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3單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 5 逍遙游(節(jié)選)教師用書 魯人版必修5.doc
《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3單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 5 逍遙游(節(jié)選)教師用書 魯人版必修5.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3單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 5 逍遙游(節(jié)選)教師用書 魯人版必修5.doc(2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5 逍遙游(節(jié)選) [預習——夯實基礎] [知識梳理] 第1步讀準字音——千言萬語總關音 北冥(mnɡ) 鯤鵬(kūn) 摶(tun) 遷徙(xǐ) 坳堂(o) 草芥(ji) 夭閼() 決起(xu) 蜩鳩(tio) 舂糧(chōnɡ) 萬仞(rn) 蟪蛄(hu)(ɡū) 大椿(chūn) 斥安鳥(yn) 泠然(lnɡ) 蓬蒿(hāo) 齊諧(xi) 晦朔(shu) 沮喪(jǔ) 榆枋(fānɡ) 翱翔(o) 惡乎待哉(wū) 數(shù)數(shù)然(shu) 知效一官(zh) 第2步識記通假——奧妙無窮方塊字 1.北冥有魚(“冥”同“溟”,海) 2.亦若是則已矣(“則已”同“而已”,罷了) 3.三餐而反(“反”通“返”) 4.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 5.此小大之辯也(“辯”通“辨”,區(qū)別) 6.而征一國者(“而”通“能”,才能,能力) 7.而御六氣之辯(“辯”通“變”,指變化) 第3步一詞多義——看我七十二變 1.實詞 (1)名 ①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名詞,名稱) ②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名詞,名利) ③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動詞,說出) (2)知 ①小知不及大知(名詞,通“智”,智慧) ②未有知其修者(動詞,知道) ③人不知而不慍(動詞,了解) ④其真不知馬也(動詞,識別) (3)適 ①適莽蒼者,三餐而反(動詞,到) ②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形容詞,滿足) ③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動詞,女子出嫁) ④適得府君書(副詞,剛才) ⑤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動詞,享受) (4)若 ①其翼若垂天之云(動詞,如,像) 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與“夫”組成句首語氣詞,用以引起下文,有“至于說到……”的意思) ③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人稱代詞,你們) ④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動詞,如,比得上) ⑤若亡鄭而有益于君(連詞,如果) 2.虛詞 (5)其 ①其翼若垂天之云(代詞,代“鵬”) ②則其負大舟也無力(代詞,代“水”) ③彼其于世(語氣詞,無義) ④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連詞,表選擇,是……還是……) (6)之 ①鵬之徙于南冥也(結構助詞,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②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代詞,它) ③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動詞,到) ④之二蟲又何知(指示代詞,這) (7)而 ①怒而飛(連詞,表修飾) ②化而為鳥(連詞,表順承) ③水淺而舟大也(連詞,表并列) ④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連詞,表轉折) ⑤其遠而無所至極邪(連詞,表因果,“因而”) ⑥而御六氣之辯(連詞,表遞進,“并且”) 第4步詞類活用——詞性變異含義迥 1.而后乃今將圖南(名詞用作動詞)往南飛 2.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名詞用作動詞)往南飛 3.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動詞的使動用法)使……符合;使……信任 4.彼于致福者,未數(shù)數(shù)然也(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到來 5.