑二端面
磨二端面
加工前尺寸
最 大
124.6
118.4
最 小
120.6
118.18
加工后尺寸
最 大
124.6
118.4
118
最 小
120.6
118.18
117.93
加工余量(單邊)
2
最 大
3.1
0.2
最 小
1.21
0.125
加工公差(單邊)
+1.3
- 0.7
-0.22/2
-0.07/2
2.5確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時
2.5.1工序 Ⅰ:車削端面、外圓及螺紋。本工序采用計算法確定切削用量。
1. 加工條件
工件材料:45鋼正火,σb = 0.60GPa、模鍛。
加工要求:粗車E60mm端面及A60mm、A62mm外圓,;車螺紋M60 × 1mm。
機床:C620-1臥式車床。
刀具:刀片材料YT15,刀桿尺寸16 × 25mm2 ,κr = 90o,γo = 15o,αo = 12o, = 0.5mm 。
60o螺紋車刀:刀片材料:W18Cr4V。
2. 計算切削用量
(1)粗車M60 × 1mm端面
1)已知毛坯長度方向的加工余量為mm,考慮7o的模鍛拔模斜度,則毛坯長度方向的最大加工余量= 7.5mm。但實際上,由于以后還要鉆花鍵底孔,因此端面不必全部加工,而可以留出一個E40mm芯部待以后鉆孔是加工掉,故此時實際端面最大加工余量可按= 5.5mm考慮,分兩次加工, = 3mm計。
長度技工公差按IT12級,取 – 0.46mm(人體方向)。
2)進給量? 根據(jù)《切削用量簡明手冊》(第三版)(以下簡稱《切削手冊》)表1.4,當?shù)稐U尺寸為16mm ×25mm,以及工件直徑為60mm時
? = 0.5 ~ 0.7mm/r
按C620-1車床說明書(見《切削手冊》表1.30)取
? = 0.5 mm/r
3)計算切削速度 按《切削手冊》表1.27,切削速度的計算公式為(壽命選T = 60min)。
其中:Cv = 242,xv =0.15,yv = 0.35,m = 0.2 。修正系數(shù)kv見《切削手冊》表1.28,即
kMv = 1044,ksv = 0.8,kkv = 1.04,kkrv = 0.81,kBv = 0.97 。
所以
= 108.6(m/min)
4)確定機床主軸轉速
(r/min)
按機床說明書(見《工藝手冊》表4.2-8),與532r/min相近的機床轉速為480r/min及600r/min。現(xiàn)選取如果選= 480r/min,則速度損失太大。
所以實際切削速度v = 122m/min。
5)切削工時,按《工藝手冊》表6.2-1。
(mm),
(min)
(2)粗車E62mm外圓,同時應校驗機床功率及進給機構強度。
1)切削深度 單邊余量Z = 1.5mm,可一次切除。
2)進給量 根據(jù)《切削手冊》表1.4,選用? = 0.5mm/r。
3)計算切削速度 見 《切削手冊》表1.27
(m/min)
4)確定主軸轉速4)確定主軸轉速
按機床選取n=600r/min
所以實際切削速度
5)檢驗機床功率 主切削力按《切削手冊》表.所示公式計算
其實:
所以
切削時消耗功率為
由《切削手冊》表.中C620-1機床說明書可知,C620-1主電動機功率為7.8KW,當主軸轉速為600r/min時,主軸傳遞的最大功率為5.5KW,所以機床功率足夠,可以正常加工。
6)校驗機床進給系統(tǒng)強度 已知主切削力,徑向切削力按《切削手冊》表1.29所示公式計算
其中:
所以
而軸向切削力
其中:
軸向切削力
取機床導軌與床鞍之間的摩擦系數(shù),則切削力在縱向進給方向對進給機構的作用力為
而機床縱向進給機構可承受的最大縱向力為3530N(見《切削手冊》表1.30),故機床進給系統(tǒng)可正常工作。
7) 切削工時
其中
所以
(3)車E60mm外圓柱面
(《切削手冊》表1.6,,刀夾圓弧半徑)
切削速度
其中:
按機床說明書取
則此時
切削工時
其中:
所以
(4) 車螺紋
