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中歷史 專題七 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輝煌 四 向“距離”挑戰(zhàn)作業(yè)2 人民版必修3.doc
《2018-2019學年高中歷史 專題七 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輝煌 四 向“距離”挑戰(zhàn)作業(yè)2 人民版必修3.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學年高中歷史 專題七 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輝煌 四 向“距離”挑戰(zhàn)作業(yè)2 人民版必修3.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四 向“距離”挑戰(zhàn) [隨堂檢測] 1.促使人類迅速步入水、陸、空立體交通時代的關鍵發(fā)明是( ) A.蒸汽機 B.內燃機 C.電力機車 D.電子計算機 解析:選B。本題考查理解判斷問題的能力。蒸汽機在交通運輸方面只是促進了水、陸交通運輸的發(fā)展,與空運無關,排除A項。電力機車只是陸上交通工具,與水、空運無關,排除C項。電子計算機與水、陸、空運沒有關系,排除D項。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高效率的內燃機進入推廣使用階段,推動汽車工業(yè)、航空工業(yè)的產生與發(fā)展。故本題選B項。 2.1912年,世界第一艘超級豪華游輪——“泰坦尼克”號在大西洋沉沒。由于該船運用了當時最先進的通訊方式,一千多名乘客中有695人得救,當時這種先進的通訊技術最有可能是( ) A.電話通訊技術 B.有線電報技術 C.無線電報技術 D.電子信息技術 解析:選C。從時間限制“1912年”可以排除D項,因為電子信息技術屬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A、B兩項雖然屬于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通訊技術,但大西洋洋面無法使用有線電話或有線電報。正確答案為C項。 3.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三次局部戰(zhàn)爭中,美軍在海灣戰(zhàn)爭中從發(fā)現一個機動目標到發(fā)動襲擊需要一天的時間,在科索沃戰(zhàn)爭中這個時間差已經縮小到一個小時,在阿富汗戰(zhàn)爭中僅需要10分鐘的時間,這一狀況與哪一高新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直接相關( ) A.信息技術 B.原子能技術 C.激光技術 D.宇航技術 解析:選A。以計算機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帶來了戰(zhàn)爭方式的巨大變革,注意題干中強調的是時間差縮短問題,而信息技術使信息的傳播速度大大加快了,因此A項符合題意。 4.英文的“munication”有多重譯義,一般包括“傳播和傳達”、“交通”和“交流”。有人說,從互聯網迄今的發(fā)展過程看,網絡就是傳媒(munication)。對互聯網的這一理解旨在強調互聯網( ) A.推動了世界市場的拓展 B.最大的成功在于技術的不斷更新 C.促進了信息產業(yè)的發(fā)展 D.作為人類交往方式而存在與發(fā)展 解析:選D。材料認為網絡就是傳媒,就是“交通”和“交流”,這屬于人類交往的一種方式,選擇D項。 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按照官方統(tǒng)計,中書省及河南、遼陽、江浙、江西、湖廣、陜西、四川、甘肅行省的驛站共計使用站馬44 301匹,牛8 889頭,驢6 007頭,站車4 037輛,轎子378乘,船5 921只。 ——陳鋒等主編《中國經濟史綱要》 材料二 19世紀30年代,英國與印度的信件經海路往返需要兩年時間。而到1850年,倫敦到孟買之間的信件往返只需四個月?!?870年,海底電纜使英國與印度之間的信息傳遞時間縮短為五小時。 ——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下) 材料三 歷史上的技術進步,如造船業(yè)的技術進步,為消除地區(qū)與民族之間的界線提供了方法,促進了文化的傳播。今天電子通信技術使得時間和空間變得模糊?,F代的觀察家將我們的時代描述為存取時代。無線電、電視、傳真機和聯網的計算機傳遞產生了一個地球村,消除了以往在社會、經濟和政治上的孤立。 ——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下) (1)材料一所反映的時代鮮明地展示了哪兩種文明的交流融合? (2)依據材料二、三及所學知識,簡要概述不同歷史時期推動人類信息傳播速度加快的發(fā)明成就。 (3)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三種文明的演進? 解析:本題考查蒸汽機、電氣技術和信息技術應用及影響。第(1)題,從“中書省”“行省”可知是元朝時期,從交通工具的種類站馬、站車、轎子等信息可知是游牧民族文明與中原農耕文明的交流融合。第(2)題,要求回答出推動人類信息傳播速度加快的發(fā)明成就,應包括海、陸、空交通工具和通訊、互聯網技術。第(3)題,從生產力和工具的進步角度回答文明類型。 