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歷史總復習 第二單元 古代和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 1.2.7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課時規(guī)范訓練.doc
《2019屆高考歷史總復習 第二單元 古代和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 1.2.7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課時規(guī)范訓練.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屆高考歷史總復習 第二單元 古代和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 1.2.7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課時規(guī)范訓練.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7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一、選擇題 1.有學者認為,1688年“光榮革命”開辟了一條英國式的發(fā)展道路,其基本含義是( ) A.資本主義發(fā)展導致政治制度變革 B.保留國王但是實現(xiàn)了民主 C.各階層溝通妥協(xié)最終實現(xiàn)制度變更 D.議會成為國家政治權力的中心 【解析】 資本主義發(fā)展導致政治制度變革,是資本主義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與材料“開辟了一條英國式的發(fā)展道路”不符,故A項錯誤;1689年《權利法案》保留國王但是實現(xiàn)了民主,故B項錯誤;1688年“光榮革命”實質上是資產(chǎn)階級及新貴族和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間所達成的政治妥協(xié),這與各階層溝通妥協(xié)最終實現(xiàn)制度變更相符,故C項正確;議會成為國家政治權力的中心是在1689年《權利法案》頒布之后,故D項錯誤。 【答案】 C 2.(2018河南安陽調研)恩格斯指出:在英國,“資產(chǎn)階級從來沒有掌握過全權,甚至1832年的勝利,也還是讓土地貴族幾乎獨占了政府所有的高級職位”。這反映了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 ) A.具有妥協(xié)性和保守性 B.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政體 C.保留了英王行政大權 D.未使資產(chǎn)階級獲得成果 【解析】 根據(jù)材料“恩格斯指出:在英國,‘資產(chǎn)階級從來沒有掌握過全權,甚至1832年的勝利,也還是讓土地貴族幾乎獨占了政府所有的高級職位’”可知,英國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并未實現(xiàn)資產(chǎn)階級與封建勢力的完全決裂而是雙方一種相互的妥協(xié)與退讓,故A項正確。 【答案】 A 3.“在早期,英國人相信當一項議會立法違背普通權利和普通理性,或與上帝之法、自然正義法則等相抵觸,便可視其無效;但17世紀末以后,這種觀點便過時了?!睂е麓俗兓闹饕蚴? ) A.宗教改革的影響 B.議會選舉改革的推動 C.工業(yè)革命的影響 D.議會至上原則的確立 【解析】 根據(jù)材料信息可知,“此變化”是指議會立法不再受制約。根據(jù)材料時間信息“17世紀末以后”,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689年的《權利法案》確立了議會至上的原則,使英國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使君主的權力受到法律的制約,故D正確。 【答案】 D 4.(2018湖南長郡中學模擬)光榮革命后,英國大土地所有者通過議會立法,解決了在擴大農(nóng)場面積過程中碰到的阻礙,并通過改進耕作方式和引進新式農(nóng)具、新農(nóng)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農(nóng)業(yè)勞動生產(chǎn)率。這表明當時英國( ) A.政治進步推動了經(jīng)濟的發(fā)展 B.議會權力高于王權 C.大土地所有者要求掌控議會 D.農(nóng)業(yè)占據(jù)主導地位 【解析】 材料反映出光榮革命后,隨著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資產(chǎn)階級通過議會立法解決了農(nóng)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的“擴大農(nóng)場面積”“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農(nóng)業(yè)勞動生產(chǎn)率”等問題,推動了經(jīng)濟的發(fā)展,故A項正確。 