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人教版必修一地理期中復習.doc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地理期中復習.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高一人教版必修一地理期中復習.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公轉(zhuǎn)和自轉(zhuǎn) 繞轉(zhuǎn)中心 太陽 地軸 方向 自西向東(北天極上空看逆時針) 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逆時針,南極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時9分10秒) 恒星日(23時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日 近日點(1月初)快遠日點(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時15(兩極除外) 線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時 從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1670KM\小時,兩極為0. 地球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的關(guān)系: (1)黃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 (2)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移動 二:地球自轉(zhuǎn)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2)地方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發(fā)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轉(zhuǎn)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①晝夜長短的變化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晝越長 ①太陽直射點在那個半球, 北極圈以北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 那個半球晝長,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北晝越短 晝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極圈以北出現(xiàn)極夜現(xiàn)象 晝夜平分 南半球:與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 隨緯度的變化 夏至日:由23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26’S向南北降低 2326’N以北在夏至日達到最大值 離直射點越近高度 隨季節(jié)的變化 2326’S以南在冬至日達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歸線之間每年有兩次直射 四:光照圖的判讀 (1)判斷南北極,通常用于俯視圖,判斷依據(jù)為:從地球北極點看地球的自轉(zhuǎn)為逆時針,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或看經(jīng)度,東經(jīng)度遞增的方向即為地球自轉(zhuǎn)的方向. (2)判斷節(jié)氣,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晨昏圈過極點(或與一條經(jīng)線重合),太陽直射點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有極晝現(xiàn)象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北緯2326’,若北極圈有極夜現(xiàn)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南緯2326’ (3)確定地方時 在光照圖中,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jīng)線為正午12點,晨昏線所包圍的白晝部分的中間經(jīng)線為12點,晨線與赤道交點經(jīng)線的地方時為6點,昏線與赤道交點經(jīng)線為18點,依據(jù)每隔15,時間相差1小時,每1相差4分鐘,先計算兩地的經(jīng)度差(同側(cè)相減,異側(cè)相加),再轉(zhuǎn)換成時間,依據(jù)東加西減的原則,計算出地方時 (4)判斷晝夜長短 求某地的晝(夜)長,也就是求該地在緯線圈上晝(夜)弧的長度,這個長度也可由晝(夜)弧所跨的經(jīng)度數(shù)來推算 (5)判斷正午太陽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區(qū)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不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和,再用90-兩地緯度差即為所求地的正午太陽高度 五:晨昏線與經(jīng)線和緯線 (1)根據(jù)晨昏線與緯線相交判斷問題 ①晨昏線通過南北極可判斷這一天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nèi)為晝,可判斷這一天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為夏至日,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 ③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nèi)為夜,可判斷這一天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為冬至日,北半球為冬季,南半球為夏季 (2)根據(jù)晨昏線與經(jīng)線相交關(guān)系判斷晝長和夜長 推算某地晝長或者夜長,求晝長時,在晝半球范圍內(nèi)算出該地所在地的緯線圈從晨線與緯線圈交點到昏線與緯線圈交點,所跨的經(jīng)度除以15即該地晝長,如果圖上只畫了晝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圖中白晝所跨經(jīng)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該地的晝長 七:區(qū)時,地方時的計算 第一步:先求兩地的經(jīng)度差. 第二步:再求時間差,以每一度經(jīng)度相差4分鐘來算. 第三步:然后判斷兩地的東西方向,求東用加,求西用減.若求出的時間大于24小時,則減24,日期加1天,若時間為負值,則加24小時,日期減去1天. 第二單元 大氣 一: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 1)低層大氣的組成:干潔空氣(氮—生物體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zhì)、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陽紫外線“地球生命的保護傘”)、水汽和固體雜質(zhì)(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 2):大氣的垂直分層(課本29頁圖2.1) 高度 溫度 大氣運動 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高層大氣 2000-3000千米 電離層反射無線電波 平流層 50-55千米 隨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運動 臭氧吸收紫外線升溫;有利于高空飛行 對流層 低緯:17-18千米,中緯:10-12千米,高緯:8-9千米 隨高度增加而遞減 對流運動 天氣現(xiàn)象復雜多變,與人類關(guān)系最密切 二:大氣熱力作用 (1)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臭氧吸收紫外線,對于可見光部分吸收比較少 反射作用:無選擇性,云層越厚,反射作用越強,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氣溫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選擇性,對于波長較短的籃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藍色 (2)對地面的保溫效應(yīng) ①大氣吸收地面的長波輻射,截留熱量而增溫,由于大氣對于太陽短波輻射的吸收能力比較差,但是對于地面長波輻射吸收作用強,所以地面輻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氣吸收 ②大氣逆輻射是大氣輻射的一種,方向朝向地面,對地面熱量進行補償,起保溫作用 二:大氣的熱力狀況 大氣的熱力作用 1)熱力環(huán)流:由于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huán)流,是大氣運動的一種最簡單的形式。 