答案:(1)游牧民族文明與中原農耕文明的交流融合。 (2)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發(fā)明蒸汽輪船、火車及有線電報;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發(fā)明汽車、飛機和無線電報、電話;第三次科技革命發(fā)明電子計算機與互聯網技術。 (3)演進:由農業(yè)文明到工業(yè)文明再到信息文明。 [課時作業(yè)] 一、選擇題 1.下列發(fā)明及交通工具,使用內燃機作為動力的是( ) 解析:選B。A項為蒸汽機,C項為電話,D項為馬車,都不以內燃機作為動力。B項為飛機,以內燃機為動力。故B項正確。 2.下列事件奠定了現代遠距離無線電通信技術基礎的是( ) A.英法兩國成功鋪設海底電纜 B.法拉第發(fā)現了電磁感應現象 C.莫爾斯成功研制有線電報機 D.馬可尼成功完成了短波試驗 解析:選D。馬可尼完成的短波試驗實現了信息傳播史上的重大突破,故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與題干中“無線電通信技術”的限制條件不符合。 3.“我們發(fā)現自己處于這樣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里充滿了流線型汽車、有軌電車和飛機;這個世界受到了來自傳聲筒的喧聲干擾……”據此判斷,“這個世界”出現于( ) A.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時期 B.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時期 C.第三次科技革命時期 D.世界市場初步形成時期 解析:選B。本題考查學生的辨析能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理解三次科技革命中的主要發(fā)明創(chuàng)造。就題干材料而言,其提到了“汽車”“電車”“飛機”“傳聲筒”等,而這些都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時期的成就,故選B。 4.下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中,最具有劃時代意義并得到迅速發(fā)展和廣泛應用的技術是( ) A.核反應堆技術 B.電子計算機技術 C.航天技術 D.生物工程技術 解析:選B?!白罹哂袆潟r代意義并得到迅速發(fā)展和廣泛應用”的技術行業(yè),應該是其他技術行業(yè)發(fā)展的基礎,故應該是電子計算機的發(fā)明和使用。 5.1901年12月10日,德國物理學家威廉康拉德倫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下列各項是一部關于倫琴的電視片中設計的鏡頭,不符合史實的是( ) A.人們可以通過無線電廣播得知他獲獎的消息 B.倫琴為節(jié)省時間可以訂機票前往瑞典領取獎金 C.倫琴可以從報紙上獲悉列強駐軍北京至山海關 D.倫琴可以用獎金購買壟斷公司股份而成為股東 解析:選B。1903年,美國的萊特兄弟以內燃機作動力,發(fā)明了飛機。1901年飛機作為交通工具還未出現。 6.新發(fā)明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同時出現了更多新的職業(yè),下列職業(yè)按出現先后順序正確的是( ) A.電話接線員——火車司機——空姐——網絡管理員 B.火車司機——電話接線員——空姐——網絡管理員 C.空姐——電話接線員——火車司機——網絡管理員 D.電話接線員——空姐——火車司機——網絡管理員 解析:選B。本題考查學生調動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火車司機——第一次工業(yè)革命,電話接線員和空姐——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網絡管理員——第三次科技革命。 7.20世紀50年代埃及總統(tǒng)納賽爾說:“的確,我們的人民大多數還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數卻比20年前少得多?!找魴C改變了一切。……今天,人們在最偏遠的鄉(xiāng)村也能得知各地所發(fā)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斷。領導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統(tǒng)治國家。”這直接說明 ( ) A.信息技術的普及推動了政治民主化的進程 B.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推動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 C.知識經濟時代人民政治自覺性提高 D.人類政治文明往往領先于文化水平而發(fā)展 解析:選A。注意題干強調“領導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統(tǒng)治國家”,由此可知文化科技對政治文明的影響,故選A,排除D項。 8.英國學者巴雷特認為:“因特網預示著巨大挑戰(zhàn),同時也預示著無限的機會。它給我們理想‘部族’帶來了挑戰(zhàn),但也許能夠幫助改變每一個國家的需求。法律、管理和文化構架允許我們控制并部分地利用這個工具?!毕铝信c巴雷特的主張不符的是( ) A.因特網推動全球化進程 B.