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專版)2019中考語文 第7講 文言文閱讀(含比較閱讀)復(fù)習(xí)習(xí)題.doc
《(柳州專版)2019中考語文 第7講 文言文閱讀(含比較閱讀)復(fù)習(xí)習(xí)題.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柳州專版)2019中考語文 第7講 文言文閱讀(含比較閱讀)復(fù)習(xí)習(xí)題.doc(4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7講 文言文閱讀(含比較閱讀) 七年級(上) (一)鄭人買履(《韓非子》) 1.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B) A.度 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B.坐 而置之其坐 滿坐寂然(《口技》) C.遂 遂不得履 遂與外人間隔(《桃花源記》) D.寧 寧信度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涉世家》) 【解析】A.量長短/量好的尺碼;B.同“座”,座位;C.終于/于是;D.寧可/難道。 2.【A+層級】下列選項中加點的“之”字的意思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D) 例句:至之市 A.而忘操之 B.何不試之以足 C.何陋之有 D.輟耕之壟上 (解析:例句中“之”是動詞,到……去。A.代詞,代指量好的尺碼;B.代詞,代指鞋 子;C.結(jié)構(gòu)助詞,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不譯;D.動詞,到……去。)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jīng)散了,(他)最終沒有買到鞋。 (2)寧信度,無自信也。 (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4.這則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墨守成規(guī),迷信“尺度”等教條是不可行的,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變通,才是解決問題最 有效的方法。 (二)刻舟求劍(《呂氏春秋》) 1.下面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D) A.楚人有涉江者(渡過) B.不亦惑乎(迷惑,糊涂) C.求劍若此(尋求,尋找) D.遽契其舟(契合) (解析:D.雕刻。) 2.【A+層級】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D) A.其 遽契其舟 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B.于 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C.之 是吾劍之所從墜 小大之獄(《出師表》) D.乎 不亦惑乎 不亦君子乎(《〈論語〉十二章》) 【解析】A.代詞,代指楚人/表推測語氣,恐怕;B.介詞,到/比;C.位于主謂之間,取 消句子獨立性/結(jié)構(gòu)助詞,的;D.表反問語氣,嗎。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是吾劍之所從墜。 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2)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像這樣找劍,不是很糊涂嗎? 4.這則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事物是在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我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yīng)當(dāng)考慮到這種變化,并使行為符合 這種變化。 【甲】見【課文在線】 【乙】北人①生而不識菱者,仕②于南方。席上啖菱③,并④殼入口?;蛟唬骸班⒘忭毴??!逼淙俗宰o(hù)其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⑤清熱也?!眴栒咴唬骸氨蓖烈嘤写宋锓瘢俊贝鹪唬骸扒吧胶笊?,何⑥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產(chǎn),此坐強(qiáng)不知以為知也。 【注釋】?、俦比耍罕狈饺恕"谑耍鹤龉?。③菱:即“菱角”,水生植物,可食。④并:連同。⑤以:用來。⑥何:哪里。 5.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C) A.不亦惑乎(迷惑,糊涂) B.遽契其舟(立即,匆忙) C.其人自護(hù)其短(淺短) D.席上啖菱(吃) (解析:C.缺點,短處。) 6.【A+層級】下列選項中加點的“其”字的意思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A) 例句:其人自護(hù)其短 A.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B.百姓多聞其賢 C.其如土石何 D.其人自護(hù)其短 (解析:例句中“其”是人稱代詞,他的。A.人稱代詞,他的;B.代詞,他;C.副詞, 表推測;D.指示代詞,那個。) 7.【A+層級】下面對【甲】【乙】兩文的內(nèi)容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 A.【甲】文中楚人最可笑的“行”是“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B.【乙】文中北人最可笑的“言”是“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C.【甲】文告訴我們行為處事不能迷信教條,要尊重客觀事實。 D.【乙】文給我們的啟示是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是在不懂的時候,要善于為自己掩 飾。 8.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舟已行矣,而劍不行。 船已經(jīng)向前行駛了,但是劍卻沒有行走。 (2)北土亦有此物否? 北方也有這種東西嗎? 附【乙】文參考譯文: 北方人生來是不認(rèn)識菱角的,(有個北方人)在南方當(dāng)官。酒席上吃菱角,連角殼一起放進(jìn)嘴里。有的人(就)說:“吃菱角必須去掉殼?!蹦侨俗约貉陲椬约旱娜秉c,說:“我不是不知道,連殼一起吃的原因是想用來清熱?!庇腥藛柕溃骸氨狈揭灿羞@種東西嗎?”回答說:“前山后山,什么地方?jīng)]有?”菱角生長在水中卻說是在土里生長的,這是因為(他)硬把不知道的說成知道的。 (三)幼時記趣(沈復(fù)) 1.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 A.徐 徐噴以煙 清風(fēng)徐來(《核舟記》) B.觀 作青云白鶴觀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C.得 怡然自得 遂不得履(《鄭人買履》) D.驅(qū) 驅(qū)之別院 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出師表》) 【解析】A.慢慢地,緩緩地;B.動詞,觀賞/名詞,景象;C.得意,滿足/得到;D.驅(qū)趕/“驅(qū) 馳”作“奔走效勞”解。 2.【A+層級】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B) A.其 使其沖煙飛鳴 吾視其轍亂(《曹劌論戰(zhàn)》) B.余 余憶童稚時 故余雖愚(《送東陽馬生序》) C.之 故時有物外之趣 學(xué)而時習(xí)之(《〈論語〉十二章》) D.或 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或以為死(《陳涉世家》) 【解析】A.代詞,代指夏蚊/代詞,代指齊國軍隊;B.人稱代詞,我;C.結(jié)構(gòu)助詞,的/ 代詞,代指學(xué)過的知識;D.