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教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六章第4節(jié)《摩擦力》教授教化設計(魯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同步教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六章第4節(jié)《摩擦力》教授教化設計(魯教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第四節(jié) 摩擦力
一、教案背景
1、面向?qū)W生:初中學生
2、教材版本:魯科版八年級下冊
3、學科:物理
4、課時: 1 課時
5、學生課前準備:
預習課本,根據(jù)導學案初步掌握知識。
二、教學課題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1) 知識與技能
知道滑動摩擦力與什么因素有關; 知道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進一步熟悉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
經(jīng)歷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 接觸面粗糙程度關系的過程, 體會怎樣進行科學的猜想,
2、 理解在研究多因素問題中怎樣運用 “變量控制 ”的方法。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地是進行實驗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
更注重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二、教材的重難點
本節(jié)教材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 對于教材中的知識點, 學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 但更重
要的是讓學生在探究能力培養(yǎng)和探究過程體驗方面, 通過對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各種因素的實驗探
究,突出 “猜想與假設 ”這個環(huán)節(jié),同時認識在探究過程中 “變量控制 ”的意義和方法。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3、
本節(jié)課主要講述滑動摩擦力和決定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在講述摩擦力時, 為了不使問題復雜
化,教材中沒有提出靜摩擦的問題,而是統(tǒng)稱為摩擦。教材對滾動摩擦也沒有單獨講述,而是作為減
小摩擦的方法來介紹的。 教材首先通過分析一些事例使學生認識摩擦力的存在, 并在此基礎上說明摩
擦力是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 隨后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
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 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知識的具體應用, 學會根據(jù)不同條件選擇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
法,但這些應用都基于對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 因此, 應充分重視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
4、
素的實驗。
2、現(xiàn)狀分析
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力的初步知識, 對力的三要素已經(jīng)有所了解, 同時還懂得了彈簧測力計的使用和
勻速直線運動等知識。 加上學生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與摩擦力的接觸, 所以對于接受摩擦力的相關知識應
該不會難。
四、教學方法
就學生狀況來說,本班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喜歡老師用點撥式的教學方式,喜歡思考和討論;所
以對于本節(jié)課中的難點理解突破應該不是大問題。 但是由實驗現(xiàn)象總結(jié)歸納物理規(guī)律的能力不強, 所
以要注意引導。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對學生來說也有一定的難度,要調(diào)動學生相互交流。
因此,在
5、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充分運用已知的物理知識和方法進行分析和探索, 使學生在實踐中親
自體驗實踐出真知的重要性, 形成愿意運用科學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去解決問題的科學價值觀。 本節(jié)
課的教學就嘗試采用實驗探索、問題啟發(fā)式教學法,加強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學習,使學生通過
親自參與探究滑動摩擦力全過程, 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 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使他們在創(chuàng)新精神
和實踐能力方面得到發(fā)展和提高。 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敢于創(chuàng)新的
精神。
五、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實驗引入:
觀看花樣滑冰表演
同學
6、們看到運動員用力一滑,能夠滑得很遠,但讓運動員在泥地上滑滑看,也能滑的遠嗎,同學們想一下這是由于什么得緣故?
(二)新課學習
1、認識什么叫摩擦力
先請同學們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來做幾個動手實驗。
(1) 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運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2) 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3) 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動,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進而引入摩擦力的定義及種類。并進一步指出,滑動摩擦是初中學習的重點。
2、探究滑動摩擦
7、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1) 學生進行猜想與假設
在學生認識到摩擦力的存在后, 很自然地向?qū)W生們提出了問題: 同學們猜一猜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有的學生思維受教材的影響, 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 有的同學在課堂上思維很活躍, 不局限于書本,而會提出其它猜想,這時即使學生提出的某些猜想顯得很幼稚、很荒誕,也要發(fā)掘其合理因素
并予以鼓勵。 但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猜想, 在學生說出他的猜想后, 可以問問他“你為什么要這樣想呢?”在各種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學們指出,摩擦力產(chǎn)生的機理和制約因素都很復雜,
對摩擦的研究
8、已形成一門系統(tǒng)的學科“摩擦學”, 其中一些問題至今仍在探索中。 今天,我們只對四個猜想進行實驗探究: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壓力有關?是否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是否滾動有關?是否于表面積的大小有關 ?
(2) 學生制定探究計劃與設計實驗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 再讓他們交流討論, 然后有針對性地請了同學來說他探究計劃。 在這個過程中,注意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囊龑В?啟發(fā)學生, 問他們“大家贊同他的方案嗎?其他同學還有沒有更好的實驗方案?”通過學生的思考、交流和討論、老師的點撥,學生都會制定出正確的探究計劃。
(3) 學生進行實驗與收集數(shù)據(jù),分析論證得出實驗結(jié)論
9、
實驗前, 提醒同學們注意實驗器材的選擇, 提醒學生如果想讓彈簧測力計上的示數(shù)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該讓木塊在長木板上做怎樣的運動?(勻速直線運動) ;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巡視,幫助學生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
實驗結(jié)束后請部分學生說出自己的實驗數(shù)據(jù), 全班同學共同分析, 得出實驗結(jié)論。 無論學生的猜想是否與實驗的結(jié)論相符, 都要對學生進行鼓勵, 肯定探索精神。 同時鼓勵有興趣的同學在課后繼續(xù)探索滑動摩擦力是否與其他因素有關。
并請同學們觀看視頻, 比較一下自己做的和別人做的有什么區(qū)別, 自己做的在哪個方面沒有注意
到。
在得到實驗結(jié)論后, 繼續(xù)引導學
10、生們總結(jié)實驗中采用的方法: 一個物理量與多個因素有關, 我們
在研究某一個因素對該物理量的影響時, 應怎么辦?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做什么。 我們以前有沒有用到?試著回答一到兩個實驗。
3、如何增大和減小摩擦
很多增大和減小摩擦的事例學生都很熟悉, 而且學生通過實驗獲得了摩擦的有關知識, 所以組織學生自己進行討論, 鼓勵他們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 減小摩擦的事例, 讓他們自己用學到的知識來解釋這些有關摩擦的現(xiàn)象,并總結(jié)出增大和減小摩擦的常用方法。
4、討論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
從上面的討論中, 學生已經(jīng)知道摩擦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摩擦力也并不總是有害的,
11、 接下來我讓同學們繼續(xù)討論假如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了摩擦力會是什么樣呢?試著說說將有哪些情景發(fā)生。
接著順帶提問:我們觀察到一般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車、汽車、火車都裝有輪子,這是采用什么方
法來減小摩擦?而現(xiàn)在有一種新型交通工具 --磁懸浮列車,它是沒有輪子的,但它的時速可達到 500
公里以上,是當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運交通工具,它又是利用什么途徑來減小摩擦的呢?
5、課后作業(yè):
( 1)觀察自行車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你能想出哪些辦法來增大或減小它們。
六、教學反思
1、注重學生的探究活動, 把科學探究的學習和科學內(nèi)容的學習放到同等地位。 這與傳統(tǒng)的教學不同,
這節(jié)是按新課程理念和目標,將學習的重點轉(zhuǎn)化為知識的探究過程。
2、要轉(zhuǎn)變教學理念,不能走形式上的科學探究,要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科學探究,以達到教學目的。
而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對能否真正達到新課程的教學目標是極為重要的。 所以教師在引導和提問時, 要注意
問題的目的性和語言的技巧性; 對于學生的看法和觀點, 要多使用鼓勵性的語言, 增強學生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