適莽蒼者,三餐而反(形容詞作名詞)郊野,近郊 6.《齊諧》者,志怪者也(形容詞作名詞)怪異 7.我騰躍而上,不過數(shù)仞而下(名詞用作動詞)向上飛;向下落 8.雖然,猶有未樹也(名詞用作動詞)樹立 9.水擊三千里(名詞作狀語)在水面上 第5步古今異義——詞語的昨天和今天 1.雖然,猶有未樹也 古義:即使這樣。 今義:表示轉折關系的連詞。 2.三餐而反,腹猶果然 古義:飽的樣子。 今義:副詞,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3.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古義:一般人。 今義:大家,許多人。 4.野馬也,塵埃也 古義:春日野外林澤間的霧氣。 今義:野生動物的一種。 5.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古義:不建樹功業(yè)。 今義:沒有功勞。 6.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古義:海動。 今義:用船舶在海洋上運輸。 7.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 古義:旋風,其風旋轉而上類似羊角。 今義:羊的角。 8.南冥者,天池也 古義:天然的大池。 今義:長白山地區(qū)由火山噴發(fā)而形成的湖泊。 9.蟪蛄不知春秋 古義:指四季。 今義:春季和秋季。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南冥者,天池也。(判斷句,“……者……也”表判斷)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齊諧》者,志怪者也。(判斷句,“……者……者也”表判斷)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固定句式,“其……其……”,譯為“是……還是……”)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狀語后置句,狀語“于坳堂之上”置于“覆杯水”后)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莫之夭閼者。(賓語前置句,“之”前置于“夭閼”前)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固定句式,“奚以……為”可譯為“哪里用得著……呢”)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之二蟲又何知!(賓語前置句,“何”前置于“知”前)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奚以知其然也?(賓語前置句,“奚”前置于“以”前)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翱翔蓬蒿之間。(省略句,“翱翔”后省略介詞“于”)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省略句,“不加勸”前省略了“宋榮子”)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判斷句,“……,……者也”表判斷)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那南海,是天然的大池。 2.《齊諧》,是記載怪異事物的書。 3.是它真正的顏色呢,還是它太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 4.把一杯水倒在堂上的低洼之地。 5.沒有什么東西阻止它。 6.為什么要飛到九萬里的高空再往南飛呢? 7.這兩個小動物又知道什么呢! 8.怎么知道是這樣的呢? 9.盤旋于蓬蒿叢中。 10.全社會的人都稱贊他,他也不因此更加努力。 11.這雖然不用步行,但還是要憑借風力。 [常識速覽] 老子哲學的繼承者和發(fā)展者——莊子 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戰(zhàn)國時宋國蒙(今安徽省亳州蒙城東北)人。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fā)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學說涵蓋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于老子的哲學。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莊子》在哲學、文學上都有較高研究價值。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養(yǎng)生主》,《養(yǎng)生主》中的“庖丁解?!庇葹楹笫纻髡b?!肚f子》共三十三篇,分“內(nèi)篇”“外篇”“雜篇”三個部分。 戰(zhàn)國中期,各諸侯國征戰(zhàn)十分頻繁,各諸侯國的國君只知招攬軍事人才和縱橫人才,不重視莊子這樣的思想家。一方面“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的腐敗社會使莊子不屑與之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現(xiàn)實處境又使他無法一展抱負。