從圖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壓線向低壓方向(向下)彎曲,高空等壓線向高壓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影響因素:等壓線越密集的地方,則風力越大(圖2.10,2.11,2.12) 在單一水平氣壓梯度力作用下:風向垂直等壓線,指向低壓 風向 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zhuǎn)偏向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在三個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成一夾角,始終由高壓指向低壓方向. 三:全球性的大氣環(huán)流 1)三圈環(huán)流(課本37頁圖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而南北移動,對于北半球來說,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圖2.15) ②海陸分布對大氣環(huán)流的影響 (3)季風環(huán)流(圖2.18) 地區(qū) 東亞 南亞,東南亞 氣候類型 溫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成因 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 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 風向 冬季 西北風(亞洲大陸) 東北風(亞洲大陸) 夏季 東南風(太平洋) 西南風(印度洋) 四: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 1)鋒面系統(tǒng)—冷鋒和暖鋒(圖2.19,2.20) 冷鋒 暖鋒 概念 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 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 天氣特征 過境前 單一氣團控制,天氣晴朗 單一氣團控制,低溫晴朗 過境時 陰天、雨雪、刮風、降溫 連續(xù)性降水 過境后 氣壓升高,氣溫下降,天氣晴朗 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zhuǎn)好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現(xiàn)在鋒后 降水一般出現(xiàn)在鋒前 大氣舉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風,寒潮,沙塵暴 2)低壓、高壓系統(tǒng)—氣旋和反氣旋(以北半球為例,圖2.21) 氣旋 反氣旋 氣壓 低氣壓(中心低,四周高) 高氣壓(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運動 四周向中心輻合(北逆南順) 中心向四周輻散(北順南逆) 垂直運動 上升 下沉 天氣 多陰雨天氣 多晴朗、干燥天氣 舉例 臺風 長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氣爽”天氣 五;氣候的形成和變化 1)氣候的形成因子(太陽輻射、地面狀況、大氣環(huán)流、人類活動) ①不同氣候類型的氣溫特點 l 氣溫的分布,一般是低緯溫度高,高緯溫度低;山上的氣溫比山下低;暖流經(jīng)過地區(qū)的氣溫比寒流經(jīng)過地區(qū)高 l 同一緯度地帶內(nèi),由于下墊面不同,不同地點的氣溫狀況不同,其中影響比較的大是海洋和陸地 l 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比較(北半球) 氣候類型 氣溫日較差 氣溫年較差 最高氣溫月 最低氣溫月 大陸性 大 大 7月 1月 海洋性 小 小 8月 2月 ②不同氣候類型的降水狀況 l 赤道地區(qū)氣流以輻合上升為主,全年雨量充沛 l 南北回歸線至南北緯30之間,在副熱帶高壓和信風帶控制下,常年干旱 l 大陸的西岸有兩種情況,以亞歐為例,地中海地區(qū)(亞熱帶),夏季處于副熱帶高壓中心的邊緣,氣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熱帶高壓向南移,此地受西風帶的控制,多氣旋活動,濕潤多雨。歐洲地區(qū)(溫帶),終年盛行西風,各月降水量較多,而且比較均勻 l 大陸的東岸,以亞歐大陸為例,處于季風環(huán)流的控制下,冬季受來自大陸的冷干氣流的影響,降水不多,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降水較多 l 大陸的內(nèi)部,以亞歐大陸為例,終年受大陸氣團的控制,降水比較少 l 兩極地區(qū)以輻合下沉氣流為主,全年降水少 2)氣候的類型(課本47頁的圖2.26) 3)主要10種氣候類型的判斷(課本48頁圖2.27) 步驟 依據(jù) 因素變化 結(jié)論 判斷南北半球 最高(或最低)氣溫月份 6.7.8三個月氣溫最高 北半球 12.1.2三個月氣溫最高 南半球 判斷所屬溫度帶 最冷月均溫 最冷月均溫>15℃ 熱帶氣候 最冷月氣溫在0℃~15℃ 亞熱帶氣候或者溫帶海洋性氣候 最冷月氣溫在-15℃~0℃ 溫帶氣候 最熱月<>5℃ 寒帶氣候 確定具體的氣候類型 降水量的年內(nèi)分配情況 年雨型 熱帶 熱帶雨林氣候>2000mm 溫帶 溫帶海洋性氣候700~1000mm 夏雨型 熱帶 熱帶草原氣候(750~1000mm)熱帶季風氣候1500~2000mm) 亞熱帶 亞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 溫帶大陸型氣候 冬雨型 亞熱帶 地中海氣候 少雨型 熱帶 熱帶沙漠氣候 寒帶 極地氣候 六;大氣環(huán)境保護 (1)全球變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氣溫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燒礦物燃料,②毀林 危害:①海平面上升,淹沒陸地 ②改變各地降水狀況和干濕狀況,導致世界各國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的變化 保護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術(shù)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 ②努力加強國際合作 (2)臭氧層的破壞與保護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類使用制冷設(shè)備排放的氟氯烴 危害:①危害人體健康,②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農(nóng)林牧漁業(yè)造成破壞 保護措施:減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烴等消耗臭氧物質(zhì)的排放,加強國際合作 (3)酸雨 概念:人們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稱為酸雨 成因:燃燒礦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氣體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農(nóng)作物生長,腐蝕建筑和文物古跡等 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減少人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國已經(jīng)采取了發(fā)展?jié)崈裘杭夹g(shù)、清潔燃燒技術(shù)等措施來控制酸雨-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高一人教版 必修 地理 期中 復習
鏈接地址:http://weibangfood.com.cn/p-9216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