或者/有的人。 3.【A+層級】下面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 A.文章敘述“物外之趣”的兩件事是“我”看到“鶴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龐然大 物”的經(jīng)過。 B.文中有不少表意精練的語句被當(dāng)作成語沿用至今,如“怡然自得”“夏蚊成雷”等。 C.文章按總分結(jié)構(gòu)來寫,主要運(yùn)用記敘、描寫和議論的表達(dá)方式。 D.本文給我們的啟發(fā)是:觀察事物時要細(xì)致入微,發(fā)揮想象,才會有不同的收獲。 (解析:C.文章沒有運(yùn)用議論的表達(dá)方式。)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見藐小微物,必細(xì)察其紋理。 看到細(xì)小的東西,一定要仔細(xì)觀察它的花紋。 (2)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心中想象的景觀(鶴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飛舞著的蚊子)果真(覺得它們)是鶴了。 (四)三峽(酈道元) 1.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B) A.日 隱天蔽日 手自筆錄,計日以還(《送東陽馬生序》) B.絕 沿溯阻絕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 C.良 良多趣味 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出師表》) D.屬 屬引凄異 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解析】A.太陽/日子;B.隔絕;C.確實/忠良;D.連接/同“囑”。 2.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D) A.于 至于夏水襄陵 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B.之 冬春之時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曹劌論戰(zhàn)》) C.其 飛漱其間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D.故 故漁者歌曰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解析】A.介詞,到,常與“至”連用/介詞,比;B.結(jié)構(gòu)助詞,的/代詞,代指曹劌; C.代詞,代指怪柏/用在“如……何”前面加強(qiáng)反問語氣;D.所以。 3.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 A.文章描繪三峽的奇異景象,動靜結(jié)合。寫山,以動為主,文勢舒緩;寫水,跌宕多 變,夏水激蕩奔放,春冬之水靜中有動,秋水苦瘦凄清。 B.文章中“清榮峻茂”這極為精準(zhǔn)的四個字,著重狀寫了水、木、山、草四種景物的 特點,由此引發(fā)作者“良多趣味”的感慨。 C.文章寫三峽的秋景,以其代表性的動物“猿”來表現(xiàn),先直述其聲凄異,再引漁歌 為證,情景交融,渲染了秋天的凄涼蕭瑟。 D.文章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布局巧妙,語言凝練生動,行文富于變化,多采用四字句,又兼用 散句,收放有致,節(jié)奏鮮明,具有極強(qiáng)的感染力。 【解析】A.寫山,以靜為主。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2)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即使騎著奔馳的快馬,駕著疾風(fēng),也不如它快。 【甲】見【課文在線】 【乙】江水又東,逕黃牛山,下有灘,名曰黃牛灘。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高崖間有石,色如人負(fù)刀牽牛,人黑牛黃,成就①分明。既人跡所絕,莫得究焉。此巖既高,加以江湍回,雖途逕信宿②,猶望見此物。故行者謠曰:“朝發(fā)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言水路紆深,回望如一矣。 (節(jié)選自《水經(jīng)注》) 【注釋】?、俪删停狠喞?。②信宿:兩三日。 5.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D) A.清 回清倒影 清榮峻茂 B.素 素湍綠潭 可以調(diào)素琴(《陋室銘》) C.沿 沿溯阻絕 沿河求之(《河中石獸》) D.絕 哀轉(zhuǎn)久絕 群響畢絕(《口技》) 【解析】A.清波/水清;B.白色的/不加裝飾的;C.順流而下/沿著;D.斷絕,消失。 6.【A+層級】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C) A.自 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以 不以疾也 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C.雖 雖乘奔御風(fēng) 雖途逕信宿 D.故 故漁者歌曰 三朝三暮,黃牛如故 【解析】A.在/如果;B.如/連詞,表目的,來;C.連詞,表假設(shè),即使;D.如此,這么/ 原來的。 7.下列對【甲】【乙】兩段選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A.【甲】文中作者用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突出山的高峻,“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 正面描寫水的湍急。 B.【乙】文“朝發(fā)黃牛,暮宿黃?!保瑐?cè)重寫水的迂回,也運(yùn)用了側(cè)面描寫的手法。 C.【甲】文結(jié)尾引用漁歌,既突出三峽山高嶺長的地形特點,又渲染三峽秋天凄涼的 環(huán)境特點。 D.【甲】【乙】兩文都抒發(fā)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川的熱愛與贊美之情。 【解析】A.“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是側(cè)面描寫水流湍急。 8.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江水清澈,兩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實在有很多趣味。 (2)色如人負(fù)刀牽牛。 形狀就像人背著刀牽著牛。 附【乙】文參考譯文: 江水又向東,經(jīng)過黃牛山,山下有一個險灘叫黃牛灘。南岸重重疊疊的山嶺一層層聳起,最外高峻的山崖間有塊石頭,形狀像一個人背著刀牽著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黃色的,看上去輪廓非常鮮明。因為人難以到達(dá),不能夠窮究實際情況。此山既高,再加上江水湍急迂回曲折,即使走上兩天兩夜,還能望到這個石頭,所以行走的人編成歌謠說:“早晨從黃牛山下出發(fā),晚上還在黃牛山下投宿;三天三夜,黃牛山還是像原來一樣看得清楚?!闭f的就是水路曲折,(走很長的路后)回頭望去黃牛山還像原來一樣。 (五)以蟲治蟲(沈括) 1.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 A.謂 土人謂之“傍不肯” 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 B.一 忽有一蟲生 而或長煙一空(《岳陽樓記》) C.日 旬日子方皆盡 隱天蔽日(《三峽》) D.盡 旬日子方皆盡 林盡水源(《桃花源記》) 【解析】A.說的是;B.數(shù)詞,一全;C.天太陽;D.消失窮盡。 2.下列選項中加點的“以”字的意思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B) 例句:歲以大穰 A.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B.