1)切削速度的計算 見《切削用量手冊》(艾米、肖詩綱編,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85)表21,刀具壽命T =60min,采用高速鋼螺紋車刀,規(guī)定粗車螺紋時,走刀次數(shù);精車螺紋時,走刀次數(shù)
其中:,螺距
所以粗車螺紋時:
精車螺紋時:
2)確定主軸轉速
粗車螺紋時
按機床說明書取
實際切削速度
精挑螺紋時
按機床說明書取
n =184r/min
實際切削速度
3)切削工時 取切入長度
粗車螺紋工時
精車螺紋
所以車螺紋的總工時為
2.5.2工序Ⅱ:鉆、擴花鍵底孔E43mm及锪沉孔E55mm,選用車床C365L。
1. 鉆孔E25mm
(見《切削手冊》表2.7)
(見《切削手冊》表2.13及2.14,
按5類加工性考慮)
按機床選取(按《工藝手冊》表4.2-2)
所以實際切削速度
切削工時
其中:切入,切出
2. 鉆孔E41mm
根據(jù)有關資料介紹,利用鉆頭進行擴鉆時,其進給量與切削速度與鉆同樣尺寸的實心孔時的進給量與切削速度之關系為
(1.2~1.8)
式中、——加工實心孔時的切削用量。
現(xiàn)已知
(《切削手冊》表2.7)
(《切削手冊》表2.13)
并令
按機床選取
按機床選取
所以實際切削速度為
切削工時
3. 擴花鍵底孔E43mm
根據(jù)《切削手冊》表2.10規(guī)定,查得擴孔鉆擴E43mm孔時的進給量,并根據(jù)機床規(guī)格選
擴孔鉆擴時的切削速度,根據(jù)其他有關資料,確定為
其中為用鉆頭鉆同樣尺寸實心孔時的切削速度。故
按機床選取
切削工時怯入,切出
4.锪圓柱式沉頭孔E55
根據(jù)有關資料介紹,锪沉頭孔時進給量及切削速度約為鉆孔時的1/2~1/3,故
按機床取0.21mm/r
按機床選取所以實際切削速度
切削工時 切入
t = = = 1.08 (min)
在本工步中,加工E55mm沉頭孔的測量長度,由于工藝基準與設計基準不重合,故需要進行尺寸換算.按圖樣要求,加工完畢后應保證尺寸45mm.
圖2 E55孔深的尺寸換算
尺寸鏈如圖2所示,尺寸45mm為 終結環(huán),給定尺寸185mm及45mm,由于基準不重合,加工時應保證尺寸A
A = 185 – 45 = 140 (min)
規(guī)定公差值.因終結環(huán)公差等于各組成環(huán)公差之和,即
T(45)=T(185)+T(140)
現(xiàn)由于本尺寸鏈較簡單,故分配公差采用等公差法.尺寸45mm按自由尺寸取公差等級IT10,其公差T(45) = 1.6mm,并令T= T= 0.8mm
2.5.3工序Ш: E43mm內孔5×30°倒角,選用臥式車床C620-1.由于最后的切削寬度很大,故按成行車削制訂進給量.根據(jù)手冊及車床取
= 0.08mm/r (見《切削手冊》表1.8)
當采用高速鋼車刀時,根據(jù)一般資料,確定切削速度 v=16m/min
則
n= = = 118(r/min)
按機床說明書取n= 120r/min,則此時切削速度為
v = = 16.2(m/min)
切削工時
t = = = 0.83 (min)
2.5.4工序Ⅳ:鉆錐螺紋Rc1/8底孔(E8.8mm)
f = 0.11mm/r ( 《切削手冊》表2.7 )
v = 25m/min (《切削手冊》表 2.13 )
所以
n = = = 904 (r/min)
按機床選取n= 680r/min (《切削手冊》表2.35)
實際切削速度
v = = = 18.8 (m/min)
切削工時
= 11mm, = 4mm, = 3mm
t === 0.24 (min)
2.5.5工序Ⅴ:拉花鍵孔
單面齒升:根據(jù)有關手冊,確定拉花鍵孔時花鍵拉力的單面齒升為0.06mm,拉切速度v = 0.06m/s (3.6m/min)
切削工時
t =
式中 Z---- 單面余量3.5mm(由E43mm拉削到E50mm);
L ---- 拉削表面長度, 140mm;
---- 考慮校準部分的長度系數(shù), 取1.2;
k ---- 考慮機床返回行程系數(shù),取 1.4;
v ---- 拉削速度(m/min);
---- 拉刀單面齒升;
z ---- 拉刀同時工作齒數(shù),Z=;
p ---- 拉刀齒距.
