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課件(打包6套)新人教版.zip
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課件(打包6套)新人教版.zip,課外古詩詞誦讀,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課件,打包,新人
臨江仙 夜登小閣 憶洛中舊游 學習目標 1 能夠把握詞的內容 賞析詞語言 2 能夠體會詞人深沉的思想感情 寫作背景 靖康之難后 宋室南渡 詞人陳與義也因之開始了流亡生涯 飽受國破家亡的痛苦 歷經顛沛流離 他在南宋都城臨安回想起青壯年時在洛陽與友人詩酒交游的情景 不禁感嘆今昔巨變 寫下了這首詞 走近作者 陳與義 1090 1138 字去非 號簡齋 北宋末 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 同時也工于填詞 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 卻別具風格 尤近于蘇東坡 語意超絕 筆力橫空 疏朗明快 自然渾成 著有 簡齋集 用自己的話描述詞所描繪的畫面 回憶當年在午橋暢飲 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 月光映在河面 隨水悄悄流逝 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 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整體感知 二十多年的歲月仿佛一場春夢 我雖身在 回首往昔卻膽戰(zhàn)心驚 百無聊賴中登上小閣樓觀看新雨初晴的景致 古往今來多少歷史事跡 都讓漁人在半夜里當歌來唱 憶昔午橋橋上飲 坐中多是豪英 賞析詞句 用 憶 字開篇 直截了當把往事展開來 午橋 是唐代白居易 劉禹錫 裴度吟詩唱和 舉杯相歡的地方 作者青年時期 追尋遺韻 仰慕前賢 在故鄉(xiāng)洛陽 與當時 豪英 一起 也在午橋宴飲聚會 把酒臨風 長溝流月去無聲 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 橋上歡歌笑語 橋下一片寧靜 以靜襯動 這三句寫景敘事 優(yōu)美自然 如同明凈澄澈的清水一樣 杏花 點明在春天的夜晚 豪杰們撫琴弄笛 那情致高雅的笛聲此起彼伏 作者以初春的樹林為背景 利用明月的清輝照射在杏花枝上所撒落下來的稀疏花影 與花影下吹奏出來的悠揚笛聲 組成一幅富有空間感的恬靜 清婉 奇麗的畫面 將作者那種充滿閑情雅興的生活情景真實地反映了出來 二十余年如一夢 此身雖在堪驚 作者以飽蘸著久歷艱難和劫后余生的血淚的筆觸 寫下這感慨深沉的詩句 發(fā)人深思 經歷了國破家亡 戰(zhàn)事連連之后 曾在一起吟詩飲酒的豪杰們如今散落各方 九死一生 身世之感和家國之痛油然而生 閑登小閣看新睛 古今多少事 漁唱起三更 前一句點題 寫明作此詞的時間 地點和心境 新晴 與 長溝流月 照應 巧妙地將憶中之事與目前的處境聯系起來 作者今昔不同的精神狀況從中得以再現 后面一句 把國家興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漁唱 進一步表達作者內心寂寞悲涼的心情 古往今來的大事已經轉瞬即逝了 只有把它們編成歌兒的漁夫 還在那半夜三更里低聲歌唱 這是低沉的感嘆 軟弱的呻吟 無能為力的自我表白 這種看破世情 回避現實的消極態(tài)度 從側面顯示詩人對現實的極度不滿 這是亂世懷古傷今的主題 這首詞通過回憶在洛陽的游樂來抒發(fā)作者對國家淪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 以對比的手法 明快的筆調 通過對舊游生活的回憶 抒發(fā)了北宋亡國后深沉的感慨 寥寥幾筆 勾畫出來的自我形象相當豐滿 主旨探究 板書設計 憶 驚 古今事 漁唱 悲痛 寂寞 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學習目標 1 能夠把握詞的內容 賞析詞語言 2 能夠體會詞人的思想感情 新課導入 中秋之夜 月亮仿佛一面剛剛磨過的銅鏡 月亮中的 桂樹 婀娜婆娑 如此美妙的景致 作者卻希望砍掉月中 桂樹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又寄寓了作者怎么樣的情思呢 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探尋一下 走近作者 辛棄疾 字幼安 號稼軒 南宋豪放派詞人 將領 與蘇軾合稱 蘇辛 與李清照并稱 濟南二安 辛棄疾曾任江西安撫使 福建安撫使等職 雖命運多舛 備受排擠 壯志難酬 但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 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 民族命運的關切 憂慮 寄寓于詞作之中 其詞藝術風格多樣 以豪放為主 現存詞六百多首 有詞集 稼軒長短句 等傳世 此詞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中秋夜 為贈友之作 當時辛棄疾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 治所建康 這時作者南歸已整整十二年了 