扶蘇以數(shù)諫故(《陳涉世家》) C.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D.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解析】例句中的“以”是“因為”的意思。A.連詞,表目的,來;B.因為;C.按照; D.認(rèn)為。 3.文章所述的內(nèi)容在今天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 示例:現(xiàn)在我們用農(nóng)藥治害蟲,雖然滅了害蟲卻帶來了污染,而采用以蟲治蟲的辦法就 可以避免這個問題。 (六)梵天寺木塔(沈括) 1.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D) A.三 方兩三級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論語》) B.患 患其塔動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C.云 匠師云 云歸而巖穴暝(《醉翁亭記》) D.使 密使其妻見喻皓之妻 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 【解析】A.數(shù)詞,三泛指很多;B.動詞,擔(dān)心名詞,禍患;C.說白云;D.派遣。 2.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C) A.其 患其塔動 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B.故 故如此 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狼》) C.之 問塔動之因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與謝中書書》) D.乃 乃以瓦布之 乃不知有漢(《桃花源記》) 【解析】A.代詞,代塔表推測的語氣,恐怕;B.所以原來;C.結(jié)構(gòu)助詞,的;D. 于是,就竟然。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此易耳,但逐層布板訖,便實釘之,則不動矣。 這很容易,只要逐層鋪好木板,并用釘子釘牢,就不動了。 (2)人皆伏其精練。 人們都佩服喻皓的精熟。 4.本文寫人著筆不多卻很生動?!懊苁蛊淦蕖睂懗隽私硯熢鯓拥男膽B(tài)?一個“笑”字 又展現(xiàn)出喻皓怎樣的心理活動? 寫出了匠師的難堪和用心良苦;“笑”既表現(xiàn)出喻皓對匠師無能的嘲笑,也表明他對解 決“塔動”這個問題胸有成竹,很有自信。 (七)《論語》十二章 1.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B) A.信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必以信(《曹劌論戰(zhàn)》) B.食 飯疏食飲水 皆出酒食(《桃花源記》) C.樂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樂亦在其中矣 D.日 吾日三省吾身 隱天蔽日(《三峽》) 【解析】A.誠信/言語真實;B.食物;C.以……為樂/快樂;D.每天/太陽。 2.【A+層級】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C) A.之 學(xué)而時習(xí)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B.其 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真無馬邪(《馬說》) C.以 可以為師矣 可以一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 D.于 于我如浮云 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解析】A.代詞,代指學(xué)過的知識/位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B.代詞,他們 的/表示加強(qiáng)詰問語氣;C.介詞,憑借;D.介詞,對,對于/介詞,到。 3.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A.“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傳不習(xí)乎?”是談學(xué)習(xí)方法的。“人不知而不慍, 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博學(xué)而篤志”是談修身做人的。 B.“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辟澝懒祟? 回貧賤不能移的品質(zhì),顏回為了自己的理想,即使生活清苦困頓也自得其樂。 C.“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講珍惜寶貴的時光,勉勵自己和學(xué)生要珍惜時間發(fā)憤 進(jìn)取。 D.“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告訴我們志向的確立和堅守是非常重要的。 【解析】A.“博學(xué)而篤志”是講提升個人修養(yǎng)的方法。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只是讀書卻不認(rèn)真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空想?yún)s不讀書就會疲倦而無所得。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我十五歲就有志于做學(xué)問,三十歲能有所成就,四十歲能不再感到迷惑。 七年級(下) (八)趙普(《宋史》) 1.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D) A.習(xí) 普少習(xí)吏事 學(xué)而時習(xí)之(《〈論語〉十二章》) B.發(fā) 家人發(fā)篋視之 野芳發(fā)而幽香(《醉翁亭記》) C.臨 及次日臨政 執(zhí)策而臨之(《馬說》) D.色 普顏色不變 色愈恭,禮愈至(《送東陽馬生序》) 【解析】A.熟悉/練習(xí);B.打開/開花;C.處理/面對;D.神色。 2.【A+層級】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D) A.為 及為相 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B.之 讀之竟日 何陋之有(《陋室銘》) C.其 未有其比 其間千二百里(《三峽》) D.而 跪而拾之以歸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醉翁亭記》) 【解析】A.擔(dān)任/向;B.代詞,指書/賓語前置標(biāo)志,不譯;C.人稱代詞,他,指趙普/指 示代詞,這;D.連詞,表順承。 3.【A+層級】下列對文章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A.文章主要寫了趙普刻苦讀書和奏薦人才兩件事,是為了說明讀書的重要性。 B.本文刻畫人物,善于運(yùn)用細(xì)節(jié)描寫。如“闔戶啟篋取書”中的一個“闔”字表明閉 門謝客,暫停一切社交活動,可見決心之大。 C.“補(bǔ)綴舊紙”這一細(xì)節(jié)生動感人,那被太祖撕碎的奏章,要將它恢復(fù)原樣,需要多 么大的決心和耐心?。? D.文章敘事簡潔,通篇沒有說明趙普奏薦的是何人,為什么奏薦他,而是把筆墨落在 一奏、再奏、三奏、四奏上,反映了趙普超人的毅力和堅定的意志。 【解析】A.是為了說明趙普能以天下事為己任。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普性深沉有岸谷,雖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 趙普性情沉著,嚴(yán)肅剛正,雖然對人忌妒刻薄,但能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的責(zé)任。 (2)普顏色不變,跪而拾之以歸。 趙普臉色沒有改變,跪在地上拾起來拿回去。 (九)《列子》一則《列子湯問》 1.