P == 1.35= 16mm
所以 拉刀同時工作齒數(shù)z ==9
所以 t == 0.42 (min)
2.5.6工序Ⅵ:粗銑E39mm二孔端面,保證尺寸118.4_
= 0.08mm/齒 ( 《切削手冊》 表3-3)
切削速度:參考有關手冊,確定v = 0.45m/s即27m/min。
采用高速剛鑲齒三面刃銑刀,d= 225mm, 齒數(shù)z = 20。則
現(xiàn)采用X63臥式銑床,根據(jù)機床使用說明書(見 《工藝手冊》表4.2-39),取n=37.5r/min, 故實際切削速度為
當n=37.5r/min時,工作臺的每分鐘進給量應為
查機床說明書,剛好有,故直接選用該值。
切削工時:由于是粗銑,故整個銑刀刀盤不必銑過整個工件,利用作圖法,可得出銑刀的行程,則機動工時為
2.5.7工序Ⅶ:鉆、擴E39mm二孔及倒角。
1. 鉆孔E25mm
確定進給量f:根據(jù) 《切削手冊》表2.7,當剛的d= E25mm時,= 0.39~0.47mm/r由于本零件在加工E25mm孔時屬于低剛度零件,故進給量應乘系數(shù)0.75,則
根據(jù)Z535機床說明書,現(xiàn)取= 0.25mm/r。
切削速度:根據(jù)《切削手冊》 表2.13及表2.14,查得切削速度υ=18m/min。所以
根據(jù)機床說明書,取故實際切削速度為
切削工時
以上為鉆一個孔時的機動時間。故本工序的機動工時
2. 擴鉆E37mm孔
利用E37mm的鉆頭對E25mm的孔進行擴鉆。根據(jù)有關手冊規(guī)定,擴鉆的切削用量可根據(jù)鉆孔的切削用量選取
根據(jù)機床說明書,選取
則主軸轉速為并按機床說明書取。
實際切削速度為
切削工時(一個孔):
當擴鉆兩個孔時,機動工時為
3. 擴孔E38.7mm
采用刀具:E38.7專用擴孔鉆。
進給量: (《切削手冊》表2.10)
=0.63(mm/r)
查機床說明書,取。
機床主軸轉速:取,則其切削速度。
機動工時
當加工兩個孔時
4. 倒角2雙面
采用90锪鉆。
為縮短輔助時間,取倒角時的主軸轉速與擴孔時相同:
手動進給。
2.5.8工序Ⅷ:精、細鏜E39mm二孔,選用機床:T740金剛鏜床。
(1) 鏜孔至φ38.9mm,單邊余量Z=0.1mm,一次鏜去全部余量,。
進給量
根據(jù)有關手冊,確定金剛鏜床的切削速度為,則
由于T74金剛鏜床主軸轉速為無級調速,故以上轉速可以作為加工時使用的轉速。
切削工時:當加工1個孔時
所以加工兩個孔的機動時間為
(2) 細鏜孔至E39mm。由于細鏜與精鏜孔共用一個鏜桿,利用金剛鏜床同時對工件精、細鏜孔,故切削用量及工時均與精鏜相同
2.5.9工序Ⅸ:磨E39mm二孔端面,保證尺寸118mm
(1) 選擇砂輪。見《工藝手冊》第三章中磨料選擇各表,結果為
其含義為:砂輪磨料為白剛玉,粒度為46,硬度為中軟1級,陶瓷結合劑,6號組織,平型砂輪,其尺寸為。
(2) 切削用量的選擇。砂輪轉速(見機車說明書),。
軸向進給量(雙行程)
工件轉速
徑向進給量
(3) 切削工時。當加工1個表面時
(見《工藝手冊》表6.2-8)
式中 L——加工長度73mm;
b ——加工寬度68mm;
Z——單向加工余量,0.2mm;
K ——系數(shù),1.10;
——;
——工作臺往返一次砂輪軸向進給量(mm);
——工作臺往返一次砂輪徑向進給量(mm)。
當加工兩端面時
2.5.10工序Ⅹ:鉆螺紋底孔4-φ6.7mm并倒角120。
(《切削手冊》表2.7)
(《切削手冊》表2.13及表2.14)
∴
按機車取故。
切削工時(4個孔)
倒角仍取。手動進給。
2.5.11工序Ⅺ:攻螺紋4-M8mm及Rc1/8
由于公制螺紋M8mm與錐螺紋Rc1/8外徑相差無幾,故切削用量一律按加工M8選取
∴
按機車選取。
機動工時
攻M8孔
攻Rc1/4孔
最后,將以上各工序切削用量、工時定額的計算結果,連同其它加工數(shù)據(jù),一并填人機械加工工藝過程綜合卡片,見附表1。
三、夾具設計
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保證加工質量,降低勞動強度,需要設計專用夾具。