【答案】 A 5.(2018云南師大附中模擬)英國光榮革命后,內閣會議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權是由國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來掌握的,這些大臣完全對國王負責。1701年議會通過法案,規(guī)定:“凡是國王的詔令必須由同意這一詔令的政府大臣簽署才能生效。”這項法規(guī)( ) A.擴大了國王的權力 B.開始建立君主立憲制 C.破壞光榮革命果實 D.利于責任內閣制建立 【解析】 材料中的做法實際上擴大了內閣權力,削弱了國王的權力,故A項錯誤;1689年《權利法案》的頒布開始建立君主立憲制,故B項錯誤;材料中削弱國王權力維護了光榮革命的成果,故C項錯誤;材料體現(xiàn)行政權逐漸從國王轉移到內閣,有利于責任內閣制的建立,故D項正確。 【答案】 D 6.(2018江蘇蘇州調研)據(jù)金色財經(jīng)2017年5月3日報道: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向伊麗莎白二世女王提請解散英國議會,并獲女王正式同意,隨即首相正式宣布解散議會。按照英國法律,議會解散后,議會下院所有席位自動空缺,但包括首相在內的所有內閣大臣仍保留現(xiàn)職位直至新內閣組建完成。由此可見,英國( ) A.君主是實,立憲為虛 B.首相有權解散上議院 C.內閣和首相共同進退 D.女王有制約首相實權 【解析】 內閣名義上對國王負責,其實是對議會負責,立憲為實,故A項錯誤;英國上院的議員不是選舉產(chǎn)生的,由貴族組成并世襲,英國首相解散議會的時候,是只解散下議院,故B項錯誤;內閣成員集體負責,必須在大政方針上保持一致,要與首相共進退,與材料中“包括首相在內的所有內閣大臣仍保留現(xiàn)職位直至新內閣組建完成”相符,故C項正確;雖然保留了君主,但沒有實權,由議會掌權,以議會內閣制為核心,故D項錯誤。 【答案】 C 7.“光榮革命”后,英國逐漸形成以責任內閣為中心的君主立憲制,首相成為政府首腦。下列英國首相產(chǎn)生的程序,正確的是( ) A.普遍選舉——國王批準——議會任命 B.黨內選舉——本黨獲議會多數(shù)——國王任命 C.國王任命——當選政黨領袖——本黨獲議會多數(shù) D.議會提議——黨內同意——國王任命 【解析】 依據(jù)英國首相由議會多數(shù)黨的領袖擔任的規(guī)則,國王批準首相之前,要經(jīng)過黨內選舉和議會選舉兩道程序,但都與議會任命無關,故A項錯誤;依據(jù)所學,英國首相由議會多數(shù)黨的領袖擔任,一個政黨成為多數(shù)黨時就獲得執(zhí)政地位,黨的領袖就會被國王任命為首相,故B項正確;在法律上,國王有選擇和任命首相及其他內閣大臣的權力,但實際上,國王只能接受議會選舉的結果,故C項錯誤;依據(jù)英國首相由議會多數(shù)黨的領袖擔任的規(guī)則,擔任首相的前提是其所在的黨通過選舉成為議會中的多數(shù)黨,與議會提議無關,故D項錯誤。 【答案】 B 8.1784年,英國下議院以208票對196票延擱了首相小威廉皮特關于增收補助金的議案,并上書國王要求改組政府。小威廉皮特宣稱:“我信任我的同僚,但我更信任自己?!睘榇?,他采取的措施是( ) A.交給最高法院裁決 B.提交國王作出決策 C.悍然出兵驅散議會 D.解散議會重新選舉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英國議會和內閣之間的關系,根據(jù)責任內閣制原則,如果議會通過了對政府的不信任案,內閣就要下臺或解散議會,重新選舉,并未涉及最高法院,故A項錯誤;1721年責任內閣制形成后,國王逐漸處于“統(tǒng)而不治”的地位,因此國王沒有決策權,故B項錯誤;悍然出兵驅散議會明顯不符合史實,故C項錯誤;根據(jù)材料中“我信任我的同僚,但我更信任自己”可推知他采取的措施是解散議會,重新進行選舉,故D項正確。 【答案】 D 9.(2018山東青島模擬)正如英國歷史學家約翰坎農(nóng)所說:“貴族權力在1761年達到頂峰”,英國“從外觀上看和原來別無二致,所有稀奇古怪的東西都被保留下來,但實際上它比原來更狹隘、更具有寡頭性質。”材料可用來說明英國( ) A.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必然性 B.議會改革的必要性 C.貴族寡頭政治的必然性 D.工業(yè)革命的必要性 【解析】 材料中呈現(xiàn)的時間是1761年,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是1640~1688年,是在1761之前,故A項錯誤;材料信息“實際上它比原來更狹隘、更具有寡頭性質”可知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后,貴族仍然有很大權力,議會改革勢在必行,故B項正確;根據(jù)“稀奇古怪”“更狹隘、更具有寡頭性”是對英國政治的批判,故C項錯誤;材料中呈現(xiàn)英國政治的弊端,不利于工業(yè)革命的開展,故D項錯誤。 