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D) A.善 伯牙善鼓琴 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B.鼓 伯牙鼓琴 一鼓作氣(《曹劌論戰(zhàn)》) C.得 鐘子期必得之 得無異乎(《岳陽樓記》) D.輒 鐘子期輒窮其趣 飲少輒醉(《醉翁亭記》) 【解析】A.擅長,善于;B.動詞,彈奏/動詞,擊鼓;C.懂得,知道/能,可能;D.總是, 就。 2.【A+層級】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B) A.為 初為霖雨之操 為宮室之美(《魚我所欲也》) B.乃 乃援琴而鼓之 伯牙乃舍琴而嘆曰 C.于 止于巖下 吾于何逃聲哉 D.之 鐘子期必得之 泰山之陰 【解析】A.是/為了;B于是,就;C.介詞,在/介詞,向;D.代詞,代伯牙所彈樂曲/結(jié) 構(gòu)助詞,的。 3.下列對選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A.本文運(yùn)用語言和神態(tài)描寫,側(cè)面烘托出伯牙高超的琴技。 B.伯牙是傳說中的善彈琴的人,鐘子期是善聽音的人。與此典故相關(guān)的成語是:高山 流水。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C.《列子一則》的作者相傳為戰(zhàn)國列御寇,相傳為道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D.《列子一則》一篇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 公俞伯牙與鐘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感動。 【解析】A.沒有神態(tài)描寫。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 (伯牙)每奏一曲,鐘子期總是能悟透其中的旨趣。 (2)子之聽夫志!志想象猶吾心也。 您的聽力好啊,心志和想象如同我的心意。 (十)核舟記(魏學(xué)洢) 1.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D) A.罔 罔不因勢象形 學(xué)而不思則罔(《〈論語〉十二章》) B.形 罔不因勢象形 無案牘之勞形(《陋室銘》) C.屬 神情與蘇、黃不屬 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D.簡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出師表》) 【解析】A.無/同“惘”,迷惑而無所得;B.形狀/身體;C.類似/同“囑”,囑托;D.挑 選、選擇。 2.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 A.以 能以徑寸之木 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記》) B.為 為宮室、器皿、人物 豈能為暴漲攜之去(《河中石獸》) C.之 石青糝之 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D.而 啟窗而望 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解析】A.介詞,用;B.動詞,雕刻/表被動,被;C.代詞,代指所刻的字/位于主謂之 間,取消句子獨立性;D.連詞,表順承/連詞,表轉(zhuǎn)折。 3.下列對選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A.《核舟記》選自清代學(xué)者魏學(xué)洢編著的《虞初新志》卷十。 B.“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記人和事、山川名勝、器物建筑等,寫法上大多以 記敘為主,而兼有議論、抒情。屬于散文的范疇。 C.文中王叔遠(yuǎn)的技藝甚高,可用文中的“靈怪”兩字來概括。 D.文中第②段依次介紹了船艙、船篷、小窗、雕欄和刻字。 【解析】A.《核舟記》選自清代張潮編的《虞初新志》。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 抬頭仰望,神情跟蘇東坡、黃魯直二人不相類似。 (2)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那個人眼光正視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的聲音似的。 (十一)黔之驢(柳宗元) 1.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B) A.好 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如好逸而惡勞(《治水必躬親》) B.蔽 蔽林間窺之 王之蔽甚矣(《鄒忌諷齊王納諫》) C.稍 稍出近之 稍稍正坐(《口技》) D.能 覺無異能者 雖有千里之能(《馬說》) 【解析】A.喜歡;B.隱蔽,躲藏/受蒙蔽;C.漸漸;D.本領(lǐng)。 2.【A+層級】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B) A.為 以為神 自以為不如(《鄒忌諷齊王納諫》) B.之 蔽林間窺之 然往來視之 C.則 至則無可用 橘生淮南則為橘(《晏子使楚》) D.且 以為且噬己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解析】A.“以為”連用,可譯為“把……當(dāng)作”/“以為”連用,可譯為“認(rèn)為”; B.代詞,代指驢;C.卻/就;D.將要/連詞,況且。 3.【A+層級】下面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是(C) A.這則寓言告訴人們:應(yīng)該認(rèn)識事物本質(zhì),克服畏懼,從而征服客觀事物;也告誡人 們掌握真本領(lǐng)、真才干的重要性。 B.第一段開頭寫“好事者”用船運(yùn)進(jìn)一頭驢后,發(fā)現(xiàn)沒有用處,就放在山下,這是行 文的鋪墊,為虎和驢的相見準(zhǔn)備了條件。 C.第②段寫“虎”與“驢”較量的過程和結(jié)果。最后用“虎”的勝利說明:實力是決 定成敗的關(guān)鍵因素,但外形、聲勢更應(yīng)重視。 D.本文作者采用擬人化的寫法,細(xì)膩生動地刻畫了外強(qiáng)中干、虛張聲勢的“驢”和知 己知彼、做事謹(jǐn)慎的“虎”,引人入勝。 【解析】C.曲解文意。實力才是決定成敗的關(guān)鍵因素,而不是更應(yīng)該重視“外形、聲勢”。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有喜歡多事的人用船載運(yùn)(驢)進(jìn)黔。 (2)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 老虎因此而高興,盤算著這件事,心想:“它的本領(lǐng)只不過如此罷了!” 【甲】見【課文在線】 【乙】嘗見一蜘蛛,布網(wǎng)壁間,離地約二三尺。一大蛇過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勢稍不及。久之,蛇將行矣。蜘蛛忽懸絲而下,垂身半空,蛇復(fù)昂首待之。蜘蛛引絲疾上,還守其網(wǎng)。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備,奮身飆下①,踞②蛇之首,抵死不動;蛇狂跳顛擲,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③其腦,果腹而去。 (《蜘蛛殺蛇》) 【注釋】?、亠j下:帶著一股風(fēng)跳下。②踞:趴。③盬(gǔ):吸飲。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 A.益習(xí)其聲(有益) B.技止此耳(只,僅) C.果腹而去(吃飽肚子) D.蜘蛛引絲疾上(飛快) 【解析】A.逐漸。 6.【A+層級】下列選項中“之”字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A) 例句:然往來視之 A.放之山下 B.何陋之有 C.踞蛇之首 D.?dāng)?shù)月之后 【解析】例句中的“之”是代詞,代“驢”。A.代詞,代“驢”;B.