經過與指導老師協(xié)商,決定設計第Ⅵ道工序——粗銑E39mm二孔端面的銑床夾具。本夾具將用于X63臥式銑床。刀具為兩把高速鋼鑲齒三面刃銑刀,對工件的兩個端面同時進行加工。
3.1問題的提出
本夾具主要用來粗銑E39mm二孔的兩個端面,這兩個端面對E39mm孔及花鍵孔都有一定的技術要求。但加工本道工序時,E39mm孔尚未加工,而且這兩個端面在Ⅸ還要進行磨加工。因此,在本道工序加工時,主要應考慮如何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勞動強度,而精度則不是主要問題。
3.2夾具設計
3.2.1定位基準的選擇
由零件圖可知,E39mm二孔端面應對花鍵孔中心線有平行度及對稱度要求,其設計基準為花鍵孔中心線。為了使定位誤差為零,應該選擇以花鍵孔定位的自動定心夾具。但這種自動定心夾具在結構上將過于復雜,因此這里只選用以花鍵孔為主要定位基面。
為了提高加工效率,現(xiàn)決定用兩把鑲齒三面刃銑刀對兩個E39mm孔端面同時進行加工。同時,為了縮短輔助時間,準備采用氣動夾緊。
3.2.2切削力及夾緊力計算
刀具:高速鋼鑲齒三面刃銑刀,E225mm,z = 20
(見《切削手冊》表3.28)
其中:(在加工面上測量的近似值)
所以
當用兩把銑刀時,
水平分力:
垂直分力:
在計算切削力時,必須把安全系數(shù)考慮在內。安全系數(shù)
其中:為基本安全系數(shù)1.5;
為加工性質系數(shù)1.1;
為刀具鈍化系數(shù)1.1;
為斷續(xù)切削系數(shù)1.1;
所以
選用氣缸—斜鍥夾緊機構,鍥角,其結構形式選用Ⅳ型,則擴力比=3.42。
為克服水平切削力,實際夾緊力N應為
所以
其中及為夾具定位面及夾緊面上的摩擦系數(shù),== 0.25。則
氣缸選用E100mm。當壓縮空氣單位壓力p = 0.5Mpa時,氣缸推力為3900N。由于已知斜鍥機構的擴力比i=3.42,故由氣缸產生的實際加緊力為
此時已大于所需的12790N的加緊力,故本夾具可安全工作。
3.2.3定位誤差分析
(1)定位元件尺寸及公差的確定。夾具的主要定位元件為-花鍵軸,該定位花鍵軸的尺寸與公差現(xiàn)規(guī)定為與本零件在工作時與其相配花鍵軸的尺寸與公差相同,即16。
(2)零件圖樣規(guī)定E50mm花鍵孔鍵槽寬中心線與E39mm兩孔中心線轉角公差為2。由于φ39mm孔中心線應用外端垂直,故要求E39mm二孔端面之垂線應與E50mm花鍵孔鍵槽寬中心線轉角公差為2。此項技術要求應由花鍵槽寬配合中的側向間隙保證。
已知花鍵孔鍵槽寬為5,夾具中定位花鍵軸鍵寬為5,因此當零件安裝在夾具中時,鍵槽中的最大側向間隙為
Δ
由此而引起的零件最大轉角α為
所以
即最大側隙能滿足零件的精度要求。
(3)計算E39mm二孔外端面銑加工后與花鍵孔中心線的最大平行度誤差。
零件花鍵孔與定位心軸外徑的最大間隙為:
當定位花鍵軸的長度取100mm時,則由上述間隙引起的最大傾角為0.131/100。此即為由于定位問題而引起的E39mm孔端面對花鍵孔中心線的最大平行度誤差。由于E39mm孔外端面以后還要進行磨削加工,故上述平行度誤差值可以允許。
3.2.4夾具設計及操作的簡要說明
如前所述,在設計夾具時,應該提高勞動生產率。為此,應首先著眼于機動夾緊而不采用手動夾緊。因為這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重要途徑。本道工序的銑床夾具就選擇了氣動夾緊方式。本工序由于是粗加工,切削力較大,為了夾緊工件,勢必要增大氣缸直徑,而這樣將使整個夾具過于龐大。因此,應首先設法降低切削力。目前采取的方式有三:一是提高毛坯的制造精度,使最大切削精度降低,以降低切削力;二是選擇一種比較理想的斜鍥夾緊機構,盡量夾緊機構的擴張力比;三是在可能的情況下,適量提高壓縮空氣的工作壓力(由0.4Mpa增至0.5Mpa),以增加氣缸推力。結果,本夾具總的感覺還比較緊湊。
夾具上裝有對刀塊,可使夾具在一批零件的加工之前很好的對刀(與塞尺配合使用);同時,夾具體底面上的一塊定位鍵可使整個夾具在機床工作臺上有一個正確的安裝位置,以利于銑削加工。