人世間既然如此污濁,“不可與莊語”(《天下》),莊子追求自由的心靈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絕對自由的境界里尋求解脫。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寫出了《逍遙游》。 古代諸子百家 (1)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論語》《孟子》《荀子》。 儒家是戰(zhàn)國時期重要的學派之一,它以春秋時孔子為師,以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yǎng)。 儒家強調(diào)教育的功能,認為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張“有教無類”,對統(tǒng)治者和被統(tǒng)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使全國上下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還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呼吁恢復“周禮”,并認為“周禮”是實現(xiàn)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戰(zhàn)國時,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兩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貴君輕”,提倡統(tǒng)治者實行“仁政”,在對人性的論述上,他認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論”,與荀子的“性惡論”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惡,也是戰(zhàn)國時期社會矛盾更加尖銳的表現(xiàn)。 (2)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莊子、慎到、楊朱。作品:《道德經(jīng)》《莊子》《黃帝四經(jīng)》等。 道家以“道”為核心理念而得名,也叫道德家。主要分為老莊派、黃老派、楊朱派三派,其中老莊派以大道為根、以自然為伍、以天地為師、以天性為尊、以無為為本,主張清虛自守、無為自化、萬物齊同、道法自然、遠離政治、逍遙自在,政治理想是小國寡民、桃花源和至德之世,體現(xiàn)了“離用為體”的特點,因此成為歷代文人雅士遠離殘酷現(xiàn)實的精神家園。其代表 人物是老子、莊子、列子等。黃老派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采儒墨之善,集名法之要,主張因俗簡禮、兼容并包、與時遷移、應物變化、依道生法、依法治國、刪繁就簡、休養(yǎng)生息,政治理想是大一統(tǒng),體現(xiàn)了“離體為用”的特點,成為歷次大亂之后政府治世的急救包。其代表人物是慎到、田駢、環(huán)淵等;楊朱派主張全生避害、為我貴己、重視個人生命的保存,反對他人對自己的侵奪,也反對自己對他人的侵奪,屬于道家的別支,代表人物楊朱、子華子。 (3)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創(chuàng)始人:墨翟。作品:《墨子》。 墨家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為學說的基礎:兼,視人如己;兼愛,即愛人如己。“天下兼相愛”,就可達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張尚賢、尚同和非攻;經(jīng)濟上主張強本節(jié)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時,又提出“非命”的主張,強調(diào)靠自身的強力從事。 (4)法家 代表人物:韓非、李斯、商鞅。作品:《韓非子》。 法家是戰(zhàn)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故稱之為法家。春秋時期,管仲、子產(chǎn)是法家的先驅(qū)。戰(zhàn)國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開創(chuàng)了法家學派。至戰(zhàn)國末期,韓非綜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勢”和申不害的“術”,集法家思想學說之大成。 法家經(jīng)濟上主張廢井田,重農(nóng)抑商、獎勵耕戰(zhàn);政治上主張廢分封,設郡縣,君主專制,仗勢用術,以嚴刑峻法進行統(tǒng)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則主張禁斷諸子百家學說,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其學說為君主專制的大一統(tǒng)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論根據(jù)和行動方略。 (5)名家 代表人物:鄧析、惠施、公孫龍和桓團。作品:《公孫龍子》。 名家因從事論辯名(名稱、概念)實(事實、實在)為主要學術活動而被后人稱為名家,當時人則稱其為“辯者”“察士”或“刑(形)名家”。 (6)陰陽家 代表人物:鄒衍 陰陽家因提倡陰陽五行學說,并用它解釋社會人事而得名。陰陽家源于上古執(zhí)掌天文歷數(shù)的統(tǒng)治階層。 陰陽學說認為陰陽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兩種對立和轉化的力量,可用以說明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五行學說認為萬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元素組成,其間有相生和相勝(葜)兩大定律,可用以說明宇宙萬物的起源和變化。鄒衍綜合二者, 根據(jù)五行相生相勝說,把五行的屬性釋為“五德”,創(chuàng)“五德終始說”,并以之作為歷代王朝興廢的規(guī)律,為新興的大一統(tǒng)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論根據(jù)。 (7)縱橫家 代表人物:蘇秦、張儀。創(chuàng)始人:鬼谷子。主要言論傳于《戰(zhàn)國策》。 縱橫家是戰(zhàn)國時以縱橫捭闔之策游說諸侯,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謀士。戰(zhàn)國時南與北合為縱,西與東連為橫,蘇秦力主燕、趙、韓、魏、齊、楚合縱以拒秦,張儀則力破合縱,連橫六國分別事秦,縱橫家由此得名。他們的活動對于戰(zhàn)國時政治、軍事格局的變化有重要的影響。 (8)雜家 代表人物:呂不韋。代表作品:《呂氏春秋》。 雜家是戰(zhàn)國末期的綜合學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無不貫綜”而得名。 (9)農(nóng)家 農(nóng)家因注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而得名。這一學派出自上古管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官吏。他們認為農(nóng)業(yè)是衣食之本,應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提出賢者應“與民并耕而食,饔饗而治”,表現(xiàn)了農(nóng)家的社會政治理想。《呂氏春秋》中的《上農(nóng)》《任地》《辯土》《審時》等篇,被認為是研究先秦農(nóng)家的重要資料。 (10)兵家 代表人物:春秋末有孫武、司馬穣苴;戰(zhàn)國有孫臏、吳起、尉繚、魏無忌、白起等。創(chuàng)始人:孫武。著作有《黃帝陰符經(jīng)》《六韜》《三略》《孫子兵法》《司馬法》《孫臏兵法》《吳子》《尉繚子》等。 兵家重點在于指導戰(zhàn)爭,在不得不運用武力達到目的時,指導怎么樣去使用武力。兵家又分為兵權謀家、兵形勢家、兵陰陽家和兵技巧家四類。 兵家各家學說雖有異同,然其中包含豐富的樸素唯物論與辯證法因素。兵家的實踐活動與理論,影響當時及后世甚大,為我國古代寶貴的軍事思想遺產(chǎn)。 [探究——精研文本] [整體感知] 本文主要說明莊子追求絕對自由的人生觀,指出大至高飛九萬里的鵬,小至蜩與學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只有消滅了物我的界限,無所待而游于無窮,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才是絕對的自由,即“逍遙游”。 [文脈梳理] 【答案】?、偃f物皆有所待?、谏袢藷o功 ③圣人無名 [文本深讀] ■自主探究 1.作者在第一、二、三、四段是怎樣論證世間萬物沒有絕對自由的? 萬物沒有絕對自由的表現(xiàn) 原 因 【答案】 萬物沒有絕對自由的表現(xiàn) 原 因 鵬鳥奮飛 必須憑借強大的風力 霧氣塵埃 要靠氣息相吹 大舟無力 因為積水不深 杯水膠地 因為水淺舟大 蜩鳩嘲鵬 不知自己所待 遠行所待 備糧,越遠“所待”越多 2.如何理解“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天之蒼蒼”這幾句,意思比較難于理解。從整體上來看,這幾句話是說,人在地上,無法分辨天的顏色是否真的是藍色。大鵬飛到了九萬里的高空,從那里往下看,也不過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樣。這里的意思和前文是一致的,是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大鵬雖然飛得很高,但和我們在地上的人一樣,它依然受到了限制,因此它是不自由的。 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這句話有何深刻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能夠“效”“比”“合”“征”的四種人,雖然有一定的才智和修養(yǎng),但都為功名利祿所束縛,都為世俗“一”隅所累,無法擺脫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就像斥、蜩、鳩一樣見識短淺,遠沒有達到逍遙游的境界。 