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 不譯;C.結(jié)構(gòu)助詞,的;D.音節(jié)助詞,不譯。 7.【A+層級】下列對【甲】【乙】兩段選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 A.【甲】文中老虎對驢的認(rèn)識經(jīng)歷了這樣的一個過程:從“以為神”到“覺無異能者”, 再到“技止此耳”。 B.【乙】文“如是者三四次”中的“是”指代的具體內(nèi)容是:“蛇復(fù)昂首待之”。 C.【甲】【乙】兩文都寫的是動物斗爭的過程。 D.【甲】文側(cè)重描寫虎的心理,【乙】文側(cè)重描寫蜘蛛的動作。 【解析】B.“是”指代的具體內(nèi)容是“蜘蛛忽懸絲而下,垂身半空,蛇復(fù)昂首待之。蜘 蛛引絲疾上,還守其網(wǎng)”。 8.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驢不勝怒,蹄之。 驢不能忍受憤怒,用蹄子踢虎。 (2)蛇復(fù)昂首待之。 蛇又昂著頭等待著(吃)蜘蛛。 附【乙】文參考譯文: 我曾經(jīng)見到有一只蜘蛛在離地二三尺左右的墻壁間織了一張網(wǎng)。有一條大蛇從網(wǎng)下經(jīng)過,昂起頭想吞食蜘蛛,但是高度夠不著。過了一會兒,蛇將要離開。蜘蛛忽然掛在一根絲上爬下來了,身子懸在半空。蛇又昂起頭要吞食蜘蛛。蜘蛛拉著絲飛快地爬了上去,返回在它的網(wǎng)上守著。如此三四次之后,蛇有些疲憊了,便將頭伏在地上休息。蜘蛛趁其不備,奮力跳下,趴在蛇頭上,拼死不動;蛇狂跳不止,直至死亡。蜘蛛于是吸飲蛇腦,吃飽了才離開。 (十二)為學(xué)(彭端淑) 1.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 A.卒 卒于魯也傳之 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 B.去 西蜀之去南?!∫焕蔷谷?《狼》) C.?!∝M有常哉 太祖常勸以讀書(《趙普》) D.鄙 蜀之鄙有二僧 肉食者鄙(《曹劌論戰(zhàn)》) 【解析】A.終于;B.距離/離開;C.常規(guī)/經(jīng)常;D.邊地,邊遠(yuǎn)地區(qū)/粗俗。 2.【A+層級】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D) A.之 吾欲之南?!儆枳魑囊杂浿?《岳陽樓記》) B.而 可恃而不可恃也 學(xué)而時習(xí)之(《論語十二章》) C.以 以告富者 以其境過清(《小石潭記》) D.何 子何恃而往 何陋之有(《陋室銘》) 【解析】A.動詞,到……去/代詞;B.連詞,表轉(zhuǎn)折/連詞,表順承;C.把/因為;D.什么。 3.對文章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D) A.“為學(xué)”即“求學(xué)”“做學(xué)問”。 B.文章開頭闡述了“難”與“易”之間的關(guān)系是相對的。 C.貧僧與富僧的故事是事實論據(jù),二者對比闡明了道理。 D.作者告訴我們只要有“志”,就能獲得成功。 【解析】D.作者告訴我們事在人為的道理。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 那么愚笨平庸和聰慧敏捷所起的作用,難道有不變的規(guī)律嗎? (2)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xué)不倦者,自力者也。 不被自己的愚笨和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學(xué)習(xí)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學(xué)成的。 【甲】見【課文在線】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xué)。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yáng)州,復(fù)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節(jié)選自王安石《傷仲永》) 5.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 A.學(xué) 學(xué)之,則難者亦易矣 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xué) B.異 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 覺無異能者(《黔之驢》) C.?dāng)?shù) 吾數(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 珠可歷歷數(shù)也(《核舟記》) D.顧 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顧野有麥場(《狼》) 【解析】A.學(xué)習(xí);B.名詞,不同/形容詞,特別的;C.數(shù)詞,幾/動詞,數(shù);D.卻,反而/ 看。 6.【A+層級】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C) A.之 人之立志 借旁近與之 B.然 然則昏庸聰敏之用 泯然眾人矣 C.其 其一貧,其一富 其一犬坐于前(《狼》) D.于 卒于魯也傳之 生于憂患 【解析】A.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代詞,代指方仲永;B.那么/……的樣子; C.代詞;D.介詞,在/介詞,由于,因為。 7.對文章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 A.【甲】文中的“圣人”指的是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人,比如孔子、孟子、老子等 人。 B.【乙】文中包含的熟語有“泯然眾人矣”,意為完全如同常人了。 C.【甲】文中“子何恃而往”出現(xiàn)了兩次,前一次表現(xiàn)了富者對貧者的疑惑,后一次表現(xiàn)了富者對貪者的嘲諷。 D.【乙】文中方仲永自幼天資聰穎,長大后卻泯然眾人,這個事例與【甲】文中“屏 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照應(yīng)。 【解析】A.“圣人”在【甲】文中僅指孔子。 8.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吾資之昏,不逮人也。 我天資愚笨,趕不上別人。 (2)或以錢幣乞之。 有人用錢求他的詩。 附【乙】文參考譯文: 金溪有個叫方仲永的人,家中世代以耕田為生。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認(rèn)識書寫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著索要這些東西。他的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就從鄰居那里把那些東西借來給他。(仲永)立刻寫下了四句詩,并題上自己的名字。這詩以贍養(yǎng)父母和團(tuán)結(jié)同宗族的人為主旨,給全鄉(xiāng)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事物讓他作詩,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們對此都感到非常驚奇,漸漸地都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的父親,有的人花錢求取仲永的詩。方仲永的父親認(rèn)為這樣有利可圖,就每天帶領(lǐng)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xué)習(xí)。 我聽說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跟隨先父回到家鄉(xiāng),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jīng)十二三歲了。