銑床夾具的裝配圖及夾具體零件圖分別見附圖3及附圖4。
總 結
經過緊張而有辛苦的課程設計結束了.當我快要完成老師下達給我的任務的時候,我仿佛經過一次翻山越嶺,登上了高山之顛,頓感心曠神意,眼前豁然開朗.
課程設計是我們專業(yè)課程知識綜合應用的實踐訓練,著是我們邁向社會,從事職業(yè)工作前一個必不少的過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過這次課程設計,我深深體會到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義.我今天認真的進行課程設計,學會腳踏實地邁開這一步,就是為明天能穩(wěn)健地在社會大潮中奔跑打下堅實的基礎.
說實話,課程設計真的有點累.然而,當我一著手清理自己的設計成果,漫漫回味這幾年的心路歷程,一種少有的成功喜悅即刻使倦意頓消.雖然這是我剛學會走完的第一步,也是人生的一點小小的勝利,然而它令我感到自己成熟的許多,另我有了一中”春眠不知曉”的感悟.
通過課程設計,使我深深體會到,干任何事都必須耐心,細致.課程設計過程中,許多計算有時不免令我感到有些心煩意亂:有幾次因為不小心我計算出錯,只能毫不情意地重來.但一想起XX教授,XX老師平時對我們耐心的教導,想到今后自己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想到世界上因為某些細小失誤而出現(xiàn)的令世人無比震驚的事故,我不禁時刻提示自己,一定呀養(yǎng)成一種高度負責,認真對待的良好習慣.
這次課程設計使我在工作作風上得到了一次難得的磨練. 短短幾周是課程設計,使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真正如此的缺乏,自己綜合應用所學的專業(yè)知識能力是如此的不足,幾年來的學習了那么多的課程,今天才知道自己并不會用.想到這里,我真的心急了,老師卻對我說,這說明課程設計確實使我你有收獲了.老師的親切鼓勵了我的信心,使我更加自信.
參考文獻
1. 劉守勇主編. 機械制造工藝與機床夾具.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7
2. 李洪主編. 機械加工工藝手冊. 北京出版社,1990
3. 趙志修主編. 機械制造工藝學.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85
4. 李慶壽主編. 機床夾具設計.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84
5. 姜興序主編. 機床夾具. 中國農業(yè)機械出版社,1982
6. 王紹俊主編. 機械制造工藝設計手冊.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84
7. 黃如林主編,劉新佳、汪群副主編. 切削加工簡明實用手冊. 化工工業(yè)出版社,2004
8. 李益民主編. 機械制造工藝設計簡明手冊.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3
9. 陳家芳主編. 實用金屬切削加工工藝手冊. 第二版. 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4
10. 金大鷹主編. 機械制圖(機械類專業(yè)).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4
11. 蘭建設主編. 機械制造工藝與夾具.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4
12. 陸劍中、孫家寧主編. 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 第四版.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