十二年中 為了收復中原 作者曾多次上書 力主抗金 起初始終堅持投降路線的宋高宗趙構傳位于其族侄趙昚 一時之間 南宋朝野彌漫著準備抗戰(zhàn)的氣氛 但經 符離之敗 隆興和議 事實證明趙昚也是畏敵如虎的投降派 作者七年之內 四次奏議 慷慨激昂 反復陳說恢復之事 但始終冷落一旁 未被采納 在陰暗的政治環(huán)境中 作者只能以詩詞來抒發(fā)自己的心愿 背景介紹 用自己的話描述詞所描繪的畫面 一輪緩緩移動的秋月灑下萬里金波 就像那剛磨亮的銅鏡又飛上了天廓 我舉起酒杯問那月中的嫦娥 怎么辦呢 白發(fā)日增 好像故意欺負我 整體感知 我要乘風飛上萬里長空 俯視祖國的大好山河 還要砍去月中搖曳的桂樹枝柯 人們說 這將使月亮灑下人間的光輝更多 一輪秋影轉金波 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 被白發(fā) 欺人奈何 賞析詞句 這首詞的上片 詞人巧妙地運用神話傳說構成一種超現實的藝術境界 以寄托自己的理想與情懷 作者在中秋之夜 對月抒懷 很自然地想到與月有關的神話傳說 吃了不死之藥飛入月宮的嫦娥 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樹 詞人運用這兩則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說 借以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陰暗的政治現實的矛盾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中原為己任 但殘酷的現實使他的理想不能實現 想到功業(yè)無成 白發(fā)已多 作者怎能不對著皎潔的月光 迸發(fā)出摧心裂肝的一問 被白發(fā) 欺人奈何 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懷才不遇的內心矛盾 乘風好去 長空萬里 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 清光更多 詞的下片 作者又運用想象的翅膀 直入月宮 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樹 想象更加離奇 更加遠離塵世 但卻更直接 強烈地表現了詞人的現實理想與為實現理想的堅強意志 更鮮明地揭示了詞的主旨 作者這里所說的擋住月光的 桂婆娑 實際是指帶給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 它不僅包括南宋朝廷內外的投降勢力 也包括金人的勢力 因為從被金人統(tǒng)治下的北方南歸的辛棄疾 不可能不深切地懷想被金人統(tǒng)治 壓迫的家鄉(xiāng)人民 進一步說 這首詞還可以理解為一種更廣泛的象征意義 即掃蕩黑暗 把光明帶給人間 這一巨大意義 是詞人利用神話材料 以想象和邏輯推斷所塑造的形象來實現的 辛棄疾的這首詞 運用神話傳說的浪漫主義手法 通過超現實的藝術境界 想象解決現實的苦悶 表現了堅定的報國理想 掃清朝廷的妥協投降力量 驅除入侵中原的外敵勢力 把光明帶到人間的思想情感 課文主旨 板書設計 被白發(fā) 欺人奈何 斫桂清光更多 掃去投降力量帶來光明 定風波 學習目標 1 能夠把握詞的內容 賞析詞語言 2 能夠體會并學習詞人樂觀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 新課導入 貶到杭州 他說 我本無家更安住 故鄉(xiāng)無此好山湖 貶到黃州 他說 長江繞郭知魚美 好竹連山覺筍香 貶到惠州 他說 日啖荔枝三百顆 不辭長作嶺南人 貶到海南 他說 九死南荒吾不悔 茲游奇絕冠平生 走近作者 蘇軾 字子瞻 又字和仲 號東坡居士 世稱蘇東坡 北宋著名文學家 書法家 畫家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 并在詩 詞 散文 書 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詩題材廣闊 清新豪健 善用夸張比喻 獨具風格 與黃庭堅并稱 蘇黃 其詞開豪放一派 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 并稱 蘇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 豪放自如 與歐陽修并稱 歐蘇 為 唐宋八大家 之一 蘇軾亦善書 為 宋四家 之一 工于畫 尤擅墨竹 怪石 枯木等 有 東坡七集 東坡易傳 東坡樂府 等傳世 用自己的話描述詞所描繪的畫面 不要去聽雨打到林葉的聲音 不妨邊吟詩長嘯 邊慢慢前行 手拄著竹杖 腳穿著草鞋 走起來比騎馬還要輕快 怕什么風吹雨打 披著蓑衣 頂著風雨 漫步在崎嶇的人生路途上 這是自己平生經歷慣了的 整體感知 寒冷的春風吹醒酒意 身上感到一股寒意 山頭夕陽西下 給自己送來一點暖意 回望剛才走過的蕭瑟處 偏向于心理精神上 所謂的風雨都已經無所謂了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賞析詞句 首句 莫聽穿林打葉聲 一方面渲染出雨驟風狂 另一方面又以 莫聽 二字點明外物不足縈懷之意 何妨吟嘯且徐行 是前一句的延伸 雨中照常舒徐行步 呼應小序 同行皆狼狽 余獨不覺 又引出下文 誰怕 來 何妨 二字透出一點俏皮 更增加挑戰(zhàn)色彩 首兩句是全篇樞紐 