4.本文第七、八兩段寫了哪些人?作者對這幾類人的看法是怎樣的? 所寫之人 作者看法 【答案】 所寫之人 作者看法 “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等心系功名者 自視甚高,只不過是斥之類 宋榮子、列子等 遠勝于第一種人,但“猶有未樹”“猶有所待” 至人、神人、圣人 能順應萬物的本性,達到物我一體,才能“無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遙 ■合作探究 5.文中的“無己”“無功”“無名”有何深刻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莊子認為人要達到絕對自由,就必須“無己”“無功”“無名”。所謂“無己”,就是忘掉自我,在莊子看來,人和萬物都是道的表現(xiàn)形式。人如果拘于形體,必然會受外物的束縛,人要喪失自我意識,這樣就不用評判是非曲直,最終達到怡然自適的境界。所謂“無功”,就是去除功名利祿之心,不熱衷于身外之物,做到“清靜無為”,莊子只求維持生存的基本需求而無其他奢求,所宣揚的是保身養(yǎng)親以盡天年而不求建功立業(yè)。所謂“無名”,就是忘掉榮辱毀譽得失,褒貶由人,偃仰隨我,置聲名、輿論于不顧。“無己”“無功”“無名”是莊子追求精神上的絕對自由的途徑和最高境界。任何人只要擺脫了功名利祿的束縛,忘懷了世間的毀譽得失,超越了一己的生死界限,便會達到物我兩忘、怡然自得的逍遙境界。 6.本文綜合運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巧設語言,綜合運用對比、比喻、舉例等論證方法,增強了論證的力量。 (1)對比論證貫穿全篇。如“大鵬”與“蜩”“學鳩”的對比,有力地說明了大小事物(萬物)皆有所待?!俺薄绑瞅痢迸c“冥靈”“大椿”的對比,“彭祖”之壽與“眾人”之壽的對比,“鵬”與“斥”的對比,都透徹地論證了“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說明了“小大之辯”。另外,“效”“比”“合”“征”四種人與“宋榮子”“列子”也作了對比。 (2)運用比喻論證和舉例論證。如用水浮舟的情形比喻說明大鵬“圖南”必須依靠大風。舉出行者路途遠近不同則準備糧食的多少不同,來反駁“蜩”與“學鳩”的謬論等。 7.自由一直是人類追求的夢想。莊子在《逍遙游》里表達了與天地渾然一體,遨游在絕對自由之中的渴望。人能夠達到莊子所說的逍遙游的境界嗎?我們對此應該持什么態(tài)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自由并不意味著沒有限制,為所欲為。莊子希望遨游在絕對自由之中,但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擺脫外在世界的束縛。這顯然是一種不可能實現(xiàn)的幻想,但也間接反映了戰(zhàn)國時期動亂的社會帶給人們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使得一些人渴望逃離社會。 (示例二)逍遙游是一種心靈上的絕對自由,并非外在的表象。當人體察到萬物的律動,與萬物化合為一時,便可與“道”同游,達到逍遙。內(nèi)心感到和諧、舒適,才是真逍遙。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中,我們背負著一身名利。我們應該好好地面對莊子,面對他的自由。無所得、無所依,忘我忘物,任心馳騁,便可逍遙人生。 [文白——對譯] 決(xu):疾,迅速。搶:突,觸,撞。榆枋:榆樹和檀樹。 則:或??兀和?,落地。奚(xī)以……為:表示反問,相當 果然:飽的樣子。宿舂(chōnɡ)糧:要用一整夜的時間準備干糧。舂,用杵在臼中搗米。三月聚糧:花三個月的時間積 朝(zhāo)菌:一種朝生暮死的菌類。晦(hu):陰歷每月最后一天。朔(shu):朔日,陰歷每月初一。蟪蛄:(hu ɡū):一種春生 商湯時的大夫,《列子湯問》篇寫作“夏革(j)”。是已:是也,表示肯定的語氣。窮發(fā):傳說中北方不生草木的地方。 [遷移——學以致用] [寫法借鑒] 1.寫作特色 繪聲繪色的擬人手法 課文中描寫蜩、學鳩時,賦予了它們?nèi)说男郧椤膀枧c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描寫活靈活現(xiàn),生動形象,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這其實是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它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寫作方法。 2.寫法指導 運用擬人手法“三注意” 擬人是指把物(包括物體、動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擬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個性或情感的寫作方法。 擬人可以使事物獲得人的屬性,便于抒發(fā)感情,使人感到親切、易受感染。擬人還可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使無生命的東西活躍起來。 (1)運用擬人手法必須是自己真情實感的流露。也就是說,作者對事物必須要有真實而強烈的思想感情,才可以運用擬人手法,也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比擬自然、逼真、感人。 (2)只有事物本身的特點和人物的特點或心情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時,才可以把“物”人格化,不能亂擬。 (3)使用擬人手法的目的要明確。使用擬人手法,是為了突出事物的形象和特點,借物抒發(fā)作者內(nèi)心之情,從而突出文章中心思想。 3.遷移運用 寫一段文字,運用擬人化的手法描寫某一事物。(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示例】 今生上蒼給了我一個凄涼的名字,叫作落紅,來世你看不見我的美麗,我只愿更名為春泥,默默地奉獻我自己。 我當然擁有過屬于自己的美麗與光輝,春光明媚,姹紫嫣紅的季節(jié),我就是其中最漂亮的一朵,我曾驕傲地在枝頭上顫動,喜歡人們?yōu)槲荫v足留戀,特別是細細的春雨過后,我留住了“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晚上更惹得東坡居士“故燒高燭照紅妝”,這就是我的驕傲,我要吸取每一縷陽光的能量,努力綻放出屬于自己的美麗。 [素材應用] 1.課內(nèi)素材 至人至境,超越庸常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不憑借任何外力,順著天地萬物的本性,適應陰陽四季的變化,遨游在無始無終的時間和無邊無際的空間之中。莊子理想中的最高精神境界就是無待而游于無窮,最后歸結于“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理想的人生應該擺脫“己”“功”“名”的現(xiàn)實功利的束縛,追求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 【應用角度】 “人生境界”“淡泊名利”“追求超凡”等。 2.精彩運用 莊子的人格 莊子雖然一生淡泊名利,主張修身養(yǎng)性,清靜無為,但他的內(nèi)心深處卻充滿著對當時世態(tài)的悲憤與絕望,從他的 退隱、不爭、率性的哲學表象上可以看出莊子是一個對現(xiàn)實世界有著強烈愛恨的人。 正因為世界的污濁,所以他才退隱;正因為有黃雀在后的經(jīng)歷,所以他才與世無爭;正因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強調(diào)率性。莊子是以率性而凸顯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正因為愛得熱烈,所以他才恨得徹底,他認為與其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貧賤生活中自得其樂,其實就是對現(xiàn)實情形過于黑暗污濁的強烈覺醒。 [佳作領悟] 導讀:“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彼麄兪乔f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是能夠逍遙的人。那莊子是個什么樣的人呢?讓我們品讀下面的文章,走近莊子,走近一顆不羈的心靈! 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① 當一種美,美得讓我們無所適從時,我們就會意識到自身的局限?!吧疥幍郎?,目不暇接”之時,我們不就能體驗到我們渺小的心智與有限的感官無福消受這天賜的過多福祉嗎?讀莊子,我們也往往被莊子撥弄得手足無措,有時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們還有什么方式來表達我們內(nèi)心的感動?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無方,意出塵外,鬼話連篇,奇怪迭出。 他總在一些地方嚇著我們,而等我們驚魂甫定,便會發(fā)現(xiàn),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驚風。我們的視界為之一開,我們的俗情為之一掃。同時,他永遠有著我們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復,柳暗花明;永遠有著我們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彌高,鉆之彌堅?!霸旎娚裥恪保旎押蔚葮拥纳裥憔劢乖谶@個“槁項黃馘”的哲人身上??! “莊子釣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內(nèi)累矣。’” 先秦諸子,誰不想做官?“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薄霸谄湮?,謀其政?!薄熬又艘玻衅淞x也?!雹谡l不想通過世俗的權力,來杠桿天下,實現(xiàn)自己的烏托邦之夢?莊子的機會來了,但莊子的心已冷了。這是一個有趣的情景:一邊是濮水邊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莊周先生,一邊是身負楚王使命,恭敬不怠、顛沛以之的兩大夫。