(我)叫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jīng)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yáng)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去,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沒有什么區(qū)別了?!? (十三)愛蓮說(周敦頤) 1.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D) A.遠(yuǎn) 香遠(yuǎn)益清 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 B.清 香遠(yuǎn)益清 以其境過清(《小石潭記》) C.鮮 陶后鮮有聞 芳草鮮美(《桃花源記》) D.予 同予者何人 予觀夫巴陵勝狀(《岳陽樓記》) 【解析】A.遠(yuǎn)播/在遠(yuǎn)處;B.清芬/凄清;C.少/鮮艷;D.人稱代詞,我。 2.【A+層級】下列各項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B) A.之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記》) B.而 濯清漣而不妖/人不知而不慍(《論語十二章》) C.焉 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D.者 同予者何人/陳勝者,陽城人也(《陳涉世家》) 【解析】A.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結(jié)構(gòu)助詞,的;B.連詞,表轉(zhuǎn)折,卻;C. 語氣詞,相當(dāng)于“啊”“呀”/疑問代詞,哪里;D.……的人/與“也”配合,表判斷, 不譯。 3.【A+層級】下列對選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D) A.“說”是一種古代文體,通常借某一事物說明道理。 B.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稱蓮是“花之君子”,表達(dá)了作者對清白正直品性的堅守。 C.文章以“菊之愛”“牡丹之愛”襯托“蓮之愛”,層層深入,意蘊(yùn)無窮。 D.“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一句含蓄地表達(dá)了作者對世人喜愛牡丹的羨慕之情。 【解析】D.含蓄地表達(dá)了作者對追求富貴、趨炎附勢的世人的唾棄。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我認(rèn)為菊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富貴的花;蓮是花中的君子。 (2)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對于菊花的愛好,(從)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愛好,像我一樣的還有什 么人呢? 【甲】見【課文在線】 【乙】自荷錢①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及其勁葉②既生,則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風(fēng)既作飄飄之態(tài),無風(fēng)亦呈裊娜之姿;迨至菡萏③成花,嬌姿欲滴,后先相繼;及花之既謝,乃復(fù)蒂下生蓬,蓬中結(jié)實,亭亭獨立,猶似未開之花,與翠葉并擎,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杀?,則有荷葉之清香,荷花之異馥④;避暑而暑為之退,納涼而涼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則蓮實與藕,皆并列盤餐,而互芬齒頰者也。只有霜中敗葉,零落難堪,似成棄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備經(jīng)年裹物之用。是芙?、菡咭?,無一時一刻,不適耳目之觀;無一物一絲,不備家常之用者也。 (節(jié)選自李漁《閑情偶寄》) 【注釋】?、俸慑X:指初生的小荷葉。②勁葉:指長大了的荷葉。③菡萏:未開的荷花。④異馥:異香。⑤芙渠:荷花。 5.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B) A.陶后鮮有聞(少) B.亭亭凈植(種植) C.而能事不已(停止) D.此皆言其可目者也(適宜,適合) 【解析】B.樹立。 6.【A+層級】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C) 例句:摘而藏之 A.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B.溪深而魚肥(《醉翁亭記》) C.啟窗而望(《核舟記》) D.登軾而望之(《曹劌論戰(zhàn)》) 【解析】例句中“而”的意思是“連詞,表順承”。A.連詞,表轉(zhuǎn)折,卻;B.連詞,表 并列;C.連詞,表順承;D.連詞,表修飾。 7.【A+層級】下列對【甲】【乙】兩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 A.【甲】文以“蓮,花之君子者也”一句點明題旨,提綱挈領(lǐng),圍繞“君子超世脫俗、 不同流合污的美德”這一中心組織材料。 B.【甲】文記物寓意運(yùn)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其中最主要的是擬人和比喻。 C.【乙】文是從花開后、花朵凋謝后結(jié)實兩個方面來寫荷花的。 D.【甲】文作者喜愛蓮花的原因是基于蓮花潔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詡的品格?!疽摇课淖? 者喜愛荷花是因為荷花“可看”“可聞”“可吃”“可用”,有實用價值。 【解析】C.【乙】文是從花未開時、花開后、花朵凋謝后結(jié)實三個方面來寫荷花的。 8.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 可以遠(yuǎn)遠(yuǎn)地觀賞,卻不能貼近去玩弄啊。 (2)無一時一刻,不適耳目之觀。 無時無刻不適合人觀賞。 附【乙】文參考譯文: 自從荷葉出水那一天,它就能為一池碧水做點綴;等到它的莖和葉長出,則一天比一天高,每天往上長,每天越來越艷麗。有風(fēng)時就呈現(xiàn)出飄動搖擺的情態(tài),無風(fēng)時也有輕盈柔美的風(fēng)姿。等到花蕊綻開,荷花頂出水面,風(fēng)姿嬌美,晶瑩欲滴,先后相繼開放;等到花朵凋謝,它又在花蒂下生出蓮蓬,蓬中結(jié)了果實,一枝枝獨自挺立,還像未開的花一樣,和翠綠的葉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霜降,它也不會收場。這些說的都是它適于觀賞的方面。鼻子可以享受的,還有荷葉的清香和荷花特異的香氣;(用它來)避暑,暑氣因它而減退;(用它來)納涼,涼氣就因它而產(chǎn)生。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蓮籽與藕,都可以放入盤中,一齊擺上餐桌,使人滿口香味芬芳。只有霜打枯萎的葉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似乎成了被遺棄的廢物;但是把它摘下貯藏起來,又能在明年用來裹東西。這樣看來,芙蕖這種植物,沒有一時一刻不適于觀賞,沒有一絲一毫不能備作家常日用。 (十四)《禮記》一則《禮記學(xué)記》 1.【A+層級】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 A.雖 雖有嘉肴 故雖有名馬(《馬說》) B.至 雖有至道 色愈恭,禮愈至(《送東陽馬生序》) C.故 是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 公問其故(《曹劌論戰(zhàn)》) D.謂 其此之謂乎 太守謂誰(《醉翁亭記》) 【解析】A.即使;B.最好的/周到;C.所以,因此/緣故,原因;D.說的/為,是。 2.下列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B) A.《〈禮記〉一則》節(jié)選自《學(xué)記》,這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關(guān)于教育活動的論著,其中 所闡述的一些原則和規(guī)律,至今仍有重要意義。 