以下詞情都是由此生發(fā)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竹杖芒鞋輕勝馬 寫詞人竹杖芒鞋 頂風沖雨 從容前行 以 輕勝馬 的自我感受 傳達出一種搏擊風雨 笑傲人生的輕松 喜悅和豪邁之情 一蓑煙雨任平生 此句更進一步 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 有力地強化了作者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 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 以上數句 表現出曠達超逸的胸襟 充滿清曠豪放之氣 寄寓著獨到的人生感悟 讀來使人耳目一新 心胸為之舒闊 料峭春風吹酒醒 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這三句是寫雨過天晴的景象 這幾句既與上片所寫風雨對應 又為下文所發(fā)人生感慨做鋪墊 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飽含人生哲理意味的點睛之筆 歸 字道出了作者一心渴望歸隱 不在乎官場的陰晴多變 這句話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 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 毫無差別 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云 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 句中 蕭瑟 二字 意謂風雨之聲 與上片 穿林打葉聲 相應和 風雨 二字 一語雙關 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風雨 又暗指幾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 風雨 和人生險途 定風波 體現詞人在自然風雨中鎮(zhèn)定自若 在仕途風雨中坦然處之 在痛苦中曠達自解等一系列復雜而深邃的情致 主旨探究 板書設計 浣溪沙 學習目標 1 能夠把握詞的內容 賞析詞語言 2 能夠體會詞人深沉的思想感情 走近作者 納蘭性德 1655 1685 葉赫那拉氏 字容若 號楞伽山人 滿洲正黃旗人 清朝初年詞人 納蘭性德的詞以 真 取勝 寫景逼真?zhèn)魃?詞風 清麗婉約 哀感頑艷 格高韻遠 獨具特色 著有 通志堂集 側帽集 飲水詞 等 用自己的話描述詞所描繪的畫面 整體感知 我向著那高聳入云的方向前進 北風呼嘯 淹沒了戰(zhàn)馬的嘶鳴聲 深秋遠遠的邊塞 使人不禁情傷 一抹晚煙裊裊升起 在這邊地的城堡上顯得尤其荒涼 夕陽西下 斜斜地照射在山海關城頭的旗桿上 古往今來胸中的怨恨何時能平 身向云山那畔行 北風吹斷馬嘶聲 深秋遠塞若為情 賞析詞句 起句點明此行之目的地 很容易讓人想起同是納蘭的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關那畔行 邊地北風 從來都音聲肅殺 聽了這肅殺之聲 只會使人愁緒紛亂 心情悲傷 而納蘭在此處云 北風吹斷馬嘶聲 聽聞如此強勁 如此凜冽的北風 作者心境若何 可想而知 難怪他會感慨 深秋遠塞若為情 一抹晚煙荒戍壘 半竿斜日舊關城 以簡古疏墨之筆勾勒了一幅充滿蕭索之氣的戰(zhàn)地風光側面 晚煙一抹 裊然升起 飄蕩于天際 營壘荒涼而蕭瑟 時至黃昏 落日半斜 沒于旗桿 而關城依舊 詞中的寥廓的意境不禁讓人想起王維的 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以及范仲淹的 千嶂里 長煙落日孤城閉 極寫出塞遠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 既不同于遣戍關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 又不是衛(wèi)邊士卒萬里懷鄉(xiāng)之浩嘆 而是納蘭對浩渺的宇宙 紛繁的人生以及無常的世事的獨特感悟 雖可能囿于一己 然而其情不勝真誠 其感不勝拳摯 古今幽恨幾時平 這首詞抒發(fā)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全篇除結句外皆出之以景語 描繪了深秋遠寒 荒煙落照的凄涼之景 而景中又無處不含悠悠蒼涼的今昔之感 可謂景情交練 最后 古今幽恨幾時平 則點明主旨 主旨探究 板書設計 云山 北風 馬嘶 晚煙 斜日 關城 古今幽恨幾時平
收藏
編號:4247819
類型:共享資源
大?。?span id="z0w9yi9" class="font-tahoma">13.68MB
格式:ZIP
上傳時間:2020-01-04
30
積分
- 關 鍵 詞:
-
課外古詩詞誦讀
九年級
語文
下冊
第三
單元
課外
古詩詞
誦讀
課件
打包
新人
- 資源描述:
-
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課件(打包6套)新人教版.zip,課外古詩詞誦讀,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課件,打包,新人
展開閱讀全文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