兩邊誰更能享受生命的真樂趣?這可能是一個永遠聚訟不已,不能有統(tǒng)一志趣的話題。對幸福的理解太多樣了。我的看法是,“莊周們”一定能掂出各級官僚們“威?!钡姆至?,而大小官僚們永遠不可能理解“莊周們”的“閑?!睂φ嬲松囊饬x。 這關乎對“自由”的價值評價。這也是一個似曾相識的情景——它使我們一下子就想到了距莊子七百多年前渭水邊上發(fā)生的一幕:七十多歲的姜太公用直鉤釣魚,用意卻在釣文王,他成功了。而比姜太公年輕得多的莊子(他死時也只有六十來歲),此時是真心真意地在釣魚,且可能毫無詩意——他可能真的需要一條魚來充實他的轆轆饑腸。莊子此時面臨著雙重誘惑: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從容不迫的游魚,他的背后則是楚國的相位——楚威王要把境內(nèi)的國事交給他了。大概楚威王也知道莊子的脾氣,所以用了一個“累”字,只是莊子要不要這種“累”?多少人在這種“累”中體味到權力給人的充實感和成就感?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莊子持竿不顧?!雹? 好一個“不顧”!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無暇回頭看身后的權勢。他那么不經(jīng)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來千載難逢的發(fā)達機遇。他把這看成了無聊的打擾。如果他學許由,他該跳進濮水洗洗他干皺的耳朵了。大約怕驚走了在魚鉤邊游蕩試探的魚,他沒有這么做,從而也沒有讓這兩位風塵仆仆的大夫太難堪。他只問了兩位衣著錦繡的大夫一個似乎毫不相關的問題:楚國水田里的烏龜,它們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讓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裝著它,用絲綢的巾飾覆蓋它,珍藏在宗廟里,用死來換取“留骨而貴”呢,還是愿意拖著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著?二位大夫此時倒很有一點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說:“寧愿拖著尾巴在泥水中活著?!? “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于涂中。’” 你們走吧!我也是這樣選擇的。這則記載在《秋水》篇中的故事,不知會讓多少人暗自慚愧汗顏。這是由超凡絕俗的大智慧中生長出來的清潔的精神,又由這種清潔的精神滋養(yǎng)出拒絕誘惑的驚人內(nèi)力。當然,我們不能以此懸的,來要求心智不高內(nèi)力不堅的蕓蕓眾生,但我仍很高興能看到在中國古代文人中有這樣一個拒絕權勢媒聘、堅決不合作的例子。是的,在一個文化屈從權勢的傳統(tǒng)中,莊子是一棵孤獨的樹,是一棵孤獨地在深夜看守心靈月亮的樹。當我們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時,月亮為什么沒有丟失?就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兩棵在清風夜唳中獨自看守月亮的樹④。 一輪孤月之下一株孤獨的樹,這是一種不可企及的嫵媚。 一部《莊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對人類的憐憫!莊子似因無情而堅強,實則因最多情而最脆弱!莊子是人類最脆弱的心靈,最溫柔的心靈,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傷害的心靈…… 【悟亮點】 1.標題點睛 (1)作者將題目命名為“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有什么用意? 提示:(1)標題點出了莊子哲學思想對我們的現(xiàn)實意義,發(fā)人深省。本文避開扣題行文、正面說教的模式,只以警示性標題啟發(fā)讀者發(fā)揮聯(lián)想、想象而自悟自擇:應該怎樣關注當今人文精神失落的嚴重問題?應該怎樣從莊子等哲學大師的思想寶庫里覓得精神資源,來將我們遭到破壞的“精神家園”重新構建?(2)含蓄地告訴人們:現(xiàn)實社會中,物欲橫流,人格扭曲,道德淪喪,人文精神失落,當我們在滾滾紅塵中,當我們在罪惡與良知的碰撞中,當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應該看看莊子,學學莊子,找回失落的精神,重建我們的精神家園。 2.反襯手法 (2)第3、4段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提示:引用、反襯。表現(xiàn)了庸俗的人對權利的看法,反襯出莊子人格的清潔高尚。 3.準確概括 (3)試從三個方面概括莊子的精神境界。 提示:(1)他對人類充滿憐憫,最多情,最溫柔寬仁,最敏感,因而最脆弱,最易受到傷害。(2)對污濁黑暗的世界,冷眼看穿,冷酷犀利。(3)莊子在污濁的人世間保持著清潔的精神,他超凡絕俗,拒絕誘惑,把自由的價值看得至高無上,不屑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 4.語意深刻 (4)“莊子是一棵孤獨的樹,是一棵孤獨地在深夜看守心靈月亮的樹。