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數學 函數重點難點突破解題技巧傳播三.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中考數學 函數重點難點突破解題技巧傳播三.doc(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中考數學 函數重點難點突破解題技巧傳播三
1.在同一坐標系內,一次函數y=ax+b與二次函數y=ax2+8x+b的圖象可能是( ?。?
A.B.C.D.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令x=0,求出兩個函數圖象在y軸上相交于同一點,再根據拋物線開口方向向上確定出a>0,然后確定出一次函數圖象經過第一、三象限,從而得解.
x=0時,兩個函數的函數值y=b,
所以,兩個函數圖象與y軸相交于同一點,故B、D選項錯誤;
由A、C選項可知,拋物線開口方向向上,
所以,a>0,
所以,一次函數y=ax+b經過第一三象限,
所以,A選項錯誤,C選項正確.
故選C.
考點: 1. 二次函數的圖象;2.一次函數的圖象.
2如圖,拋物線與雙曲線的交點A的橫坐標是1,則關于的不等式的解集是( )
A.x>1 B.x<1 C.0
0),(x>0),點P為雙曲線上的一點,且PA⊥x軸于點A,PA、PO分別交雙曲線于B、C兩點,則△PAC的面積為 ( )
A.1 B.1.5 C.2 D.3
【答案】A.
【解析】
試題分析:設直線OP為,
由解得,即C;由解得,即C,A.
∴.
故選A.
考點:1.待定系數法的應用;2.曲線上點的坐標與方程的關系;3.轉換思想的應用.
11如圖,在直角坐標系中,有菱形OABC,A點的坐標為(10,0),雙曲線()經過C點,且OBAC=160,則的值為___________.
A
O
B
C
【答案】48.
【解析】
試題分析:過C作CD垂直于x軸,交x軸于點D,由菱形的面積等于對角線乘積的一半,根據已知OB與AC的乘積求出菱形OABC的面積,而菱形的面積可以由OA乘以CD來求,根據OA的長求出CD的長,在直角三角形OCD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D的長,確定出C的坐標,代入反比例解析式中即可求出k的值.
∵四邊形OABC是菱形,OB與AC為兩條對角線,且OB?AC=160,
∴菱形OABC的面積為80,即OA?CD=80,
∵OA=AC=10,
∴CD=8,
在Rt△OCD中,OC=10,CD=8,
根據勾股定理得:OD=6,即C(6,8),
則k的值為48.
考點:反比例函數綜合題.
12如圖,直線分別與雙曲線和直線交于D、A兩點,過點A、D分別作x軸的垂線段,垂足為點B、C.若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則a的值為 .
【答案】或.
【解析】
試題分析:先根據直線分別與直線和雙曲線交于D、A兩點用表示出A、D兩點的坐標,再根據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可得出AB=AD,由此即可求出的值.
試題解析:∵直線分別與雙曲線和直線交于D、A兩點,
∴A(,),D(,),
∵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
∴AB=AD,
即,解得或.
考點:(1)反比例函數;(2)正方形的性質.
題型三 二次函數性質問題
13二次函數圖像如圖所示,下列結論:①,②,③,④方程的解是-2和4,⑤不等式的解集是,其中正確的結論有( )
A.2個 B.3個 C.4個 D.5個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 ∵拋物線開口向上,∴,∵拋物線對稱軸為直線=1,∴,∵拋物線與y軸交點在x軸下方,∴,∴,所以①正確;
∵=1,即,∴,所以②正確;
∵拋物線與x軸的一個交點為(﹣2,0),而拋物線對稱軸為直線x=1,∴拋物線與x軸的另一個交點為(4,0),∴當時,,∴,所以③錯誤.
∵拋物線與x軸的兩個交點為(﹣2,0),(4,0),∴方程的解是-2和4,∴④正確;
由圖像可知:不等式的解集是,∴⑤正確.
∴正確的答案為:①②④⑤.故選C.
考點:二次函數圖象與系數的關系.
14如圖,以扇形OAB的頂點O為原點,半徑OB所在的直線為x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點B的坐標為(2,0),若拋物線y=x2+k與扇形OAB的邊界總有兩個公共點,則實數k的取值范圍是 ?。?
【答案】﹣2<k<
【解析】
試題分析:根據∠AOB=45求出直線OA的解析式,然后與拋物線解析式聯(lián)立求出有一個公共點時的k值,即為一個交點時的最大值,再求出拋物線經過點B時的k的值,即為一個交點時的最小值,然后寫出k的取值范圍即可.
由圖可知,∠AOB=45,
∴直線OA的解析式為y=x,
聯(lián)立消掉y得,
x2﹣2x+2k=0,
△=(﹣2)2﹣412k=0,
即k=時,拋物線與OA有一個交點,
此交點的橫坐標為1,
∵點B的坐標為(2,0),
∴OA=2,
∴點A的坐標為(,),
∴交點在線段AO上;
當拋物線經過點B(2,0)時,4+k=0,
解得k=﹣2,
∴要使拋物線y=x2+k與扇形OAB的邊界總有兩個公共點,實數k的取值范圍是﹣2<k<.