因特網應受法律控制 C.因特網應立足“部族”化 D.因特網應受政府管控 解析:選C。因特網給“部族”帶來了挑戰(zhàn),有利于結束“部族”孤立的狀態(tài),加強世界各地區(qū)的聯系,推動全球化進程,故A項正確,不符合題意,C項錯誤,符合題意;“法律、管理和文化構架允許我們控制并部分地利用這個工具”,說明因特網應受法律控制、政府管控,故B、D兩項正確,不符合題意。 二、非選擇題 9.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電子計算機進一步部分代替了人類的腦力勞動,是人腦、神經系統(tǒng)的生長和補充……1977-1980年間,美國雇傭的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增加了20%。目前日本的工業(yè)企業(yè)中具有大學學歷的職工占33.6%,高中學歷的占57.3%,在一些大企業(yè)中技術人員占全體職工人數的20%-30%。……目前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第三產業(yè)一般占國民經濟總產值的50%-70%。 材料二 以往,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和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關系是“北方”工業(yè)與“南方”農業(yè)的對立……在當代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中,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已逐步轉向發(fā)展技術密集型的高精尖的工業(yè),發(fā)展中國家則主要發(fā)展勞動密集型的粗加工、半加工工業(yè),其中一些新興工業(yè)國家已努力發(fā)展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的工業(yè),而把勞動密集型工業(yè)向最不發(fā)達的國家轉移。 材料三 核武器及運載工具的發(fā)展使美蘇軍備競賽空前加劇……核武器產生了人類新的生存法則:你要活也須使別人活,要毀滅別人,也難免自己滅亡。戰(zhàn)爭已不再是用其他手段實現政治的繼續(xù),因為在核戰(zhàn)爭中,這種政策的決策者也將化為灰燼。面臨自己在一場核大戰(zhàn)中遭到毀滅性打擊,或同歸于盡的危險,蘇美對核時代的世界大戰(zhàn)及嚴重后果都有顧慮,任何一方都不敢輕易挑起戰(zhàn)爭,都以不超越戰(zhàn)爭邊緣為限。 ——王斯德、錢洪《世界當代史》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勞動方式、經濟結構發(fā)生的變化。由此還推動了哪些方面的變化? (2)根據材料二,指出世界經濟結構發(fā)生的變化。這一變化使世界政治、經濟領域出現了怎樣的新態(tài)勢? (3)根據材料三,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對戰(zhàn)爭與和平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綜合以上材料,你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作用得出怎樣的結論? 解析:本題考點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影響,第三次科技革命對經濟結構、勞動方式、思想觀念、國際關系、世界形勢等產生了重要影響。 答案:(1)勞動方式、經濟結構發(fā)生的變化:①在直接生產過程中勞動方式的變化:腦力勞動日益重要,體力勞動逐漸下降;②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變化:第一、二產業(yè)下降,第三產業(yè)上升。 其他方面的變化:階級結構變化、重視教育、國家壟斷組織發(fā)展、思想觀念發(fā)生變化等。 (2)變化:國際分工形成發(fā)達國家、新興工業(yè)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梯形狀態(tài)。 新態(tài)勢:各國經濟相互依存、聯系日益緊密,擴大了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差距;使各國在國際社會中的政治地位隨經濟地位的變化而變化。 (3)影響:增加了動亂和戰(zhàn)爭的因素,同時又增加了制約戰(zhàn)爭的和平因素。 結論:它滲透到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成為推動現代生產力發(fā)展的最活躍的因素,是現代社會進步的決定力量。-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8-2019學年高中歷史 專題七 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輝煌 向“距離”挑戰(zhàn)作業(yè)2 人民版必修3 2018 2019 學年 高中歷史 專題 近代 以來 科學技術 輝煌 距離 挑戰(zhàn) 作業(yè) 人民 必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eibangfood.com.cn/p-6126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