【答案】 B 10.(2018遼寧六校協(xié)作體聯(lián)考)美國獨立戰(zhàn)爭和法國大革命的爆發(fā),“天賦人權”思想開始在英國廣泛傳播。新上臺的輝格黨政府開啟了議會改革的大門。1832年,經(jīng)過兩黨之間的激烈較量,在君主的強力干預之下,第一次議會改革法案正式通過。這次改革原因表述正確的是( ) A.英國啟蒙思想在美法兩國革命的刺激下萌發(fā) B.這次改革的根本原因是英王強力推動 C.工業(yè)革命使英國社會結構發(fā)生了變化 D.工業(yè)資產(chǎn)階級獲得更多席位后主導了議會 【解析】 根據(jù)材料“1832年……第一次議會改革法案正式通過”,結合所學,隨著英國工業(yè)革命完成,工業(yè)資產(chǎn)階級力量不斷壯大,要求獲得政治權利,故C項正確。 【答案】 C 11.《英國政治制度史》中寫道:“盡管1832年改革是相當保守的,但這次改革畢竟是向著貴族寡頭借以壟斷國家政治大權的堡壘——舊的議會選舉制度打響了第一炮?!边@是因為改革( ) A.改變了貴族把持英國政治的局面 B.防止了英國走向壟斷帝國 C.使議會重回國家政治的權力中心 D.使議會席位分配趨于合理 【解析】 1832年的議會改革制定了新的議會選舉規(guī)則,使議會席位分配趨于合理,故D項正確。 【答案】 D 12.二戰(zhàn)時期,不論首相丘吉爾的演說如何出色,似乎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喬治六世,只有這位國王出現(xiàn),才能使整個國家不分黨派,不分種族,團結在一起。這反映了當時英國( ) A.國王與內閣在政治上共進退 B.君主立憲制削弱了首相權力 C.戰(zhàn)時狀態(tài)賦予國王行政大權 D.國王有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 【解析】 材料信息“只有這位國王出現(xiàn),才能使整個國家不分黨派,不分種族,團結在一起”說明英國國王是維系英聯(lián)邦的紐帶,有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故D項正確。 【答案】 D 二、非選擇題 13.(2018湖南師大附中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故唐制遇下詔敕,便先由門下省和中書省舉行聯(lián)席會議,會議場所稱為“政事堂”。會議時,中書門下兩省長官及侍郎皆出席?!淖罡邫C構,則在政事堂。凡屬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須加蓋“中書、門下之印”,即須政事堂會議正式通過,然后再送尚書省執(zhí)行。若未加蓋“中書、門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發(fā)出的命令,在當時是認為違法的,不能為下面各級機關所承認?!谔拼膊o皇帝不經(jīng)中書、門下而徑自頒下詔書之規(guī)定,事實上,唐代也確有不經(jīng)中書、門下而皇帝隨便下命令的。這是中國傳統(tǒng)政治制度下一種通融性。因此中國皇帝不致如英國皇帝般被逼上斷頭臺。 ——摘自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第43、44頁(有改動) 材料二 英國光榮革命后,內閣會議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權是由國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來掌握的,這些大臣完全對國王負責。1701年議會通過法案,規(guī)定:凡是國王的詔令必須由同意這一詔令的政府大臣簽署才能生效。1717年之后,英王不再主持并逐漸不參加內閣會議,開始形成由下院多數(shù)黨領袖任首相、主持內閣會議的慣例,1721年沃波爾成為英國第一任內閣首相(英國的責任制內閣開始逐漸形成)。 ——摘自潘潤涵《簡明世界近代史》(括號內文字系添加) (1)依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代政治制度的特點。 (2)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比較唐代政事堂和近代英國責任制內閣制度的異同。 【解析】 第(1)問由材料“無皇帝不經(jīng)中書、門下而徑自頒下詔書之規(guī)定”“凡屬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須加蓋‘中書、門下之印’,即須政事堂會議正式通過,然后再送尚書省執(zhí)行”信息概括。第(2)問相同:由唐代政事堂三省相互牽制與“凡是國王的詔令必須由同意這一詔令的政府大臣簽署才能生效”可知唐代政事堂與近代英國責任內閣制都有分權與制衡(監(jiān)督)的特點,都起到了科學決策和提高行政效率的作用,都含有決策行政的程序性的制度設計(都是制度的創(chuàng)新)。