B.“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是反面論證,它引出“雖有至道,弗學(xué),不知其 善也”,為引出下文教與學(xué)關(guān)系的論述做鋪墊。 C.本文論點是“教學(xué)相長”,即教和學(xué)是互相促進(jìn)、相輔相成的。 D.《〈禮記〉一則》一文多用對稱、齊整的句式,讀來朗朗上口,具有古漢語特有的韻 律美。 【解析】B.非“反面論證”,而是“類比”。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雖有至道,弗學(xué),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xué)習(xí),就不知道它的好處。 (2)知困,然后能自強(qiáng)也。 知道了自己不懂(理解不了)的地方,這樣以后才能自我勉勵。 八年級(上) (十五)晏子使楚(《晏子春秋》) 1.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B) A.詣 吏二縛一人詣王 及郡下,詣太守(《桃花源記》) B.酣 楚王賜晏子酒,酒酣 宴酣之樂,非絲非竹(《醉翁亭記》) C.謂 謂左右曰 太守謂誰(《醉翁亭記》) D.使 晏子將使楚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魚我所欲也》) 【解析】A.到(指到尊長那里去)/拜見;B.盡興地喝酒;C.對/為,是;D.出使/假使,假 如。 2.【A+層級】下列選項中“之”字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D) 例句:齊之習(xí)辭者也 A.吾妻之美我者(《鄒忌諷齊王納諫》) B.公與之乘(《曹劌論戰(zhàn)》) C.處處志之(《桃花源記》) D.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解析】例句中的“之”是結(jié)構(gòu)助詞,的。A.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B.代詞, 代曹劌;C.語氣助詞,不譯;D.結(jié)構(gòu)助詞,的。 3.【A+層級】下列各項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D) A.針對楚王的發(fā)難,晏子運(yùn)用了類比推理的方法進(jìn)行反駁,使楚王陷于尷尬的境地。 B.晏子在席間的對話表現(xiàn)出其超人的智慧與膽識。 C.從文末楚王的話語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錯認(rèn)錯。 D.晏子用“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這句話強(qiáng)調(diào)環(huán)境對人的成長起著決定 性的作用。 【解析】晏子的這句話說明環(huán)境會影響人的成長,但不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莫非楚國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東西嗎? (2)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圣人不是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 5.晏子的回答可謂巧妙得體,體現(xiàn)了一個外交家的風(fēng)范,請說說晏子外交的特點。 示例:態(tài)度莊嚴(yán),掌握分寸,寓剛于柔,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義正詞嚴(yán)又不卑不亢。 (十六)湖心亭看雪(張岱) 1.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 A.更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更有癡似相公者 B.是 是日更定矣 是金陵人,客此 C.白 余強(qiáng)飲三大白而別 上下一白 D.與 天與云與山與水 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與謝中書書》) 【解析】A.還;B.指示代詞,這/判斷動詞,是;C.泛指酒杯/白色的;D.和,跟,同/參 與,這里是欣賞的意思。 2.下列分析錯誤的一項是(D) A.“獨往湖心亭看雪”中“獨”字映襯出環(huán)境的幽靜、空曠,也暗示作者的“癡”(超 然脫俗),為下文埋下伏筆。 B.“癡”與課文開頭“獨往湖心亭看雪”相呼應(yīng),表現(xiàn)出了作者超然脫俗的性格。 C.作者寫作本文時,明朝已經(jīng)滅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號,此舉含蓄地表達(dá)了他 對故國的懷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語來收束全文,畫龍點睛,深化意蘊(yùn)。對此迷人雪景,“癡” 情人不止“我”一個,這也是一種巧妙的正面描寫。 【解析】D.舟子的喃喃之語應(yīng)為側(cè)面描寫。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天空和云層、群山、湖水渾然一體,上上下下全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2)更有癡似相公者。 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呢! (十七)治水必躬親(錢泳) 1.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B) A.故 泥于掌故 公問其故(《曹劌論戰(zhàn)》) B.于 往來于荒村野水之間 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送東陽馬生序》) C.而 必如是而后事可舉也 好逸而惡勞 D.致 非咨詢不窮其致 無從致書以觀(《送東陽馬生序》) 【解析】A.“掌故”為古代的典章、制度/原因;B.介詞,在;C.連詞,表順承/連詞, 表并列;D.事理/得到。 2.【A+層級】下列選項中加點的“于”字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D) 例句:泥于掌故 A.往來于荒村野水之間(《治水必躬親》) B.其劍自舟中附于水(《刻舟求劍》) C.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D.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出師表》) 【解析】例句中的“于”是“對,對于”的意思。A.在;B.到;C.比;D.對,對于。 3.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 A.本文可概括出“好逸惡勞”“見利忘義”兩個成語。 B.本文選自《夢溪筆談》,作者錢泳,北宋江蘇金匱人。 C.本文論述躬親是治水的必要條件,強(qiáng)調(diào)親自登山涉水察看水情的重要性。 D.本文告訴我們主持水利工作的官員應(yīng)當(dāng)做到“躬親”與“清廉”兩點。 【解析】B.本文選自《履園叢話水學(xué)》。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詢不窮其致。 不經(jīng)過觀察和測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實情況,不經(jīng)過訪問,征求意見就不能徹底摸清情 況。 (2)如好逸而惡勞,計利而忘義,遠(yuǎn)嫌而避怨,則事不舉而水利不興矣。 如果貪圖安逸而害怕辛勞,計較私利而忘記公義,只想遠(yuǎn)遠(yuǎn)躲開嫌疑,避免抱怨,那么 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辦不好了。 (十八)活板(沈括) 1.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D) A.印 五代時始印五經(jīng) 每一字皆有數(shù)印 B.就 瞬息可就 持就火煬之 C.和 蠟和紙灰之類冒之 久而乃和(《送東陽馬生序》) D.若 不若燔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解析】A.