故答案為:﹣2<k<.
考點: 二次函數的性質.
題型四一次函數
15如圖,在x軸上有五個點,它們的橫坐標依次為1,2,3,4,5.分別過這些點作軸的垂線與三條直線,,相交,其中.則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是( ?。?
A.12.5 B.25 C.12.5 D.25
【答案】A.
【解析】
試題分析:根據等底等高的三角形、梯形面積相等的性質可知,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是與,當x=5時所夾得三角形的面積,即:,故選A.
考點:1.一次函數的性質;2.直線上點的坐標與方程的關系;3.轉化和整體的思想的應用.
16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點A1,A2,A3,…和B1,B2,B3,…分別在直線y=kx+b和x軸上.△OA1B1,△B1A2B2,△B2A3B3,…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A1(1,1),A2,那么點A3的縱坐標是 ,點Axx的縱坐標是 .
【答案】,.
【解析】
試題分析:利用待定系數法求一次函數解析式求出直線的解析式,再求出直線與x軸、y軸的交點坐標,求出直線與x軸的夾角的正切值,分別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頂點向x軸作垂線,然后根據等腰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高線與中線重合并且等于斜邊的一半,利用正切值列式依次求出三角形的斜邊上的高線,即可得到各點的縱坐標的規(guī)律:
∵A1(1,1),A2在直線y=kx+b上,∴ ,解得.∴直線解析式為.
如圖,設直線與x軸、y軸的交點坐標分別為A、D.
當x=0時,y= ,當y=0時,,解得x=-4.
∴點A、D的坐標分別為A(-4,0 ),D(0,).∴.
作A1C1⊥x軸與點C1,A2C2⊥x軸與點C2,A3C3⊥x軸與點C3,
∵A1(1,1),A2,∴OB2=OB1+B1B2=21+2=2+3=5,.
∵△B2A3B3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3C3=B2C3?!?
同理可求,第四個等腰直角三角形. 依次類推,點An的縱坐標是.
∴A3的縱坐標是,點Axx的縱坐標是.
考點:1.探索規(guī)律題(圖形的變化類);2.一次函數綜合題;3.直線上點的坐標與方程的關系4.銳角三角函數定義;5.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質.
17如圖,一條拋物線(m<0)與x軸相交于A、B兩點(點A在點B的左側).若點M、N的坐標分別為(0,—2)、(4,0),拋物線與直線MN始終有交點,線段AB的長度的最小值為 .
【答案】
【解析】
試題分析:過點(0,—2)、(4,0)直線解析式為,拋物線與直線始終有交點
所以有解, ,解得, 當時,線段的長度的最小,這時拋物線為它與x軸的交點為(,0 ) (,0).故線段的長度的最小值為.
考點:函數與方程(組)的關系.
18.先閱讀,再回答問題:
如果x1,x2是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兩個根,那么x1+x2,x1x2與系數a,b,c的關系是:x1+x2=-,x1x2=.例如:若x1,x2是方程2x2-x-1=0的兩個根,則x1+x2=-=-=,x1x2===-.
若x1,x2是方程2x2+x-3=0的兩個根,(1)求x1+x2,x1x2
(2)求+的值.(3) 求(x1-x2)2.
【答案】(1) x1+x2=-0.5,x1x2=-1.5;(2)=;(3)(x1-x2)2=.
【解析】
試題分析: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根與系數的關系:如果方程的兩個實數根是x1,x2,那么x1+x2=,x1x2=,(1)由題, a=2,b=1,c=-3,x1+x2=-0.5,x1x2=-1.5;(2)通分后可以轉化成兩根和與乘積的式子,從而求解,===;(3)去括號,利用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 (ab)2)將式子轉化成兩根和與乘積的式子,(x1-x2)2=x12-2 x1x2+x22=(x1+x2)2 -4 x1x2=.
試題解析:(1)由題, a=2,b=1,c=-3,
x1+x2=-0.5,x1x2=-1.5;
(2)
=
=
=;
(3)(x1-x2)2
=x12-2 x1x2+x22
=(x1+x2)2 -4 x1x2
=.
考點: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關系.
題型五圖像平移
將二次函數的圖像向左平移2個單位再向下平移4個單位,所得函數表達式是,我們來解釋一下其中的原因:不妨設平移前圖像上任意一點P經過平移后得到點P’,且點P’的坐標為,那么P’點反之向右平移2個單位,再向上平移4個單位得到點,由于點P是二次函數的圖像上的點,于是把點P(x+2,y+4)的坐標代入再進行整理就得到.類似的,我們對函數的圖像進行平移:先向右平移1個單位,再向上平移3個單位,所得圖像的函數表達式為_____.
【答案】.
【解析】
試題分析: 由題意,可知函數的圖象向右平移1個單位,再向上平移3個單位后的表達式為.故答案為:.
考點:二次函數圖象與幾何變換.
鏈接地址:http://weibangfood.com.cn/p-2666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