不同:由材料“在唐代,也并無皇帝不經(jīng)中書、門下而徑自頒下詔書之規(guī)定,事實上,唐代也確有不經(jīng)中書、門下而皇帝隨便下命令的”與“凡是國王的詔令必須由同意這一詔令的政府大臣簽署才能生效。1717年之后,英王不再主持并逐漸不參加內閣會議,開始形成由下院多數(shù)黨領袖任首相、主持內閣會議的慣例,1721年沃波爾成為英國第一任內閣首相”可知政事堂主要是門下省監(jiān)督?jīng)Q策過程,目的是加強君主專制,及通過分化相權加強了皇權。而責任制內閣主要是由議會監(jiān)督責任內閣,責任制內閣逐漸分割國王行政大權進而掌握行政實權,最終國王統(tǒng)而不治,保證了一定程度的資本主義民主。 【答案】 (1)特點:皇權之下的分權;制度設計的程序化和理性化(或答唐代在君主專制政體下形成了集體決策的局面,君臣關系、中央各部門之間的關系都配合得比較協(xié)調,集權、制衡與監(jiān)督機制不斷完善);但從本質上看,唐朝仍然是君主專制的統(tǒng)治。 (2)相同:都有分權與制衡(監(jiān)督)的特點。都起到了科學決策和提高行政效率的作用。都含有決策行政的程序性的制度設計(都是制度的創(chuàng)新)。 不同:政事堂:主要是門下省監(jiān)督?jīng)Q策過程,目的是加強君主專制,通過分權加強了皇權。 責任制內閣:主要是由議會監(jiān)督責任內閣,責任制內閣逐漸分割國王行政大權進而掌握行政實權,最終國王統(tǒng)而不治,保證了一定程度的資本主義民主。 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研究制度,不該專從制度本身看,而該會通過與此制度相關之一切史實來研究。這有兩點原因,一因制度必針對當時實際政治而設立而運用。單研究制度本身而不貫通之于當時之史事,便看不出該項制度在當時之實際影響。一因每一制度自其開始到其終了,在其過程中也不斷有變動,有修改。歷史上記載制度,往往只舉此一制度之標準的一段落來作主,其實每一制度永遠在變動中,不配合當時的史事,便易于將每一制度之變動性忽略了,而誤認為每一制度是凝滯僵化,一成不變地存在”。 ——摘自錢穆《中國歷史研究法》 結合材料與中國古代史或世界近代史的相關知識,圍繞“制度的形成與變遷”自擬一個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簡述須有史實依據(jù))。 【解析】 首先選一制度,自擬題目,題目要明確時間是中國古代還是世界近代、制度所起的作用,其次,與題目相呼應按時間順序寫出與制度形成有關的史實,最后總結該制度的作用。 【答案】 評分標準: 一等:概念解析準確,要素分解全面、科學;能夠準確、充分運用中國古代史或世界史史實進行論證;邏輯嚴密、表述清楚。 二等:觀點較明確,解析較全面;能夠運用中國古代史或世界史史實予以說明;邏輯較清晰,表述較清楚。 三等:偏離概念解析對象、觀點不明確;運用中國古代史或世界史史實不夠準確或未引用史實,解析概念欠缺說服力;邏輯關系混亂,表述不清楚。 示例: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演變 觀點:君主立憲制的演變加快了民主化進程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是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資產(chǎn)階級革命取得成功的結果,1689年,議會通過《權利法案》,確立了限制王權和議會權力至上的原則,標志著英國君主立憲政體的初步確立;隨后不斷演變,18世紀初,國王不懂英語而很少參加內閣會議,于是重要大臣就出來主持內閣會議,并把內閣的意見向國王匯報,主持內閣會議的大臣成為了首相,內閣制逐漸形成并完善起來,國王“統(tǒng)而不治”,使君主立憲制進一步發(fā)展;隨著英國工業(yè)革命的深入開展,工業(yè)資產(chǎn)階級要求享有政治權利,1832年采取了降低候選人和選民的財產(chǎn)資格等改革措施,工業(yè)資產(chǎn)階級獲得了更多的參政權和選舉權,后經(jīng)歷次議會改革使君主立憲制完善。 綜上所述,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度的確立、發(fā)展和完善是國家權力重心的不斷下移的過程,同時也是英國政治制度更趨民主化的過程。-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屆高考歷史總復習 第二單元 古代和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 1.2.7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課時規(guī)范訓練 2019 高考 歷史 復習 第二 單元 古代 近代 西方 政治文明 1.2 英國 君主立憲 確立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eibangfood.com.cn/p-6091212.html