當我們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時,月亮為什么沒有丟失?就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兩棵在清風夜唳中獨自看守月亮的樹?!边@一段用了哪些修辭方法?如何理解這段話? 提示:(1)這一段運用了比喻、擬人、設問、雙關等修辭手法?!霸铝痢笔潜扔骷儩嵉男撵`、獨立的文化精神。樹在“看守”月亮,是用擬人修辭手法。“……月亮為什么沒有丟失?就是因為……”是用設問修辭手法。 (2)“月亮”比喻一種純潔的心靈和獨立的文化精神,而莊子則因為具有高潔精神而成為守住這種文化精神的“樹”。這句話是說正因為有莊子等人具有超凡絕俗的高潔精神,堅守了獨立的文化品格,決不屈從權勢,這種文化精神才沒有徹底失落。 5.精彩擴展 (5)作者引述莊子拒聘的故事,從中穿插進不少內(nèi)容。原文只有97個字,而這里卻用了近800字進行表述,請?zhí)骄窟@里化簡為繁的用意。 提示:(1)莊子拒絕楚威王“許以為相”的禮聘,反映了莊子對權勢利祿的鄙棄和對自由人生的追求,使全文要表現(xiàn)的莊子的形象更突出;莊子的形象也因而更加厚實凝重、生動傳神。(2)這個故事,既印證了上文的讀莊子感受所言不妄,又要為下文展開莊子及其著作的概述鋪墊基石。(3)對這個故事的處理,既忠實于原文,又不拘泥于原文,這些合情合理的聯(lián)想、想象,能與故事情節(jié)或襯托或?qū)Ρ然蝈囱雍椭C組合。(4)生動的敘述,能夠和文中的抒情議論有機融合,使文章因表達方式的多樣而內(nèi)容豐富,主題深刻。 [訓練——落實提升]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北冥(mnɡ) 鯤鵬(kūn) 坳堂(o) 摶扶搖(chun) B.夭閼() 蜩鳩(tio) 決起(ju) 榆枋(fānɡ) C.舂糧(chōnɡ) 朝菌(cho) 蟪蛄(hu) 大椿(chūn) D.斥(yn) 蓬蒿(hāo) 泠然(lnɡ) 數(shù)數(shù)然(shu) D [A項,“摶”應讀tun;B項,“決”應讀xu;C項,“朝”應讀zhāo。] 2.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導學號:25812066】 A.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摶:環(huán)繞,盤旋 B.而后乃今培風 培:憑借 C.搶榆枋 搶:突,觸,撞 D.而控于地而已矣 控:控制 D [控:投,落地。]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 A. B. C. D. D [A項,助詞,的/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B項,介詞,憑借/介詞,因為。C項,連詞,或/連詞,卻。D項,都是連詞,表修飾。] 4.從句式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與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 【導學號:25812067】 例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A.翱翔蓬蒿之間 B.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C.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 D.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 D [A項,狀語后置句,應為“(于)蓬蒿之間翱翔”;B項,狀語后置句,應為“于斗牛之間徘徊”;C項,狀語后置句,應為“于南畝之農(nóng)夫多”;D項,賓語前置句。] 5.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導學號:25812068】 A.鵬鳥要在海運時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九萬里,然后乘六月的颶風才能南飛。 B.文章寫鵬鳥南飛有所待,并以“野馬”“塵?!迸c之作對比,表明萬物皆有所待。 C.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而芥草靠杯水就能負載,這是作者用來說明“小大之辯”的。 D.蜩與學鳩飛不高,行不遠,卻自以為得到了逍遙,它們嘲笑鵬鳥高飛遠行的壯舉。 C [C項,理解錯誤,文章雖然談到了“小大之辯”,但舟與水的例子是用來說明事物都“有所待”的。]-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3單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 逍遙游節(jié)選教師用書 魯人版必修5 2018 2019 學年 高中語文 單元 深邃 人生 感悟 逍遙 節(jié)選 教師 魯人版 必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eibangfood.com.cn/p-6314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