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級語文上冊 《論語十則》教案1 人教新課標版.doc
《2019-2020年七年級語文上冊 《論語十則》教案1 人教新課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七年級語文上冊 《論語十則》教案1 人教新課標版.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七年級語文上冊 《論語十則》教案1 人教新課標版 教學目的 1.了解文言虛詞“而”的用法。 2.學習古人勤學好問,把學習與思考結合起來的學習態(tài)度與學習方法。 教學設想 1.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簡介孔子,教學第一、二、三則。 第二課時,講評練習,教學第四、五、六則,總結思想意義。 2.在學習過程中,不失時機地進行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的教育。 3.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釋詞、口譯,分析前三則。 教學過程 1.簡介孔子和《論語》。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創(chuàng)始者。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先世宋國貴族。少年時家境衰落。成年后做過“委吏”(司會計)和“乘田”(管畜牧)。50歲時由魯國中都宰升任司寇,攝行相事。后罷官,曾經周游列國、終不再任。晚年致力于教育,是第一個把教育普及到平民的人,還整理《詩》《書》,并把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鬃哟罅π麄鳌叭省钡膶W說。在世界觀上,對殷周以來迷信鬼神的活動采取存疑態(tài)度,認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遠之”的見解。 在認識論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了不少很有啟發(fā)意義的見解。 他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弟子有三千,著名學者七十二人。但是他鄙視“學稼”、“學圃”,看不起勞動人民。 在政治上,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維護奴隸制秩序,在維護貴族統(tǒng)治的基礎上提倡教化。 自漢以后,孔子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思想的正統(tǒng),影響極大。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內容有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間的相互談論。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據。 2.教師范讀課文。 3.正字正音。 慍yn 罔wǎng 說yu——不亦說(悅)乎 4.教學第一則。 (1)指定學生一人朗讀這一則。 (2)邊提問,邊講解,引導學生解釋詞義,口譯這一則。 “子曰”:子,古代用作對人的尊稱,多指男子,這里可譯為先生、老師,指孔子。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學了、學過,后面省略了學的內容;而,順接連詞;時,按時,時時;習,溫習、實習;之,代學習的內容。學了(什么),按時溫習它,不也愉快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朋,這里指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共同學習、研討問題),不也快樂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人,別人;知,了解;而,轉折連詞;慍,惱恨、怨恨;君子,這里指有道德、有修養(yǎng)的人。別人不了解(我),可是我卻不惱恨(他),不也是有修養(yǎng)的人嗎? (3)引導學生分析這一則。 這一則包含幾層意思?各表明了學習上的什么問題? 這一則包含三層意思: 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這一層表明了既要勤勉學習,還要按時溫習,把學習當作一件樂事。既講了學習方法,也講了學習態(tài)度。 ②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這一層表明了學須有友?!抖Y記學記》中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敝就篮系呐笥巡贿h千里而來,研究學問,析疑解惑,有利于學業(yè)進步,自然成為樂事。這一層講的是朋友間虛心互學的學習態(tài)度問題。 ③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一層直接表明了個人修養(yǎng)的問題,其實也表明了學習態(tài)度的問題?!墩撜Z憲問》篇孔子說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可以幫助體會這一層的含意。這一層含蓄地表明了學習要有不求人知、全在進德修業(yè)的正確態(tài)度。 第一則三句話講了三個意思,層次分明,言簡意賅。 5.教學第二則。 (1)指定學生一人朗讀這一則。 (2)邊提問,邊講解,引導學生解釋詞義,口譯這一則。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溫習;故,舊的(知識);而,順接連詞;以,把,后面省略了代詞“之”;為,作為、當作。復習舊知識,能夠領悟新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3)引導學生分析這一則。 這一則表明了學習上的什么問題,具有什么含意? 這一則表明了“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方法。語言雖簡,含意卻很豐富。這里的“知新”,包含有兩層意思:第一是得到新的體會,即認識的加深;第二是領悟到新的內容,即知識的擴大。這里的“溫故”自然也不只是重復閱讀,而是在不斷復習的過程中,思考探究,獲得新體會,掌握新知識。這是一種正確的學習方法。 6.教學第三則。 (1)指定學生一人朗讀這一則。 (2)邊提問,邊講解,引導學生解釋詞義,口譯這一則。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而,順接連詞;思,思考;則,就;罔,迷惑而無所得;殆,精神疲倦而無所得。只是讀書而不動腦筋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苦思苦想而不讀書,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3)引導學生分析這一則。 這一則表明了學習上的什么問題?具有什么含意? 這一則表明了學習與思考相結合的學習方法。這兩句話闡明了學習與思考互相補充、相輔相成的關系。學習是思考的基礎,思考是對所學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視任何一個方面。這見解是很精辟的。 布置作業(yè) 1.抄寫、今譯、背誦前三節(jié)。 2.說說“不亦說乎”中的“說”、“可以為師矣”中的“可以”,與在現代漢語中用法、意義的不同。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釋詞、口譯,分析后三則;“而”字的幾種用法。 教學過程 1.檢查作業(yè)。 結合學生回答明確:古漢語中的“說”,有時通“悅”,是形容詞;“可以”,多用作兩個詞,“可”,是“可以”的意思,“以”當“用”、“把”講,介詞。這與現代漢語中的“可以”不同。 2.進行新課。 (1)教學第四則。 ①指定學生一人朗讀這一則。 ②邊提問,邊講解,引導學生解釋詞義,口譯這一則。 “子貢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何以,以何。為什么,憑什么;謂之,稱他。子貢問道:“孔文子(謚號),為什么稱他為‘文’呢?”“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敏,聰敏;好(ho),喜愛;恥,把……當作恥辱;下問,問下,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是以,以是,因此??鬃哟鸬溃海ā翱孜淖樱┞斆舳窒埠脤W習,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當作恥辱,因此(他的謚號)稱他為‘文’”。 ③引導學生分析這一則。 這一則中,孔子對弟子進行了什么教育?表明了學習上的什么問題? 這里孔子借回答子貢提出的問題,教育弟子既要勤學,更要好問,要敢于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表明了在學習上要有勤學好問、不恥下問的態(tài)度。韓愈在《師說》中說:“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币馑际钦f,圣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向郯子請教官職的名稱,向萇弘請教關于音樂的事,向師襄學過彈琴,向老聃問過“禮”的知識。這些人的學識和個人修養(yǎng)都不如孔子。這正是孔子對子貢答話的很好的注解。 (2)教學第五則。 ①指定學生一人朗讀這一則。 ②邊提問,邊講解,引導學生解釋詞義,口譯這一則。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默,默默地;識(zh),記??;之,它,代所學的東西;厭,滿足;誨,教導;何有,有何,有哪一樣;于,在;哉,嘆詞。默默地記住學過的東西,對學習從不感到滿足,教誨人從不感到疲倦,在我身上有哪一樣呢!-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論語十則 2019-2020年七年級語文上冊 論語十則教案1 人教新課標版 2019 2020 年級 語文 上冊 論語 教案 新課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eibangfood.com.cn/p-3261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