用雕版印刷/字??;B.完成/靠近;C.混合/暖和;D.如,比得上。 2.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B) A.已 已后典籍皆為板本 已得履(《鄭人買履》) B.以 則以一平板按其面 以手拂之 C.其 其印自落 其真無馬耶(《馬說》) D.有 有奇字素?zé)o備者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解析】A.同“以”/已經(jīng);B.介詞,用;C.代詞,代指火燒過的黏土字印/難道,表反 問語氣;D.與“無”相對/同“又”。 3.【A+層級】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 A.活板的制作和印刷過程主要經(jīng)歷刻字、排版、印刷和拆板四大工序。 B.本文主要介紹印刷術(shù)的發(fā)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 C.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集中體現(xiàn)在字是活的,排版、印刷是活的,以及字印 便于貯存重排等方面。 D.活板的字模之所以用膠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為木料質(zhì)地太軟,且不宜用“火 煬”。 【解析】D.不用木料制作字模,是因為木料的紋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會變得高低不平, 再加上木刻的字會和藥物粘在一起,拆板時拿不下來。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先設(shè)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 先設(shè)置一塊鐵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蠟混合著紙灰一類的東西蒙蓋好。 (2)有奇字素?zé)o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 遇到平時沒有準(zhǔn)備的寫法特殊,或生僻,不常用的字,馬上把它刻出來,用草燒火烘烤, 一會兒就能制成功。 八年級(下) (十九)馬說(韓愈) 1.【A+層級】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C) A.馬之千里者/吾妻之美我者 B.鳴之而不能通其意/乃記之而去 C.不以千里稱也/可以一戰(zhàn) D.其真無馬邪/擇其善者而從之 (解析:A.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無實義/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B.連詞,表轉(zhuǎn)折/連詞,表順承;C.憑借;D.表反問語氣,難道/指示代詞,其中的。) 2.【A+層級】下面對本文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D) A.文章第①段先以“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正面提出問題,然后筆鋒一轉(zhuǎn),從反面 展開議論。 B.第②③段主要寫千里馬被埋沒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外見”的原因,作者對無知的“食馬者”發(fā)出了強(qiáng)烈的譴責(zé)。 C.文章借伯樂和千里馬的傳說,將人才比為千里馬,將愚妄淺薄、不識人才的統(tǒng)治者比 作食馬者。 D.在作者看來,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發(fā)現(xiàn)人才的人,在兩者中主要是缺乏發(fā)現(xiàn)人才的人。 (解析:本文作者主要是說世上缺乏的是發(fā)現(xiàn)人才的人。)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特長也就顯現(xiàn)不出來。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 驅(qū)使它不能按照正確的方法,喂養(yǎng)它又不能使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 比較閱讀 【甲】見【課文在線】 【乙】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選自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4.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 A.策之不以其道(鞭子) B.執(zhí)策而臨之[到(它)跟前] C.懷民亦未寢(睡覺) D.水中藻、荇交橫(交叉錯雜) (解析:A.驅(qū)使。) 5.【A+層級】下列選項中“或”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項是(B) 例句:一食或盡粟一石 A.或以為死(《陳涉世家》) B.而或長煙一空(《岳陽樓記》) C.或千或百果然鶴也(《幼時記趣》) D.或憑或立(《山市》) (解析:例句中“或”的意思是“有時”。A.有的人;B.有時;C.或者;D.有的人。) 6.【A+層級】下面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 A.【甲】文作者認(rèn)為,千里馬被埋沒是因為千里馬沒有真實才能。 B.【甲】文使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寓深刻思想于具體形象之中,如用“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來描繪千里馬的悲慘遭遇。 C.【乙】文雖篇幅短小,只有三段,但從交代時間到作者的行為,到寫景,再到抒情點 題,脈絡(luò)清晰可見。 D.【乙】文“懷民亦未寢”的“亦”寫出這一對朋友情懷相似,心境相通。 7.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要跟普通的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只不過少有像我們這樣的閑人罷了。 8.【甲】【乙】兩文作者都有懷才不遇的經(jīng)歷,但兩文所表達(dá)的情感卻不盡相同。請根據(jù)文意簡要談?wù)剝晌淖髡叻謩e表達(dá)了怎樣的情感。 【甲】文:表現(xiàn)了作者在貶謫中曠達(dá)、坦然的心情,以及對生活中閑適、淡雅之美的領(lǐng)悟和追求。(或:受貶的憂傷、漫步的悠閑、賞月的欣喜、曠達(dá)的心情)【乙】文:表達(dá)了作者痛感伯樂不常有和懷才不遇的強(qiáng)烈憤慨之情。 (二十)狼(蒲松齡) 1.下列各組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D) A.止 止有剩骨 一狼得骨止 B.意 意暇甚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C.?dāng)场】智昂笫芷鋽场?蓋以誘敵 D.犬 恐前后受其敵 其一犬坐于前 【解析】A.同“只”/停止;B.神情、態(tài)度/意圖;C.敵對,這里是脅迫、攻擊的意思/敵 人;D.前面。- 1.請仔細(xì)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rèn)領(lǐng)!既往收益都?xì)w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biāo),表示該P(yáng)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biāo)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柳州專版2019中考語文 第7講 文言文閱讀含比較閱讀復(fù)習(xí)習(xí)題 柳州 專版 2019 中考 語文 文言文 閱讀 比較 復(fù)習(xí) 習(xí)題
鏈接地址:http://weibangfood.com.cn/p-5454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